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学德
傩是上古先民创造的一种驱除疫鬼的原始宗教活动,滥觞于史前,盛行于商周,到了周代,祭祀上升为国家礼制,并出现社祭、雩祭及傩礼三大祭祀仪式。傩礼作为法定宗法制国家祭礼,有着无上权威。
曾经辉煌的方相氏
傩仪中主持驱除疫鬼的职官是方相氏。它最早出现于《轩辕本纪》:黄帝周游时,“元妃嫘祖死于道,令次妃姆嫫监护,因置方相,亦曰防丧。此盖其始也”。起初,傩仪主要是驱除使人致病的疫鬼,后来驱除对象扩至疫疠、凶兽、鬼怪、噩梦等。《周礼·夏官》对周傩的表现形式有明确记载:“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傩,以索室驱疫。大丧,先柩,及墓入圹,以戈击四隅,殴方良。”东汉时期,宫廷大傩的驱逐队伍和仪式活动进一步扩大,有12神兽和120名侲子供方相氏驱使。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人们认为方相氏等原始神灵和人们距离遥远,难以适应人们避凶趋吉的需要;随着佛教的传入和汉化,道教的广泛传播,阎罗王和阴曹地府之说的兴起,唐朝捉鬼将军钟馗的出世,各地阴间州县官城隍、鬼差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原始傩仪职官方相氏的驱鬼、禳邪职能,挤压了方相氏的存在空间。虽然有时还用得着它,却也把方相氏的大名改换为后世的名称了。到了宋代,宫廷大傩仪式的主持者和驱鬼者就变为六丁六甲、捉鬼将军钟馗、金刚力士、开路神等。其中开路神,《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开路神君》写道:“乃是《周礼》之方相氏是也……其神身长丈余,头广三尺,须长三尺五寸,须赤面蓝,头戴束发金冠,身穿红战袍,脚穿皂皮靴,左手执玉印,右手执方天画戟,出柩以先行之。”到了明代的《封神演义》中,方相氏成为方弼、方相兄弟二人,兄为险道神,弟为开路神。到了后世的丧葬仪式和民间花会队伍中,开路神又成了开路鬼或者琉璃鬼。
仪式戏剧中的开路神、开路鬼
随着历史的推移,曾经的方相氏成了现今的监斋神、八部天神(紧那罗王)的开路鬼。
在河北省武安市东通乐村演出队戏《大国称》(即《调诺诺》)时,报场官有吟唱词介绍开路鬼:“脸似蓝靛黑锅底,面貌丑陋人难比。手使狼牙棒一根,敕封一尊开路鬼。”其扮相是头戴黑色兽面头壳形面具,身穿浅蓝色短衣和铁红色长裤,腰间系绿绸带,右手持狼牙短棒。他首先上场亮相,在桌前拜过高位,用狼牙短棒向四面击打一番,算是驱除了舞台上的一切邪祟,“净化”了演出环境,然后站在桌子左边斜前方条凳外侧,等待“诺诺佛”上场。诺诺佛即佛教中八部天神之一的紧那罗王,他本是佛教中的歌神,后来隐身在少林寺当烧火僧。元朝至正年间,红巾军围攻寺院的危急关头,他站立山头,大发神威,吓跑红巾军,保护了寺院。元顺帝敕封他为监斋神和八部天神,执掌寺院、道教科仪中的祀典和厨房事宜。在这出戏中,汉代以前一直是宫廷大傩仪式中专管驱鬼的最高职官方相氏,成了扮相和身份均最低下、专为诺诺佛开路的小角色。
