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珍
《包法利夫人》悲剧性命运再探
张家珍
小说主要书写了发生在法国小镇的故事,在这上演了一幕人生悲剧。书中描述爱玛这个女人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她不想过平淡的生活,她要去得到她想要的生活,所以最开始,她就和当地的一个名叫罗道尔弗的地主不清不楚,但不久就被其狠心抛弃,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她又钟情于一个练习生,并和他发生了关系,但是依然无果而终。在她追求她所谓的生活的过程中,她不仅花光了丈夫的所有财产,还背负了巨额的债务。她所梦想的爱情已经化成了泡沫,身后还有债主天天来要债,于是她最终选择用服毒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是一部悲情小说,女主人公追求梦想中的爱情,爱情却破灭了,但是爱情破灭的同时她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最后走上了死亡的道路。作者曾经说过,书中描述的包法利夫人就如同他自己一样,他的这句话引发了很多人的猜测,有的人认为他完全融入到了小说当中,有的人则是对他的话产生了质疑。但是我们可以从小说中看到作者对这部小说倾注了很多的心血。
作者可能忘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处理夫妻之间的不和睦。作者不考虑这个问题可能是因为在作者身处的时代,女性是没有什么地位可言的,她们的婚姻也不能够自己做主,完全听命于父母,所以结婚以后根本就不能够独立,只能靠丈夫,即使和丈夫脾气不和,处不到一起,也只能默默忍受。作者对于爱玛的境遇是非常同情的,但是在同情她的同时对于她这种行为是不齿的。书中福楼拜先生对于爱玛的谴责可以在很多地方看出来,爱玛向别人去借钱时遭遇了公证人的猥琐和调戏,她愤恨出门,转而向自己的情人罗道尔弗求助并且与之发生了关系,然而被小说的作者说成是出卖肉体。其实在爱玛的心里却不是这样想的,在她的主观意识里,她是爱这个地主的,心里也认为他肯定也爱他,得到情人的帮助,和情人发生关系,这不算是出卖肉体。我们可以理解福楼拜先生思想上霸道的男权主义,因为他生活的时代,受到当时社会意识和形态的影响。但是这位作者也有他伟大的地方,在他的笔下,活灵活现地向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的女性的感情生活,而他所塑造的爱玛这个人物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那就是她勇于追求自己梦想中的生活,追求自己在生活中的独立。
形成了男权社会以来,男人就是家里的顶梁柱,一切的经济来源都依靠男人,而女人在当时的男人看来,就像自己的附属品一样。不公平的男女分工让两性关系急转直下,也造成了男主外女主内的情况愈演愈烈。反观爱玛,即使处于这种情况下,她也没有屈服,而是勇敢地去寻求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和爱情。就是这样的女人才令我们更加的着迷。我们设想一下,假若爱玛如同所有的普通女人一样去做一个平凡的家庭主妇,按照正常的生活轨迹去相夫教子,那她和郝麦太太又有什么分别?她也就缺少了那个最值得我们去爱的闪光点——追求独立,挑战男权。尽管她的内心怀有的仅仅是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想要追求自己的幸福,可当时的人们是难以接受的。在当时世俗的眼里,她就是伤风败俗的典范,应该受到谴责和责罚。作者在没有发表这部小说之前就曾被控告有伤风化罪,从这里更可以看出当时的妇女地位是多么的低下。
而男权的另一个体现则是性关系,书中爱玛的丈夫是爱爱玛的,可是平凡老实的他不知如何表达,不仅在情感上不能满足爱玛,在肉体上也不能让爱玛得到快感。在这个时候,爱玛遇到了情场老手罗道尔弗,尽管这个地主是个混蛋,可是爱玛在遇到罗道尔弗后不仅得到了灵魂上的契合,还得到了没有从丈夫身上得到的快感。这一点足以让当时男权主义很重的男人们感到恐慌和耻辱,他们在精神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所以福楼拜先生被起诉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爱玛拮据的生活也是造成她悲剧的一部分原因。爱玛的娘家很穷困,她的父亲是一个租种别人土地的农民,当时的天灾和人祸使得她们家的家境更是一天不如一天,在这样的境况下,爱玛与查理结婚了,可是,婚后的她更加的穷困潦倒。因为她的丈夫只是一个乡下的医生,乡下的医生没什么出息,潜在的经济来源就是给人看病,可是他的病人都是穷苦人,根本没有多少钱。再加上他们还要受到当时统治阶级的剥削,生活上也是满足不了温饱。后来她随着丈夫查理医生搬到一个新的小镇,可是在这里,情况没有得到改善,他们还是没有足够的经济来源。新来的人几乎不能得到本地人的认可,大家都对查理的医术有所怀疑。就在这种入不敷出的艰难生活里,上天又好似和包法利夫人一家开了一个玩笑,查理在治疗一个跛子时,手术没有成功,病人不得不选择截肢,这让原本就不信任的当地人甚至对查理达到了厌恶的程度,大家宁愿走很远的路去别的地方看病,也不愿意光顾查理。
