淮河河道管理的生态意义

2014-01-29 04:58王显生
治淮 2014年6期
关键词:滩地淮河河道

王显生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维护淮河良好的生态环境,科学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岸线、滩地资源,加强河道管理,全力推进淮河水环境整治,对促进安徽省淮河沿岸社会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沿淮两岸社会经济的发展,涉河水事活动不断增加,淮河的开发利用呈现出越发强烈的态势,在岸线利用、工程建设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淮河生态现状及水环境,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来说管理任务越发艰巨。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1.岸滩资源过度利用

经济越发展,水事活动尤其是涉河建设项目就越来越多,也就意味着更多地占用河道岸线、滩地资源。据统计,仅淮河安徽段每年新增跨河桥梁、码头、输电线路、穿河管道等涉河建设项目约40余项,主要集中于城镇周边河段。有的为占用有限的港口岸线资源不惜超范围大面积征地。过度的圈占、硬化河道滩地,造成河流生态环境被破坏。如工程施工期间临时工料场地、道路、工棚、围堰等占用河道及其岸线、滩地,不仅影响堤防安全、洪水下泄,也破坏了地表植被,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工程建成后,投入运行的码头货场堆放的煤炭或者储存的石油、危化品等,如果运行管理失当不仅危及堤防等水利工程安全,也可能对土地、水体造成重大污染,并在装卸、运输过程中产生煤灰、沙土等扬尘现象,造成空气污染。沿河两岸滩地设有众多砂堆场,许多是清而复堆,近岸堆放,不仅淤积河道、阻水碍洪,侵占河道(航道),超载运砂车辆损毁堤防防汛路面,同时对应设置的运砂道路,占压堤坡、滩地植被和林木,损害了河道原生态平衡环境。

2.水利岸线利用规划严重滞后

长期以来,淮河(含沿岸湖泊)岸线范围不明,功能界定不清,管理缺乏依据,出现了部分河段岸线开发无序和过度开发等问题,迫切需要顶层设计,制定出台水利岸线综合利用规划。

3.工程管理存在问题多

由于历史原因,水利工程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在河道内、堤防上倾倒垃圾,影响河道水环境;削堤修建砂场路、生产路、村庄路等,采用矸石、建筑垃圾硬化路面,污染河道;在河道内围网养殖,造成局部河段水体富营养化;设置暗管,偷排污水,造成河道水体污染;岸坡防护大量采用现浇或预制块材料,破坏了原有动植物亲水环境;河道偷采砂石依然存在,大量的船用动力油和生活垃圾,造成局部河势改变、水体污染;按照水利部《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测算,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局年需工程维修养护经费8500余万元,而近3年安徽省财政实际安排的维修养护经费最多仅为1860万元,多年来水利工程建设、维修和养护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影响整体水工程管理环境的改善。

二、问题的根源

1.领导重视不够

领导重视不够,尤其地方政府存在“重建轻管”现象,河道管理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整体管理队伍、设施、手段与现代管理要求不相匹配。

2.行政干预严重

地方政府行政干预,片面强调支持地方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弱化了行业管理职能,甚至给河道管理单位施压,使得基层河道管理单位难以正确履行管理职责,导致违章建设时有发生,过度开发利用水土资源。

3.综合执法难以落实

地方政府尚未真正建立水利、环保、公安、海事、国土等多部门联合、职权明确、奖惩兑现的综合执法体系,造成水利执法孤掌难鸣。

三、对策与建议

1.转变观念

建设生态文明要求当代水利人要树立起人水和谐理念,以“保护、创造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与自然景观”为前提,不单是包括生态环境保护,而是在再生生物群落的同时,建设具有设定蓄泄洪水能力的河流。

2.制定规划,科学利用

解决岸线过度开发利用的关键,就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水利岸线综合利用规划。坚持人水和谐、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等理念,对河流岸线进行功能分区定位,实现岸线资源的科学管理,合理利用,有效保护,以促进沿淮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前提。

3.实现河道整治生态化

开展淮河河道生态环境整治,解决工程管理过程中历史欠账问题,最为重要的是,河道生态治理要采用生态工法。如全面清除违章占用的河道滩地、岸线,还原河道原生态;对硬化、毒化的河道滩地采用土壤生物工程技术进行修复;对现有河道岸坡防护工程进行生态护砌技术改造等,其目的就是修复淮河河道的水生态环境系统。

4.建立系统完整的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实现生态淮河管理的关键是从源头立法做起,建立配套的系统完整的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制定现代化的综合评价体系,既要反映水利现代化与国家现代化的相互关系,也要反映水利现代化自身的特点;注重兼顾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体现富裕度、安全度、舒适度和文明度的结合;具有科学性、代表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

5.制定生态水利工程调度方案

为保障淮河生态基流及地下水的生态水位,最大程度地降低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迫切需要开展拦河节制闸坝等大型水工程环境与生态效应评价及调控研究,科学制定生态水利工程调度方案。

6.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加强生态淮河水环境建设与管理,地方政府应制定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对河道管理实行“河长制”;对开发利用的河段实行“门前”环境包干,完不成包干任务的,地方政府要立即实施严厉的责任追究制度■

猜你喜欢
滩地淮河河道
洞庭湖区滩地及稻田洼地资源分布研究
淮河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山丘区中小河流滩地时空演化与扰动因子分析
河道里的垃圾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刘邓大军:抢渡淮河挺进大别山
治理城市黑臭河道的方法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山丘区中小河流边滩植被分布驱动因子及响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