在山西上党地区赛社的头场(即第一天)上午,首先要举行《调监斋》仪式,其共有3道程序,即祭台、祭灶和讲《监斋》词篇。祭台在主赛神庙的戏台上进行,先由四机缄神出台“跳四门”,亦称“调四角”,舞蹈一毕,分四角站定;然后监斋神上场,舞蹈一毕,端坐于舞台中央。这种舞蹈表演又称“调方相”,寓“逐疫”之意。在这里,既是佛教护法神之一、又是监斋神的紧那罗王成为了方相氏,四机缄成了方相氏的四侲子。
完成《调监斋》仪式的3道程序后,即开始演出特定的剧目《撵黄痨鬼》。扮黄痨鬼者赤脚光膀,穿红裤衩,黄布裹身,羊血涂面,在急骤的锣鼓声中从后台上到前台,做躲藏状。随后有黑、红二将追逐出台。绕台追杀之间,黄痨鬼闪身跳下戏台,逃出庙外,黑、红二将紧追不舍,在庙前广场人群中追逐奔突,旋即又返回庙内,绕献殿一圈,再上戏台,黄痨鬼最终受擒,被鞭笞而死。在这出剧目中,捉拿、处置黄痨鬼的黑、红二将代替了方相和方弼。
社火傩戏中的绿脸小鬼
河北省武安市固义村社火傩戏中有一个面具角色,村民称其为绿脸小鬼。它头戴顶部有疙瘩的兽面头壳形墨绿色面具,身穿黄色虎皮纹衫裤,手拿一柄骨朵锤。在引戏人掌竹的引导下,它首先单独上场表演队戏剧目《调绿脸小鬼》。在3天的演出中,观众们只看到他狰狞的面貌,看不到更多的表演,因此基本上引不起观众的重视。然而整个演出和请神、祭神、送神仪式的主持者引戏人掌竹,在介绍角色的吟唱词开始就吟唱道:“面如黑漆私锅底,英雄丑嗤人难比。阴曹地府管牢笼,敕封一尊开路鬼。”
这4句唱的是谁呢?正是绿脸小鬼。也就是说,绿脸小鬼就是固义村傩戏中的开路鬼。只不过是在多年的演出中,由于请神、祭神和送神仪式繁琐,队戏、赛戏及其他民间花会节目众多,开路鬼的开路、驱鬼杀鬼等职能有意无意地逐渐弱化直至消失,并且被其他角色取代了,当然就引不起人们的关注,受尽了冷落。这不是该村导演的失误,而是历史使然。跟上述山西上党赛社《调监斋》取代《调方相》是一个道理。实际上,笔者调查、关注固义傩戏20多年,也是在最近才认识到,受尽冷落的绿脸小鬼就是最早的方相氏、后世的开路鬼。
民间花会中的开路神、琉璃鬼
河北省大名县金滩镇村的高跷表演中有个开路鬼,手持两根短木棒。表演开始时,他在高跷队伍前领头,走龙摆尾、穿十字、剪子股等队形,实际上是打场子,然后才表演高跷的对舞、独舞、逗舞等高难动作,演唱《十对花》等。
河北省临漳县城关西街村每年元宵节期间,都要上演民间花会节目《撵花》。一组戏出人物,即为一朵“花”,多组戏出人物相随,在街头行进或者打场演出,即为撵花。其中有一个丑角扮相的琉璃鬼,他头戴尖顶红毡帽,鼻间涂白色瓦块,身穿鞑子短衣,脚穿薄底快靴,腰扎宽带,掖着令牌,身背公文案卷,手拿锁人铁链,是《琉璃鬼斗妖婆》中阎罗王的鬼差头琉璃鬼。他是奉命来人间捉拿作恶多端的妖婆、妖道的。妖婆耳朵上挂着红辣椒,双手拿着一对棒槌,抗拒捉拿;琉璃鬼则用顶灯、钻长凳、金鸡独立等特技和妖婆打斗角逐。琉璃鬼还是整个《撵花》队伍中的“花头”,在沿街行进的演出中,他可以不受限制,在队伍前后穿插联络。
除了戏剧、傩仪和民间花会,方相氏还多出现在民间的丧葬仪式中,起到开路神的作用,为丧家和亡灵解除路上可能遇到的危险。
【责任编辑】王 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