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秀
契诃夫救世思想在《套中人》中的体现
吴 秀
“套中人”代表了虚伪,代表了懦弱,也反映了社会的发展,更多的时候社会的迷惘让人们不得不去给自己上套,但是社会的发展总是需要我们去清晰地面对,我们也需要对自己的社会现状作出反抗,也需要对自己的价值进行肯定,契诃夫的《套中人》是他文学作品的顶峰代表作之一。从契诃夫的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他的救世思想是十分强烈的,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表达唤醒沉睡中的人们,也希望表达自己的内心呐喊。
契诃夫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剧作家,短篇小说家,原名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是19世纪俄国著名的流派文学家,凭借自己的多部短篇小说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之一。契诃夫的短篇小说的思想十分深刻,能够反映出社会的阴暗,同时能够从有内涵的角度上去唤醒人们的思想。他的小说语言表达上精练,有内涵深度,善于抒情,十分注重语言的表达以及写作技巧的掌握。契诃夫从小就十分喜欢戏剧以及表演,他总是善于通过表面去探析事实的真相,他的处女作是《给博学的邻居的一封信》。他的作品影响了很多人,对于社会民主的发展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套中人》的主人公别里科夫是一个中学教员,但却是一个落后、保守、维护一切旧制度的守旧派典型人物。小说描写了别里科夫性情孤僻,胆小怕事,甚至晴天也要带上雨伞,套上雨鞋,把头缩进大衣的领子里,极力想用一层坚硬的壳把自己包裹起来,拒绝与外界接触,拒绝接受新生事物。最后悲惨地躺在棺材里才找到自己理想的归宿。“套中人”是19世纪末俄罗斯大革命来临前某些知识分子思想状况和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作者通过批判现实主义的笔触写出了 “套中人”的可悲而又不值得同情的下场。
19世纪俄国社会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在整个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像别里科夫这样的先进知识分子却将自己封闭在安逸的套中,面对这样的状况,契诃夫更加坚定思想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他坚定地认为,只有大力发扬知识分子的思想内涵,努力与社会发展进行抗争,才能彻底地改变国家积弱的情况,扭转局势。但是像别里科夫这样一大批知识分子在社会发展的面前给自己上了套,他们生活在自己封闭的环境中,他们可以装疯卖傻地对社会的现状不理不睬,活在自己的生活中,把自己紧紧地封闭住,对社会的发展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主要是因为当时的俄国发展十分困难,面对当局者的改革,套中人选择了沉默,永远地沉默,但是面对他们的选择,也是十分的尴尬,当时的社会发展让一群人选择了最无力的方式进行反抗,救世的思想人们得不到认可,得不到支持,主要是因为社会的发展,因为环境的限制。
从别里科夫一群人的角度上去看,社会的发展有绝对的原因,但是他们选择了一种最懦弱的方式进行反抗,面对沙皇的血腥统治,他们没有反抗,他们选择了无声地应对,这是社会的悲哀。作为一名有思想有内涵的知识分子,契诃夫十分憎恨这些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表达来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反抗,希望用绝对的对抗来换回平静、民主的生活。契诃夫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自我的救世思想,也表达了对俄国沙皇统治的反抗,希望能够将民主还给民众,同时也希望民众中的代表——别里科夫一行人能够站在一定的思想高度上去重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给予他们身上的希望与期望。他们是民众的主心骨,也是能够用知识与沙皇进行反抗的人们,因为别里科夫一行人的刻意包裹,社会的发展已经陷入了危机,大的环境已经成为突破的重点。契诃夫通过对别里科夫生活的环境进行解读来反映自己的爱国思想,反映自己救世的理念与意识。
《套中人》写于19世纪90年代末,那一时期俄国新的革命高潮正在酝酿。面对日益壮大的革命力量,沙皇当局便以强化国家机器来维持其统治地位,因此,此时的俄国正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身处这一恐怖环境中的俄国知识分子正如《海燕》中所描写的,有在 “乌云和大海之间” “勇敢地” “自由自在地”“高傲地飞翔”的海燕,但也有被 “那轰隆隆的雷声吓坏了”“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岩底下”的海鸟与企鹅。《套中人》中的别里科夫就是一个海鸟与企鹅式的害怕变革、苟且偷安,甚至甘心充当沙皇鹰犬的知识分子形象。
