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比亚山羊产气荚膜梭菌病的诊治

2014-01-27 10:59钏有科濮永华龚兴建
中国兽医杂志 2014年12期
关键词:努比亚荚膜保山市

钏有科,肖 啸,濮永华,龚兴建

(1.保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保山678000;2.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650201)

努比亚山羊原产于非洲北部的埃及、苏丹,属肉乳兼用型品种,具有双羔率高、体型大、生长快、适应性强等特点,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广西、四川、湖北从英国和澳大利亚引进饲养,其与本地山羊杂交优势明显。保山市饲养的努比亚山羊系近年从省内路南石林引进,用于杂交改良保山本地云岭黑山羊。2013年5月,保山市某种羊场饲养的努比亚山羊相继发病死亡,该场饲养努比亚山羊202只,半个月时间相继发病48只、死亡37只,发病率23.76%,死亡率18.32%。保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该种羊场业主的聘请,并在云南农业大学兽医院专家的指导帮助下,经临床检查、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验,最终诊断为产气荚膜梭菌病。产气荚膜梭菌系革兰阳性厌氧梭状芽孢杆菌,广泛存在于人畜粪便、土壤、水和尘埃中。同时也是肠道中常见菌之一,属典型的条件致病菌。对家畜能引起肠毒血症、坏死性肠炎、痢疾等病症。确诊后随即对未发病的羊只采取预防措施,对发病羊只采取治疗措施,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该羊群过去实行放牧与圈养结合,即白天放牧、早晚补饲,近1年半时间全部实行圈养,饲喂干草、青草和精料,开始情况一直很好。从2013年5月28日开始相继发病死亡,截至6月17日,该场饲养的202只努比亚种羊共发病48只、死亡37只,发病率23.76%,死亡率18.32%,业主用自学防病知识医治无效,向保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求助。

2 临床症状

体温均在38.5℃~40℃,采食量减少,病羊离群,独处趴卧,不愿走动,伴有腹泻、腹部膨胀,耳尖、蹄部、鼻唇部发绀,最后食欲废绝,精神沉郁,伴有疼痛叫声,消瘦,后肢无力,行走摇晃,最后倒地不起。部分病羊还表现神经症状:乱冲乱撞、转圈、倒地四肢划动、全身肌肉颤抖、抽搐、怪叫、呻吟,最后呼吸困难而死。也有不具任何先兆症状者突然死亡。

3 病理剖检

先后剖检即将死亡的病羊3只,可视黏膜发绀或充血、有点状出血,肌肉颜色基本正常,但关节周边肌肉发白,四肢关节关节囊有少量积液,关节缘结构疏松。心包轻度积液,心肌变白,冠状沟脂肪浸润。肾脏轻度水肿。肺脏充血、出血、边缘坏死。胃肠胀气,真胃有出血性炎症,胃底黏膜及幽门周围黏膜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块,表面坏死,肠黏膜充血、出血,十二指肠内容物呈小豆粥色,黏膜有明显的充血、出血病变。

4 实验室检验

4.1 病料采集 无菌采集空肠、回肠内容物、肠黏膜以及肝脾等作为被检材料。

4.2 细菌学检验 取空肠内容物、肝、脾制成触片,革兰染色镜检均发现大量革兰阳性杆菌,单个或成对排列,菌端钝圆,有荚膜,部分菌有芽孢。

4.3 病原分离培养 将肠内容物加入适量生理盐水,混匀,2 000 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接种于鲜血琼脂平板上,置37℃温箱厌氧培养24 h,在鲜血琼脂平板上长出小圆形,中央隆起灰白色不透明的菌落,菌落周围有溶血环。挑取单个菌落染色镜检,见单个或成对两端钝圆的革兰阳性杆菌。

4.4 生化试验 取分离菌进行生化试验,结果该分离菌在牛乳培养基中培养10 h后,能分解牛乳中的糖,产酸,凝固酪蛋白。液化明胶不产生吲哚,还原硝酸盐,产生硫化氢,分解葡萄糖、乳糖、麦芽糖、淀粉,产酸产气。

4.5 毒素检测 取回肠内容物用生理盐水稀释2倍,充分混匀后,3 000 r/min离心15min,取上清液,用过滤器过滤后静脉注射一组小鼠(4只),每只0.5mL,注射后观察,小鼠于16min死亡1只,其余呼吸加快,并于38 min、1.5 h、3 h各死亡1只。将上述待检验液0.3 mL给3只小鼠皮内注射,48 h后观察,注射部位可见坏死变化。

