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儿童戏剧发展现状的一些思考

2014-01-28 07:20秦皇岛市文化艺术研究所066000
大众文艺 2014年13期
关键词:儿童剧剧团戏剧

高 璇 (秦皇岛市文化艺术研究所 066000 )

近年来,中国儿童消费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儿童戏剧作为一种儿童文化消费品,因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而被业界普遍看好。然而,我国儿童戏剧文化产业发展并不乐观,造成我国儿童戏剧发展缓慢的症结在哪里?笔者就手头搜集的资料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儿童戏剧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一)儿童戏剧市场供需比例失调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仅儿童就有约3.8亿,庞大的受众群体为儿童戏剧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然而,全国专业的儿童剧团不过22家,遗憾的是,这22家儿童剧团现在在编的只有9家了。显然,与庞大的儿童受众群体相比我国专业儿童戏剧院团的数量少得可怜。

(二)儿童戏剧面临良好的市场机遇

如今孩子已经成为家庭消费的核心,在家庭消费中孩子的消费比例逐年增加,甚至一个孩子的消费水平远远高于一个大人。大多数家长有一种心理,认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能让孩子再像自己当年那样清苦,在孩子身上舍得花钱,有的家庭甚至节衣缩食也要竭力满足孩子的各种物质要求。最近几年,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足,文化产品消费逐渐成为家庭消费的新趋势,儿童戏剧作为一种儿童文化消费产品,面临良好的市场发展机遇。

(三)儿童受众群体有喜欢重复的特性

大人都知道给孩子讲一个故事,今天讲,孩子听得开心,明天讲,后天讲,他们依然听得津津有味,儿童就是喜欢重复,他们对反复重复的东西会感到很亲切。恰恰相反,成人对反复出现的熟悉的事物会感到厌烦。因此,一部优秀的戏剧,一个成人可能只看一次,而儿童会成为反复观看、百看不厌的最佳观众。

二、受众对儿童戏剧的极度饥渴和陌生

现如今的孩子们真是幸福,他们拥有数不清的玩具、网络游戏、儿童节目,但是他们传达给我们更多的却是对物质富足的麻木,精神上的极度饥渴。可见,现在的孩子更加渴望亲情,渴望情感交流,艺术作品能给孩子们带来精神上的陶冶和满足,这恰好是儿童戏剧可以大展身手的天地。一位教育家曾说:“一部好的儿童剧能够影响儿童的一生,儿童戏剧对儿童成长的作用是任何事物不能代替的,今天的孩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看儿童戏剧。”但是,孩子们接触戏剧的机会却很少,如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儿童戏剧演出商倾向“六一”儿童节的演出,一些家长也喜欢儿童节带孩子“打牙祭”,可平均下来,一年也就看一两场演出。其他二、三线城市的孩子虽然物质文化生活都有了很大提高,但有几个孩子能走进剧场看过真正的儿童戏剧呢?

三、人才匮乏成为儿童戏剧发展的瓶颈

目前, 我国的专业儿童剧团只有20多家,其中很多还存在剧团的编剧、导演空岗的现象,人才匮乏问题非常突出,尤其是儿童剧目创作人才十分缺乏。其实,每年从专业院校毕业的戏剧创作人员不乏其数,加上社会上的创作者,人数相当可观。但写儿童剧本稿费很低,投入精力多,回报少,毕业生中很少有人选择从事儿童戏剧工作,那些已经从事该工作的儿童剧作家也转行改写影视剧本或者话剧了。当这些人纷纷涌向收益颇丰的影视“香饽饽”时,仍在从事儿童戏剧工作的人也会有所心动,缺乏了创作的积极性。所以,目前很难找到优秀的儿童戏剧剧本,更不用说有高度、有深度的作品了,儿童戏剧发展成了无源之水。

另一方面,缺乏优秀的儿童戏剧演员,特别是优秀的青年演员。儿童戏剧是一个特殊的剧种,它要求演员不仅需要能歌善舞,还要能理解儿童的心理,然而,演出儿童戏剧却是待遇不高要求高,为了谋求发展,儿童戏剧演员们纷纷改行从事成人话剧行业。如今儿童戏剧舞台上的实力派演员大都还是上世纪 80 年代国家培养的专业演员,即将到了退休的年龄,可专业院校的毕业生又不愿从事儿童戏剧行业,儿童戏剧表演面临青黄不接的局面。

