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
撒哈拉沙漠位于北部非洲的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以南,西起大西洋海岸,东临红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是阿拉伯语“大荒漠”一词的音译。虽然撒哈拉沙漠地区偶然也能见到小片绿洲,但地面绝大部分是砾漠、岩漠和沙漠,由于它地处非洲热带,低纬度的极度酷热和干燥也是其他任何沙漠不可同日而语的,由此也形成了一些独一无二的沙漠气象灾害。
“旱雨”成灾
“旱雨”成灾是撒哈拉沙漠所特有的气象灾害之一。在沙漠中干旱是常态,可是干旱时下雨怎么会成为灾害呢?原来这是撒哈拉沙漠所特有的“旱雨”。在沙漠的高空有时出现了冷空气流动,渐渐地乌云密布,不久真的下起了阵雨。雨点确实在空中降落着,却不到地面就消失了,地面上仍然干旱不变,故称之为“旱雨”。这种雨会令人怀疑自己所见的一切都是幻觉,故又称“幻雨”。
雨点为什么会消失呢?沙漠地面上的沙砾岩石被热带的如火烈日烤得灼热无比,低空的气温也被烘烤得非常高,而且烤干了空气中的所有水分。这些高温而干燥的空气体积快速膨胀,比重减轻而不断上升,形成了向上升腾的干燥高温气流。雨点从高空降落的过程中,遭遇低空上升的干燥高温气流后,雨水就迅速蒸发,还没来得及降落到地面,雨点就已经蒸发殆尽了。
于是,好不容易来到沙漠上空,可能降临干涸地面的水分又重新回到了高空。“旱雨”不仅让地面干旱灾情依旧,而且预示着沙漠温度异常之高。
这种异常高温还可以孕育出大规模的“雨蒸风”扬沙、风暴和沙尘暴灾害。所以,“旱雨”也是沙漠风沙灾害的先兆。
“雨蒸风”和沙尘暴
“雨蒸风”是沙漠地区长时期、大范围的晴空万里骄阳似火,使得沙漠处于异常高温之下造就的超大规模的高温上升气流。这种气流足以使阵雨在半空中完全蒸发掉,所以被称为“雨蒸风”。
这种气流干燥而又强大,它迅速向高空上升,把地面沙粒尘埃带上天空,于是产生了扬尘;它的迅速上升又使得地面附近的空间一刹那形成了大规模的负压区,势必促成大量空气前来填补真空,于是导致了地面的大风暴。扬尘、大风暴产生后,继而会酿成灾难性的沙尘暴。
撒哈拉沙漠中由“雨蒸风”引发的沙尘暴是中国北方地区遭遇的普通沙尘暴所无法比拟的。撒哈拉沙漠刚才还阳光普照,霎时就狂风大作,沙尘四起。漫天飞舞的沙砾尘埃遮天蔽日,天空如同晚上那样昏天黑地。鹅蛋大的砾石被刮得满地跑,打在脚踝上皮破血流,甚至发生骨裂、骨折;沙砾刮在脸上像针扎般疼痛,甚至扎破皮肤而渗出血来。
有时被卷上天空的大量沙砾尘土又会突然砸向地面,赶着驼队穿越沙漠,最怕的就是遇上这种突然从天而降的沙砾尘土。人和骆驼必须迅速转移,以免遭到被风沙掩埋的厄运。
当地经验丰富的阿拉伯人发现“雨蒸风”灾难即将来临时,会立即寻找有利地形,迅速把沙漠驼队带到较安全处躲避。这时他们用宽大的阿拉伯长袍和头巾把自己从头到脚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在风沙中苦捱着,等到风沙过后再启程。
干雾
在极端干燥的撒哈拉沙漠有时也会出现大雾弥漫的灾害天气。湿度几乎为零的沙漠空气中真能冷凝出小水珠吗?当然不能。不过,没有小水珠一样能够形成能见度极低的大雾天气,这就是撒哈拉沙漠所特有的干雾。形成浓雾的并不是水珠,而是在非常干燥的空气中布满的尘埃。
在某些无风的日子里,无数颗极微小的尘埃久久地悬浮在低空,既不能沉降落地,也不会散去,沙漠中能见度因此大大降低,视觉上和普通的大雾天没什么两样。有时干雾天的能见度降到100米,甚至更低,使得穿越沙漠的驼队处于致命的危险之中。因为人和骆驼的可视距离如果不足1000米,即使经验再丰富的阿拉伯商人也无法辨别方向,在一望无边的大沙漠里迷路就是必然。
如果停留在原地等待干雾散去,可能需要二三天,但也可能需要十来天,那么所带的水和食物就不够了,因此人们有时不得不在干雾天赶路。为了避免迷路而误入大沙漠纵深的死亡之地,当地的阿拉伯沙漠驼队会在穿越沙漠最容易迷路的危险地段时,沿途每隔一定的距离,放下一块石头作为标记。一旦发现可能迷路,就立即按标记原路返回,并沿途一一收回石块。
迷路者返途收回了错误标记,顺利穿越危险路段的驼队留下了正确的标记,方便了后来的驼队。后来的驼队沿着前人正确的道路前进,沿途把自己的石块也放在路边石块旁。
多少年过去了,千万支驼队沿着正确的道路穿越了沙漠险区,在道路两侧,由驼队放置的石块越积越多,垒成了石堆。今天,在穿越沙漠危险的路途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堆石块,它们已经成为引导驼队前进的标志。至今阿拉伯驼队仍保持着当年的传统习俗,不断为路旁的石堆路标添加石块,让它们更加醒目易辨。有了这些路标,即使在干雾天气中也能正确辨别方向,安全走出沙漠。
【责任编辑】张田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