4.6 中和试验 取灭菌试管4支,分别加入含毒素滤液、生理盐水和抗毒素(第1管B型抗毒素+滤液、第2管C型抗毒素+滤液、第3管D型抗毒素+滤液、第4管生理盐水+滤液)。将12只小鼠分为4组,每组3只,各组依次注射上述管中的混合液,剂量为0.5mL/只,72 h观察结果为第3只试管混合液注射的3只小鼠存活,其余死亡,证明肠毒素为D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

5 诊断结果

种羊发病死亡的5月底及6月上中旬,气温骤变,炎热,阴雨连绵,导致羊群抵抗力下降,再加精料补充过多,粗料补充不足,胃肠道蠕动减弱,精料在胃肠道内大量发酵,致使原存在于肠道中的产气荚膜梭菌大量繁殖,产生外毒素进入血液引起全身毒血症导致发病、死亡。通过细菌学检验、病原分离培养、生化试验、毒素检测、中和试验可判断出该肠道内容物中带有D型产气荚膜梭菌。综合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验结果,最后确诊该病为D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羊产气荚膜梭菌中毒病。

6 防治措施

6.1 预防 隔离发病羊只,对病死羊只进行无害化处理。清理粪便,对羊舍及饲养用具用3%~5%大碱溶液进行全面消毒。驱赶羊群,加强运动,增强肠蠕动,减少精料饲喂量,增加投喂青嫩牧草。适量增加粗纤维饲料饲喂量。对未发病的羊只紧急接种羊梭菌病三联四防苗,每只肌肉注射1mL。6.2 治疗 氟苯尼考0.2mL/kg体重,头孢0.25 g/只(小羊0.125 g/只),肌肉注射,连用5 d;对重症羊只使用输液配合治疗。处方1:5%葡萄糖氯化钠60 mL、肌酐1支、辅酶A 1支、三磷酸腺苷二钠1支。处方2:5%葡萄糖氯化钠60mL、科特状3mL。处方3:5%葡萄糖氯化钠60mL、维生素C 2支、维生素B62支、维生素B121支。每天1次,连续使用3 d为1个疗程。另外,加中药灌服疗效更佳,中药:仓术9 g、大黄9 g、贯仲4 g、龙胆草4 g、玉片3 g、甘草9 g、雄黄1 g(另外包起来),以上为1只羊的用量,大群应用时可以按羊只数量配药,将前面6种药先加水煎煮,后加入雄黄分只灌服,灌服后加服少量植物油。

7 小结与讨论

7.1 通过采取以上预防和治疗措施,该场羊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未再复发,说明诊断准确,预防治疗措施有效。

7.2 该种羊场本次发病的主要原因是近日气温骤变,炎热、阴雨连绵,导致羊群抵抗力下降。该羊场实行圈养,羊只运动量小,精料补充过多,粗纤维饲料饲喂少,导致肠蠕动减弱,原本广泛存在的产气荚膜梭菌,在肠道内积聚并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进入血液,引起全身毒血症,导致死亡。

7.3 根据本病发生原因,应加强圈养羊的饲养管理,对圈养羊要做到草料精、青、粗合理搭配,保证提供相对全面的营养物质,供给清洁的饮水,每天要给羊只有足够时间的运动,增强肠蠕动,以增加抵抗力。

7.4 种羊场应加强卫生防疫工作。对羊圈、运动场地、养羊用具,保持清洁,用两种以上消毒药品定期交替消毒,羊的粪尿要及时清除,并进行堆积发酵处理。定期驱虫,每年3月份、10月份对羊只进行2~3次体内外寄生虫的驱虫。建立免疫程序,对危害羊群的主要疫病实行计划免疫,预防本病发生,可采取每隔半年接种1次羊梭菌病三联四防苗。

[1] 蔡宝祥.家畜传染病学[M].4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257.

[2]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微生物学[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162.

猜你喜欢
努比亚荚膜保山市
产气荚膜梭菌引起仔猪腹泻的研究进展
甘肃省牛和羊源产气荚膜梭菌耐药性分析
保山市隆阳区精品咖啡产业发展路径
保山市隆阳区10913例妊娠期妇女人体组成成分测定
羊毒素型产气荚膜梭菌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保山市总工会:入户再遍访 查找问题补短板
努比亚α:可穿戴柔性屏手机
肺炎链球菌荚膜教学标本的制作方法研究
努比亚Z18:无边框+水滴屏
努比亚南昌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