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针为主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25例临床体会

2014-01-27 00:13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13期
关键词:阳明经阳陵泉面肌

1.云南中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0;2.云南省玉溪市中医医院,云南 玉溪 653100;3.昆明市中医医院,云南 昆明 650011

挂针为主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25例临床体会

郭春艳1段练2李绍荣3*

1.云南中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0;2.云南省玉溪市中医医院,云南 玉溪 653100;3.昆明市中医医院,云南 昆明 650011

目的观察挂针为主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25例面肌痉挛患者,采用挂针为主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后分析疗效。结果25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治愈10例,占40%;好转13例,占52%;无效2例,占8%;总有效率92%。结论挂针为主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疗效显著。

挂针;穴位注射;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是以阵发性、不规则、程度不等的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为特点的疾病,常由下眼睑的眼轮匝肌轻微颤搐开始,渐渐向下半部面肌扩展,尤以口角抽搐较多,严重者整个面肌强烈痉挛。可因疲倦、精神紧张及自主运动等加重,睡眠后停止,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痛苦[1]。笔者以挂针为主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至2013年9月在导师所在医院针灸科就诊的面肌痉挛患者25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6例;年龄最小为27岁,最大为65岁,病程最短为1个月,最长为2年,患者均为单侧面肌痉挛。

1.2 诊断标准 参照《神经病学》[2]关于面肌痉挛的诊断标准:阵发性、快速不规律的面肌抽动限于一侧,起病从眼轮匝肌的轻微抽动开始,逐渐向口角、整个面肌扩展,重者眼轮匝肌抽动致使睁眼困难。每次抽动数秒至数分钟。精神紧张、疲劳和自主运动时加重,睡眠时消失,不伴有疼痛。神经系统检查除面肌阵发性抽动外,无其他阳性体征。

1.3 治疗方法

1.3.1 针刺治疗 面部局部患侧穴位(攒竹、阳白、丝竹空、太阳、颧髎、颊车、迎香、地仓、承浆)运用规格为0.25mm×40mm的两根毫针浅刺入皮肤2分,医者松开手后针身自然悬吊于面部,针尖因受针的重力作用而使面部针刺部位处出现一小皮丘。下关(患侧)、风池(患侧)、合谷(健侧),太冲(双侧),太溪(双侧)运用规格为0.25mm×25mm的一根毫针进行针刺,阳陵泉(双侧)运用规格为0.25mm×40mm的一根毫针进行针刺,太冲、阳陵泉用泻法,余穴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

1.3.2 穴位注射 选用5ml注射器抽取复方当归注射液1ml、维生素B12注射液0.5ml分别取患侧下关穴(垂直针刺1寸)、风池(向鼻尖方向斜刺0.8寸)、太冲(双侧直刺),针刺得气回抽无血后缓慢注入混合药液0.2~0.3ml/穴。

疗程:每周3次,10次为1个疗程,针刺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4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2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治愈:患侧面部无牵拉抽动,3个月无复发;显效;治疗后症状缓解,眼睑或面部不再抽动;有效:治疗后症状缓解,抽动次数减少;无效:各种治疗对各级患者均不能阻止发作,症状体征无改变。

2 结果

25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治愈10例,占40%;好转13例,占52%;无效2例,占8%;总有效率92%。证明挂针为主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疗效显著。

3 讨论

面肌痉挛是临床上常见病、疑难病之一,且病程长、易反复发作,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它属中医学的“面风”、“痉证”、“风证”、“筋急”等范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风盛则动。”《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可见本病多由肝风内动所致,可由情志、劳累、风寒等因素诱发,总的病机为肝肾阴虚,水不涵木,阴液枯竭,不能濡养筋脉,血不荣络,虚风内动,以致阳愈浮而阴愈亏,终至阴不制阳而发病。

头为诸阳之会,尤以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而风邪易犯阳经,故取面部阳明经穴为主,其所过即是病灶所在,又因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刺之可使气血上达于患处,络脉得以濡养,使局部阳气过盛得以抑制。面神经出于耳后,故配合少阳经穴。风池穴为足少阳、阳维脉之会,具有平肝祛风、通经活络、调和气血之功,是治疗面肌痉挛要穴;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合穴,为八会穴之一,具有舒筋解痉之功,《难经·四十五难》曰:“筋会阳陵泉”。肝胆互为表里,有经脉互为络属,肝胆阴阳脉气息相通,故可通过针刺胆经之穴风池、阳陵泉来协调阴阳、调和气血。由于此病病在络脉,浅刺“取于皮气而调卫气阳气”,与深刺“取经气而调营气阴气”不同,故刺法宜浅刺[3]。在临床中我们发现,所选挂针的部位一定要在面部颤搐最强烈的点上,当你选择部位恰到好处时,就会发现针刺后留针时,针在剧烈地颤动,这有利于引邪外出。合谷为手阳明经原穴,采用“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的巨刺法,取健侧穴位并用泻法;太冲为足厥阴经原穴,具有平肝熄风、疏通经脉之功。二穴相配谓之“四关”,一阴一阳,一气一血,一脏一腑,一升一降,是一对阴阳经相配,上下配穴,气血同调、阴阳同调、脏腑同调的针灸良方,能醒脑开窍、镇静解痉、疏风理血。可使逆乱之气机趋于正常,故对面肌痉挛有较好的作用[4]。太溪为足太阴经原穴,可滋补肾阴、滋水涵木。诸穴合用,共凑养血滋阴、平肝熄风止痉之功。

《素问》:“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5]”。挂针刺法取《灵枢·官能》十二刺中浅刺法中的毛剌、浮剌、扬剌三法之长,浅刺入皮以散寒舒筋、调和气血,使经脉气血畅达、经脉得养,而痉挛自止。我们在临床上采用双针挂刺法,其目的有二:一是针刺深度仅控制在皮下,面部筋肉跳动,筋为肝之所主,皮毛为肺之所主,肺经能克肝木,故针刺皮部络脉意在克制面部颤搐;二是在针刺过程中,以防体位变动毫针脱落仍保持针感加强疗效。面肌痉挛病变部位位于阳明经的循行路线上,穴位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可以活血化瘀,解除血管痉挛;维生素B12注射液可以营养神经,对恢复神经恢复功能有辅助作用。在临床上,我们运用挂针为主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有相得益彰之效。该种疗法是一种绿色疗法,简单、便捷、实用,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1]张慧.电针透穴加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6):42.

[2]吴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20.

[3]林亿平,张京晶.挂针为主配合拔罐治疗顽固性面肌痉挛[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8):25-26.

[4]马树田,陈丽丽.针药并用综合治疗面肌痉挛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9):800-801.

[5]刘蓉.毛刺加巨刺治疗面肌痉挛35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2):73.

郭春艳(1988-),女,云南中医学院2012级针灸推拿研究生,研究方向:针灸的临床研究应用。

李绍荣(1970-),男,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研究方向:针灸的临床研究应用。E-mail:Lsr3130800@163.com。

R245

A

1007-8517(2014)13-0088-02

2014.05.08)

猜你喜欢
阳明经阳陵泉面肌
基于太阳阳明经病证探讨颈椎病的防治规律
浅析“肝胆阳陵泉”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解你难言之隐按摩妙穴少女痛经不痛
面肌痉挛最常见的问题
从阳明经论治黄褐斑浅析
“满血复活”常按三穴位
面肌痉挛,试试微血管减压术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浅谈阳陵泉穴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