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式建 (西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637000)
现在,学习声乐的人很多,在学习的过程中,声音“靠前”与“靠后”的问题一直在困扰着部分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有的老师要求“靠前”,有的要求“靠后”,让学生难以理解,无所适从。
有人认为美声唱法、民族唱法这两种唱法声音完全不一样。认为美声唱法的声音位置“靠后”,民族唱法中声音位置“靠前”。其实这两种主张都没有错,只是有些片面性,我们身边许多人对声音走向和定位出现了很多误解,认为“靠前”的声音就是民族唱法的特征,而美声发出的声音必定是“靠后”。因而在声乐实践中把“靠前”和“靠后”变成了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区分界线,以至于在演唱和教学上产生偏差。因此在声乐实践中有的人一提到学民族唱法就认为声音要“靠前”,为此拼命往外挤。“靠前”和“靠后”这两个说法在现今的声乐概念中一直是相互矛盾的在中国上个世纪80年代,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歌唱家,如李谷一、关牧村、郑绪岚等。她们有着明亮甜美的嗓音,她们的共同特点是声音比较靠前,给人感觉甜美、亲切、自然。当民族声乐到了全面繁荣时期,就出现了彭丽媛、阎维文、董文华、宋祖英等著名歌唱家,她们的唱法上有了变化,声音依旧甜美而细腻,但相较于以前的一些歌者,明显感觉到借鉴美声唱法的一些发声方法,声音变得更加圆润、大气、通透,靠后的感觉多了些,使得美声唱法的一些科学的发声方法,渐渐地融入中国民族唱法中了。我个人认为,我们的民族方法既要有科学的发声方法,又要保证字正腔圆,风格多样的艺术效果,使得民族声音的表演发挥到淋漓尽致。
在声乐界,尤其在美声唱法中对声音应该“靠前”还是“靠后”这个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看法。持“靠前”观点的人认为:现在意大利的歌唱方法是“靠前唱”的,认为“靠后”唱是老的方法。卡鲁索也说:“许多歌唱者都有一种最坏的缺点,就是发出喉音或是过于靠后的声音”。1974年,意大利著名教师伊·科拉黛地访问莫斯科时,也曾指出当时苏联歌唱家普遍存在的弊病:高音“靠后”。
我国声乐大师金铁霖也认为:“声音要靠前,声音要明亮,对教师来讲都需要声音出来都是明亮靠前的”。在这里金铁霖提出声音往外往前只是一种听觉效果,而打开喉咙往里唱却是手段,一种实现声音效果的手段,从而实现了主客观的统一。著名的豫剧演唱家常香玉的演唱,她的声音又宽又厚,同时又圆又亮,在声音的变化和感情的变大上富有巨大的魅力。再如京剧中的花脸,它的声音也不仅是“靠前”的,而是前中有后,后中有前的。
“靠前”唱与“靠后”唱两种说法,在欧洲美声唱法学派中曾经也争论激烈,以德国女高音歌唱家丽莉·蕾曼为代表的“靠前”学派在欧洲美声唱法中产生极大影响。以美国著名声乐家斯坦雷和意大利声乐家凯萨利为代表的“靠后”学派,却极力反对“靠前”唱法。凯萨利甚至认为“靠前”唱法是极其有害的,这场“官司”直到现在还影响着我们对发声概念的理解。
从现在的实践教学中可以看出,老师在教授民歌的时候会提到“靠前”两个字,学生便会模仿这些前辈的声音。殊不知就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如声音过干、过硬、过白、喉头上跑、用嗓过度等。
我经过大学这几年的声乐学习,认识到了歌唱中许多矛盾的统一,特别是在有关“靠前”与“靠后”的问题上。我认为“靠后”唱是指歌唱对声音走向的一种感觉,并不是把声音窝到里面,往后往上唱是要把声音立起来,产生合理的泛音共鸣,再把声音放射出去,事实上客观听起来的声音并非靠后反而是靠前的,是明亮纯净的音色,靠后唱是歌唱的意念和感觉。靠前唱是指歌唱的最终结果或效果,并不是直接向前所产生的很白、很浅、很干的声音。
声音“靠前”是有道理的,但个人觉得也是得经过一种“靠后”的手段,从而产生共鸣和泛音。简单的讲,靠前是结果,靠后是手段。正如沈湘先生所说:“好的方法或结果一定是靠前的”。因此,我认为“靠前”唱与“靠后”唱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P.M.马腊费奥迪·卡鲁索的发声方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
[2]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M].华乐出版社,2003年5月.
[3]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
[4]胡晔、王金宝.声音教学中几个对立统一关系[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9月.
[5]张世成.论声乐教学过程中声音位置“前”与“后”的关系[J].甘肃教育,2005年.
[6]钟丽萍.对声乐唱法中“靠前”和“靠后”的探索.北方音乐[J],201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