四、儿童戏剧创作缺乏精品

当前儿童戏剧缺乏精品创作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剧本创作成人化。儿童戏剧都是成人写的,他们常常以成人的思维去写儿童,大多是成人对儿童生活的想当然,把本应阳光灿烂、活泼可爱的儿童写成了“小大人”,人物的语言、行为离孩子们的生活距离十万八千里,缺乏儿童应有的童真、童趣。二是过分强调教化功能。儿童戏剧最大的悲哀就是创作者们太想当教师爷,一开口就想告诉孩子点什么,他们总是站在家长、老师的视角上,使得儿童戏剧变成了教育剧,缺乏孩子们喜爱的艺术表现形式,即使剧本再有深度也不能得到小观众的认可、接受和欢迎。三是创作题材单一、原创匮乏。一些儿童戏剧创作者大多存在概念化的误区,对儿童戏剧的理解也有不少误差,他们根本不从儿童的需求出发,不真正地去了解儿童,研究儿童,一写剧本就根据国内外的经典童话故事进行改编,他们认为经典童话成熟、典型的题材较之原创风险小,而且有广泛的受众基础。这就造成了儿童戏剧舞台上缺乏有想象力和反映当代儿童学习、生活的作品。今天孩子们的眼界很宽,远远超出了大人的想象,如果墨守成规地沿袭过去儿童戏剧创作法则,又怎么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其实儿童戏剧中值得创作的题材很多,不同的少年儿童群体在成长中有不同的困惑,留守儿童、青春期情绪、学业压力等都是需要儿童剧去关注、讨论的问题。

五、儿童戏剧缺少政府、学校和家长的扶持

(一)政府对儿童戏剧支持力度不够

我国大部分儿童剧院团基本都是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资金少,新剧目的排演需要较大的创作投入和宣传投入,大部分的资金都要由剧团自筹,然而由于地方消费水平的限制,儿童戏剧票价往往很低,这就造成了儿童剧团入不敷出的尴尬局面。一直以来,政府相关部门对儿童戏剧的支持很大,但力度仍然不够。上个世纪80年代,文化部有一个文件规定,演一场儿童戏剧主管部门将给予200元人民币的补助。但目前很少有人提及这个政策,至今相关部门也没有出台新的扶持政策,儿童剧团的发展步履艰难。相比之下,欧洲和亚洲许多国家的儿童剧团都强调非赢利性,政府对当地儿童剧团的演出也给予极大的关注和支持,政府会拨款补足儿童剧团票价和制作的差额。如果片面地追求赢利,会导致儿童戏剧教育性、人文性、感染性、启发性、知识性等的忽视,不利于儿童剧的健康发展。

(二)学校不组织儿童戏剧演出包场

2004年之前,98%的儿童戏剧演出都是学校组织包场,只有2%是商业运作,现在完全调过来,98%是商业运作,2%是包场,这个形成已久的市场遇到了来自于教育收费“一费制”(一次性收取书本、学杂等费用)改革的巨大冲击。教育部门规定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实行“一费制”的收费办法,学校组织各种课外活动的费用也要列入“一费制”的收费标准中,为了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学校都尽量减少课外活动的费用,学校没有了观剧费用,也就不组织包场了。儿童戏剧的消费群体是孩子,首先必须考虑的是社会效益,而不能以营利为目的,不能将儿童剧团向市场一推了之。一些戏剧人呼吁教育部能否将观看儿童戏剧纳入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学计划,形成教育部门与学校负责组织实施,学生每学期至少观看一部儿童剧。

(三)繁重的学习压力成为家长拒绝儿童戏剧的理由

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学习负担重,周末还要参加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哪有时间看儿童剧?这些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视了他们的精神需求,忽视了对孩子审美情趣的培养,而且看演出的收获本来就是无形的,不如带孩子吃肯德基、麦当劳、上奥数班来得实惠。有人做过一个调查,让家长们在掏30元钱让孩子吃顿肯德基和花10元钱带孩子走进剧场看场戏中做出选择。大多家长选择了前者,他们认为带孩子吃顿肯德基实实在在,可以让自己的孩子体格强健,戏剧看过了、笑过了就忘了,什么也得不到。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没有能力决定自己看或不看儿童剧以及看什么儿童剧,在这方面他们必须听从父母的决定。

以上是笔者对中国儿童戏剧潜在市场需求和发展现状的几点粗浅的认知,其中定有不妥之处,愿与同行分享、交流,望不吝指正。

猜你喜欢
儿童剧剧团戏剧
有趣的戏剧课
儿童剧发展之我见
现代儿童剧发展的研究
儿童剧海报设计作品《九色鹿》和《丑小鸭》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发展与反思—儿童剧的发展路径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