俄国成立后纯理性的思想就显得更加铺天盖地,面对美帝国主义的封锁与敌视,为了保障社会主义建设的纯洁性,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的基本政策是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稍微体现一点个人情感以及追求自我意识的作品都被冠以 “资本主义流毒”进行批判和清除,个人意识处于长期 “沉睡”的状态。面对这些现状,别里科夫一群人将自己用套子包裹,对社会的发展不做任何评价。
契诃夫笔下的别里科夫是一个既可恶可憎又可悲可怜的人物。他的最大特点是把一切都装在套子里。首先,在生活上,他用各式各样的套子把自己里里外外裹得紧紧的,包得严严的。他常常晴天穿靴子,带雨伞,坐车支车篷,房子不管怎样闷热,他也不开门窗。睡觉时,除带上睡帽、穿上睡衣外,还要把脑袋蒙在被子里。他不仅要将自己的躯体和物品用套子套起来,而且连自己的思想、精神也要 “套”起来。
作为这一角色的别里科夫是可憎可恶的。然而,作为一个小人物的别里科夫实际上也是一个受害者,“套子”在危害别人的同时也毁坏和扭曲了他正常的人性。因此,综观他的一生,又是可悲可怜的。通过他在婚姻事件引起的冲突,我们可以看到他悲剧性的一面。对于40多岁还没成家的别里科夫来说,恋爱结婚实在是一大乐事,可他迟迟不敢求婚,是因为害怕结婚会闹出什么乱子来。当他被柯瓦连科从楼上推下来时,他最害怕的是 “这样一来,全城的人都会知道这件事,还会传到校长耳朵里去,还会传到督学耳朵里去。哎呀!不定会闹出什么乱子!”因此,他实际上是死于惊恐和担忧。真是可恶、可悲的别里科夫!别里科夫死了,人们应该解放了,自由了,然而死了一个别里科夫,还有许多别里科夫存在着,因为这是一个僵死、腐朽的社会。“不行,再也不能照这样生活下去了!”契诃夫借兽医的口表达了消灭沙俄专制制度、创建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这些来自文明国度的俄国人用最残忍、野蛮、暴力的方式和手段征服别人,迫使他们屈服在自己的极其狭隘和丑恶的所谓的 “文明”下来满足自己变态的征服异己的精神需求。他们并没有用符合人性的方式对他者施予圣神的救赎,而是将自己的狭隘和丑恶加诸在他者身上。他们所谓的 “慈善事业”和 “文明使命”不过是无耻的野心和阴谋。这也是作者对俄国 “伪善的文明”的强烈讽刺,它不是通过文明的方式拯救那些他们口中的堕入罪恶深渊的 “异类”或 “野蛮人”,而是用了武器和战争这种极端的手段征服他者,并通过武器及战争为自己的阴暗欲望和变态暴力心理带来满足。人们需要民主的支持,需要这些套中人面对社会的现状进行一定的反抗,希望唤醒民众的内心。
契诃夫通过《套中人》表达自己的民主革命思想,希望能够对俄国社会的现状进行改革,也希望实际生活中的政治因素以及社会风气影响在这些套中人的认识下得到改善。知识分子的生活条件十分艰难,但是他们却选择了最愚蠢的做法。作者自身对其是有深刻的体验的,然而由于考虑到现实原因,作者对于现实的不公正待遇是运用十分隐晦的手段进行表述的,作者通过对俄国现状的表达的大量感情因素注入,使其形象十分丰满,而作为俄国统治者却利用最残暴的做法对待民众。作者通过自己的表达希望能够唤起民主思想改革,民主革命是俄国发展的希望,但是当时的社会却在畏首畏尾中被掩埋,这是社会的可悲,也是人性的懦弱。为划分 “自我”与 “他者”的丑恶行径戴上所谓的 “文明”的面具,他们无法意识到自己的这种行为和思想有多么野蛮、多么可憎,他们只知道以 “自我”为中心,无论什么都自恃优越,这才是真正的虚伪、野蛮、愚蠢的行径。民主不能实现就是社会发展的后退,契诃夫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民主改革的发展,希望揭开沙皇的虚伪以及残暴,实现民主管理。
《套中人》是契诃夫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不仅受到读者的热烈追捧,更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与讨论。此外,本作品在俄国社会短篇小说中对俄国社会民众的鼓励以及内心表达十分的中肯,也获得了喜人的成绩,这充分表现出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个人社会主体建构以及自我身份封闭已经成为广大知识分子最为关心的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权精神早已深入人心,然而在当时的客观环境下,这样一部反映社会主体建构以及知识分子自我身份封闭的作品自身的积极意义是不可忽略的。作家运用讽刺的手法表达了俄国社会的现状,也是对民主救世思想的一种反面表达。
[1]齐哲.从《套中人》看契诃夫的救世思想[J].青年文学家,2012(06).
[2]安春华.从《套中人》看契诃夫创作的现代意识[J].中州大学学报,2009(06).
[3]常茜薇.含泪带笑的人生悲欢:果戈理和契诃夫小说中的讽刺艺术之比较——以《外套》和《套中人》为例[J].黑龙江史志,2009(07).
[4]刘蕾.契诃夫《套中人》的深刻意义内涵研究[J].作家,2012(10).
[5]刘书萱.契诃夫短篇小说的“简单”特色[J].湖南农机,2012(09).
[6]周玲.浓郁深厚的感人魅力——从《套中人》和《变色龙》看契诃夫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J].盐城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吴秀(1971— ),女,辽宁抚顺人,本科,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语言与文化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