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颖
8月12日,上帝和人类开了个玩笑。曾带给人们无数欢乐与思考的“最睿智的人生导师”、好莱坞喜剧明星罗宾·威廉姆斯,演出了一场令全世界影迷难以接受并无比哀恸的一幕:自缢身亡,结束了他63年的生命。
好莱坞星光大道上的第6901颗星,骤然陨落。一代喜剧大师,就此永别。
“罗宾·威廉姆斯是一位飞行员,一位博士,一位精灵,一位保姆,一位总统,一位专家,一位拥有奇幻魔力的彼得·潘。他就是一切。他像个外星人一样来到我们中间,却深入地影响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我们被他逗笑,又被他惹哭。他将自己无可限量的天赋,慷慨地给予那些最需要的人,不管是远在国外的美国士兵,还是在国内被边缘化的群体,都从他身上得到了欢乐和力量。每个人都会以自己的方式来感谢他。”美国总统奥巴马满含深情、极尽赞美之词的悼念声明,或许可以作为他一生最好的注脚。
影迷无法接受他的死讯,就如同无法释怀彼得·潘会长大一样。然而现实是,无论是银幕上那个竭尽所能让人捧腹大笑又久久回味的喜剧英雄,还是现实中与可卡因、酒精和抑郁症抗争了一生的悲情战士,都已经永远的留在了时光里,留给世人一份永恒的、带有温度和力度的记忆。
罗宾不是传统概念里的帅哥,但却在好莱坞那个群星闪耀、男神女神云集的地方,占据着一席之地,甚至比其他外形出众的明星更受人们喜爱。这无疑和他最显著的个人标签 ——“喜剧演员”是分不开的。他一生近百部作品中,80%都是喜剧。
和许多银幕喜剧明星一样,罗宾最初也驰骋于脱口秀,并借情景喜剧脱颖而出。很少有人看过1978年至1982年播出的《莫克和明迪》,但这却是罗宾的成名作。他扮演了奥巴马总统在悼念声明中提及的“外星人”。在这个“外星人”身上,他喜剧风格的两大法宝——即兴表演和丰富的肢体语言充分展现。有人开玩笑说,你若请了罗宾,大概省了半个编剧的钱以及半个导演的钱,因为他即兴说的台词比你能编撰出来的更搞笑,而他的动作是任何导演无法预先设置的,编剧、导演只需帮助其他演员来适应他就可以了。
罗宾是个喜剧的疯子,只要给他一个平台,他就能带来无尽的笑声和欢乐。这在他随后出演的《早安越南》《窈窕奶爸》《家有杰克》《解构哈里》《年度人物》《老家伙》中显露无疑。
与其他大部分喜剧演员不同的是,罗宾从来都不是一个小丑,他从未用粗俗的搞怪扮丑来换取观众的笑声。他靠的是一种特殊的境界,风格低但不俗,夸张但有依据,过火但又能令人欣然接受。
宁财神说过,能演好喜剧的演员演技不可能差,只要给他一次演正剧的机会你就知道了。这话放在罗宾身上尤为恰当。他虽然是一个喜剧明星,但影响最大的角色却都来自于严肃的正剧,更直白一点地说——都是扮演人生的导师。
这就是罗宾表演生涯中最令人瞩目的两座丰碑——《死亡诗社》和《心灵捕手》。
《死亡诗社》中,罗宾扮演的是一个突破传统教育体制、崇尚全新价值观的引导者,他引领一群被体制化了的迷茫学生,重新思考学习乃至生活的本质意义。“船长”与船员之间的友谊和默契,充满了一种专属于男性的精神互动。据说《死亡诗社》是唯一一部让罗宾看了15遍的电影。他曾放言,“基廷”老师这个角色的表演毫无瑕疵。
《心灵捕手》中罗宾扮演的导师西恩,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把一个罕见的高智商才子从社会边缘拉回来。他用沉默与爆发交错并进的方式,让年少轻狂的家伙,在肆意诋毁别人的瞬间突然发现自己的愚蠢、在妄图使用庞大知识储备来攻击别人时,懂得自己的才情也许爆发的并不是地方……
影评家说,罗宾演绎的导师,并非像他的大多数同行那样刻板地“教给”你什么知识或道理,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与发现。而这,无疑触动到了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中国观众。罗宾因此也成了中国观众心中“最睿智的人生导师”。
《死亡诗社》拿到了当年的奥斯卡影帝提名,《心灵捕手》则带给了罗宾平生唯一一座小金人。1998年奥斯卡颁发最佳男配角奖,主持人说出他的名字时,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而当激动的罗宾众望所归走上台时,全场观众起身鼓掌,像在致敬一位获得终身成就奖的大师。
除了在银幕上传递欢乐与力量,罗宾也将善良和爱心传递给他身边的人和需要的人。
克里斯托夫·里夫是初期超人的扮演者,他高大英俊,饰演的“超人”红遍全球深入人心。然而一次事故让这个身高1.93米的大男人永久癱痪,精神崩溃。某天病房里突然闯进一个诡异的操着地道俄国口音的大夫,非要扒裤子给里夫做“结肠透镜”,老超人被这个神经病大夫逗得前仰后合。这个奇葩的俄国大夫,就是罗宾。这也是里夫出事以来第一次笑。
和罗宾合作过的演员都记得,在拍摄电影的间歇,罗宾常会装疯卖傻上蹿下跳,用喜剧表演和笑话段子帮所有工作人员减压放松。斯皮尔伯格导演在拍摄《辛德勒的名单》时,也曾找罗宾来逗乐讲段子,振奋剧组的士气。
就是这样一个竭尽所能将欢乐和温暖带给人们的人,其实并不快乐。他是一位抑郁症患者。终其一生,他都在用酒精和毒品对抗悲伤,以拼命拍戏填补内心的恐惧。
罗宾是个老牌瘾君子。早在1980年,他和可卡因就保持亲密关系。直到1983年大儿子出生,才告一段落。戒掉可卡因毒瘾之后,酗酒又成了他挥之不去的噩梦。他一度戒除酒瘾,却在20年后重新酗酒,“并非因为外界猜测的老友克里斯托夫·里夫去世,而是害怕,害怕一切,焦虑无处不在。”
除了酗酒,罗宾对抗孤独和恐惧的另一件事就是疯狂地工作。他曾经两年拍8部电影,被人戏称“你看看银幕上有哪部电影里没有你?”就在去世前一个月,他前往明尼苏达戒毒中心接受治疗,目的是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保持清醒”,因为他的手头还有6部电影正在拍摄。
罗宾的私人生活也非常坎坷。1978年到1988年,他有过一段婚姻。期间他吸食可卡因上瘾,还和一个酒吧侍女发生了婚外情,被该女子告上法庭。平定此事后,罗宾带着当时只有5岁的小儿子开始了单身生活。不到一年,他就和儿子的保姆奉子成婚。2008年二人因为感情裂痕正式离婚。2011年,他和平面设计师苏珊结婚,共同生活直到他去世。
罗宾曾在接受采访时被主持人问到,有朝一日抵达天堂想听到什么时,他回答:“天堂应该有笑声。要是能听到上帝讲‘两个犹太人走进酒吧’的笑话就太好了。”
天堂有没有笑声不得而知,但罗宾去了之后,那里的人们一定非常高兴看到他。美国著名歌手Pink说,只见过罗宾一面,但那是她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之一。是的,有的人和他的作品,你见过,看过,便拥有了,从此不用再认识任何人。无疑,让总统、同行、观众都真诚怀念的是罗宾·威廉姆斯带给大家的“无数开心与欢笑的瞬间”,而所谓瞬间即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