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宏
摘 要:初中时期的数学学习是打下扎实数学基础的关键阶段,正确的教学方式对良好的教学效果尤为重要。结合新课标及初中数学大纲对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关于数学教学方式的几点思考和小结。初中数学教学主要从重视基础、提高解题能力和不断总结反思三方面入手,让学生掌握扎实的数学知识并拥有自如应用数学的能力。
关键词:基础知识;解题能力;总结与反思
一、重视基础知识
“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基础是关键。”这句话很好地说明了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在整体的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就如同大楼的基底,如果没有基础知识的奠基,又何来对数学的应用呢?很多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认为基础太简单,往往一扫而过,忽视了对数学原理的思考,无法真正掌握原理的精髓。如此一来,他们在做题的时候,很容易出现由于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清晰、不到位而失分,或者无法将题意中的具体条件约束与课本的基础概念结合起来,从而学生造成解题能力低。
结合新课标要求以及中考的分数分配,我们可以充分了解到初中数学中,有六成的比例是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应用。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使学生充分了解到数学基础原理和概念对于学好初中数学的重要性。教师要重视课堂上对基础原理的解析和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吃透原理概念,扎实掌握基础知识,
才能在实际的解题应用中,从基础出发,正确理解题意,解答出
题目。
二、提高解题能力
掌握基础知识是发挥数学能力的前提,但真正的数学能力还是体现在对数学知识的应用上,良好的解题能力就是衡量数学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尺。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是教师的重要思索方向。诚然,提高解题能力是需要学生多多练习的,但并不意味着一头扎入题海之中,教师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
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后,纵然基础扎实,却很难将背诵流利的数学知识与题目实例结合起来,这是因为他们缺乏解题意识的表现。教师通常会讲解课本例题,而很多练习题实际上是从例题变化而来的,只是它们的情境更复杂,为自己披上了一层面纱。解题训练中,教师需要教学生的,就是如何解开这层面纱,直视题目的根本。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正确解析题意,将题目的情境与课本的原理相结合,抛开其他混淆视听的干扰,从题目的本质出发,运用原理概念解开题目。同时,解题意识的培养的确需要练习,但必须是有的放矢的针对性训练。教师可以自己对基本题型的类型和原理的运用,在习题课上或者平时的课堂中总结并分解,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读题解题的能力,在解题中看透本质,直击中心。通过教师的有意引导,有效培养学生的解题意识,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三、不断总结与反思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持续不断的总结和反思也是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一步。初中的数学知识,是各个板块的知识彼此独立,却相互联系的完整体系。数学学习中,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很可能学了前面,忘了后面,提高了以后的复习难度。而且,只有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才能将它们彻底吃透,并且对整个体系融会贯通,做到举一反三,真正将学习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比如说,数学学习中,教师可以用课前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课后反思,而阶段测试也能促使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课后、阶段、期中、期末等不同时期的总结和反思,不仅可以做到“温故”,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熟练掌握,还能在不断的学习中“知新”,当自己学到越多知识的时候,对旧的知识会有更多新的想法,在总结和反思中,弥补之前知识的疏漏,对整个数学体系成竹在胸。如果能做到对初中数学知识全面而熟练的掌握,何愁学不好数学呢?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实际上是四分基础、三分应用、三分总结。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数学的基础原理和概念的基础性作用,确保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另外,着力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解题意识,开展有针对性的解题训练,通过对题目的解析,让学生掌握有效的解题方法。最后,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对知识结构进行剖析和总结,并不断反思,加强对整个数学体系的理解,温故知新。对整个数学体系的总结和反思,有利于拓宽学生看待数学问题的宽度和广度,也加深了对数学问题思考的深度。
参考文献:
[1]于天兰.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初探[J].新课程学习:上,2011(2).
[2]曹向阳.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探索[J].新课程:教师,2010(5).
[3]李晓兰.浅谈数学教学中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J].新课程:上,2011(5).
[4]丁进.优化初中数学教学之策略[J].考试周刊,2010(55).
(作者单位 湖南省娄底市教育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