而抱着对浪漫爱情无限幻想的爱玛不可能安分守己地度过自己穷困潦倒的生活,她的贵族式爱情在这贫困的生活中根本得不到满足。走投无路的她只好选择借钱、高利贷,填补贫困的贵族生活。她幻想着美好温馨的恋爱场面,在美丽的宫殿里,她和爱人相互依偎,有海浪的声音,摇曳着红色的晕染来的烛光,在美好的氛围下,和爱人许下山盟海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也不过如此。可是理想是美好的,然而现实是残酷的,这一切只是泡沫破碎前的幻影罢了。包法利夫人为了她追求的爱情欠下了巨额的债务,而她的这两个情人都是唯利是图的人,在她被追债的人追得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们两个终于不再伪装自己了,恢复了原有的本质,换上了一副丑恶的嘴脸,露出了资产阶级统治下自私自利、无情冷漠的一面。爱情是美好的,可是在当时的社会,再美好的爱情也抵不过金钱的力量。如果说,没有了让爱玛虚荣资本的金钱使爱玛感到无力,那么情人选择金钱而不选择爱情,对她没有从一而终,是压倒爱玛的最后一根催命稻草,爱玛在最终还是坚持不住了,她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从而结束自己的痛苦。透过这悲哀的情节不难看出,害死爱玛的就是当时资本社会的剥削思想,没有高利贷者,没有视金钱如命的冷酷情人,没有挥金如土的父亲,或许爱玛会是另一个更加美好的结局。
包法利夫人小的时候家境是比较殷实的,家里虽然靠租种别人家的土地过活,但是却还算富裕,再加上她的父亲在花钱方面很大方,所以爱玛在小的时候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她不用参加体力劳动,不用下地去干活。她不用为了自己的生活而担心什么,比较四周的人们,她是幸福的,所以郝麦对她的评价非常高,认为她是一个气质非常好的女子,就算是给县长做太太都不算过分。出身是一个永远也不可能改变的铁一般的事实,就像烙印一样印在人们的心中,可是爱玛直到死也没有意识到。幼时优越的家庭条件使爱玛在心里觉得她就是一个贵族,她同上流社会的女孩们一起接受教育,学习唱歌跳舞等一切贵族该学的特长。她也有充足的时间去读很多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像《保尔与维吉尼》这部小说她就读过,她也不停地幻想着小木屋,调皮的小狗,还有一个眼里只有她的男人。极度的浪漫主义让她不可自拔地深陷其中,接受了全套的贵族化礼仪,给了她一种她就是贵族女的错觉。她也幻想自己能够像女王一样住在一所豪华的庄园当中,有很多的仆人,时不时地可以仰望天空,可以看到俊朗的骑士骑着骏马向自己奔来。而在参加一场华丽的舞会上,她更是大开眼界,看到了醉生梦死的人们,让她见识到了上流社会的种种奢靡,这一切对她产生了巨大冲击,她久久难以忘怀那样的情景,金光闪闪的大厅,帅气潇洒的绅士,这样的生活让她非常向往,在以后的生活当中,她把自己当做了贵族。可是,她的真实身份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尤其是在那个等级观念森严的社会。舞会结束以后,在以后的日子里,再也没有人邀请她参加这样的舞会,这时她的内心是非常恐慌的。就算她和一个中产阶级结了婚,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她的身份,可是她没有学会去适应她实质的身份,她的心理是极其脆弱的,简直是不堪一击,她的内心不能接受这样的现实,当现实摆在她面前的时候,她垮掉了,开始胡言乱语,兴奋劲散去之后就沉默寡言,目光呆滞。她本身是乡下人却要把自己当成一个贵族,这种身份上的差异使爱玛疲惫不堪,爱玛不能够接受这残酷的事实,这一残酷的现实把她的梦想彻底打破了。迷失自我的惨痛使爱玛疼得体无完肤,可是她没有进行反省,她完全放纵了自己,她采取更加消极的态度来对待她的人生,她本无钱却花钱如流水,她用自己所有的一切来弥补心理的创伤,无论是心理,还是财富,都超过了她所能承受的极限,所以最后她选择了自杀。
作者在这部小说中塑造的爱玛这个人物非常成功,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当时社会条件下妇女们的现实生活状况。爱玛这个人物分不清现实和理想,对爱情和生活的期望值都太高了,社会现实在她的心里产生了极大的落差。毫无疑问,这对她是一个无法抵抗的打击。在受到打击以后,她没有反省自身,反而更加迷失自我,意识不到自己的身份,导致了她悲剧的一生。从期望到有希望,再到失望,最后是绝望,一步步看似巧合的跌宕情节却是无限的恶化蝴蝶效应。而一次又一次的精神击溃让她变本加厉,乃至激情不在,了无生愿。自杀,也许是她最好的归宿。
[1] 张晓芳.弱势的群体,还是唾弃的对象?——读《包法利夫人》的几点思考[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03).
[2] 王连龙.福楼拜和他的《包法利夫人》[J].语文月刊,2003(06).
[3] 黄燕.浪漫在现实中毁灭——浅析《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人生悲剧[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
[4] 李晓丹.《包法利夫人》——没有浪漫的爱情故事[J].世界文化,2006(10).
本文系2012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影视素材对英语语用能力发展的有效性”(课题编号:粤-011-A)。
王夷平(1964— ),女,山东诸城人,本科,鞍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美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