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桂英,于富贵,王国民
(1.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吉林 吉林132101;2.吉林省农安县华家镇畜牧兽医站,吉林 长春130200)
吉林市郊区某特种动物养殖场,发生一起狍霉玉米中毒。自2012年9月6日开始,到12月6日间,发病共13只,死亡10只,5雌,5雄,年龄0.5~6岁,其中6只(3雌3雄)幼龄,年龄0.5岁左右。报告如下。
该养殖场狍平时饲喂饲料组成是:粗料是甜玉米秸、树叶(依季节而定)等;精料是米糠、麦麸、豆柏、玉米粒粉碎组成的混合精料。精料中的玉米,为2011年秋季自产,收获后将其储存于仓库内。2012年夏季,由于仓库的顶部有漏雨之处,致使部分玉米发霉。发病初期,已经有临床症状出现,由于管理的原因,仍一直按原来的饲料组成正常饲喂此发霉的粉碎的玉米,直到死亡2例后才停止添加此料。
发病最初症状是狍饮欲急剧增加,每天13只狍饮水量为3桶水(25 L/桶)。发病时间间隔不等。急性病例,发热,饮水量增大的时间一般持续4~5 d,此期间仍正常采食精料,粗料食量减少,后精神沉郁。精神沉郁时间最短的持续2~3 d,多半持续1周左右,之后停止采食,1d或半天后死亡;慢性病例体温基本正常,饮欲增加、食欲减退的时间持续2~3个月。粪便干硬,呈球状,将其切开后内有大量潜血。尿液深浅不一,饮水量多者尿液颜色基本正常,饮水量少者颜色深。一旦发病后狍很快逐渐消瘦。幼龄狍死亡时抽搐,成年狍死亡之前常找一墙角,卧地后沉郁而死。病程短者1周左右,最长者达3个月。
食管浆膜、黏膜弥漫性出血,内有瘤胃内容物。瘤胃,浆膜红染,黏膜有的完全脱落(3例),有的部分脱落最少也达到1/2脱落(7例)。瓣胃,浆膜红染,黏膜烂成脓状、泥状。真胃内容物为紫红色黏稠的糊状物,黏膜大片坏死。肠管表面呈现血肠样,肠黏膜脱落,肠腔内脓状、浆糊状物。心脏呈红色,体积略小于正常;萎缩(3例)者质地较硬,有的质地柔软(5例),有的基本正常(2例)。肝脏变性坏死,体积稍大、质地脆弱,手指轻度按压即破碎;胆囊充盈。肾稍肿大、颜色淡,有的有针尖大小点状出血(8例)。脾脏有的变性、颜色发红(5例);有的边缘有出血性梗死(5例)。有7例肺表面有点状、斑状出血、边缘有大小不等的肝变状。结膜黄染,巩膜黄红。死亡时口角流出粪便样胃内容物(7例)。
取霉玉米饲料在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动物营养实验室做如下的毒素检测。
4.1 毒素定性检测 用直观法检测。取作为饲料的霉玉米2.5 kg,分批盛于盘内,摊成薄层,直接放在100~125W 365 nm波长的紫外灯下观察荧光,可见到含毒素的颗粒发出亮蓝色(蓝紫色)荧光。证明此玉米中含有黄曲霉毒素B1。
4.2 毒素定量检测 使用黄曲霉毒素B1(ELISA法)试剂盒(北京华安麦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经黄曲霉毒素测定仪(EAB1-2000型,上海纤检仪器有限公司)直接测定。其测定结果为:本饲料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为0.523mg/kg。
发病初期根据饲料情况、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黄曲霉毒素中毒,后期根据病理剖检、毒素检验情况,确诊为狍黄曲霉毒素中毒。
6.1 发病初,因未能及时停喂霉变饲料添加;其次由于狍的野性较强,也未采取常规的治疗措施(补液、解毒等),若每天进行常规的药物注射或投药,需将狍麻醉,为防止影响机体的正常活动、降低其抵抗力,治疗药物只采用止痢脱霉增免康(石家庄市光华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2051201)加喂治疗,治疗剂量500 g/100~175 kg拌于精料中。停止饲喂霉变玉米后,在继续用上述药物的同时,并以1%次氯酸钠清洗饲槽;使狍充分饮水,加强饲养护理。
6.2 虽经采取以上预防治疗措施,在整个病程中,只治愈3只狍,为2雄(其中1只为幼龄)1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