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主体意识现状及有效培养路径探索

2014-01-26 13:07殷美裴海岩翁飞
关键词:主体意识大学生

殷美+裴海岩+翁飞

摘 要:主体意识是一个人自身发展的内驱力,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就是要充分发挥其内在潜能,激发成长内驱力。文章以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学生为例,通过调查分析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现状,探讨大学生主体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和有效路径。

关键词:主体意识;大学生;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1-0079-02

主体意识是指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能力和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主体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观念表现[1]。大学生作为人才组成的最大群体,其自身主体意识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培养高校大学生主体意识就是要充分发挥其内在潜能,激发成长内驱力。本文以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为例,从学生主体意识发挥的现状出发,给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主动性的实现路径。

一、大学生主体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高校培养综合人才的需要

在知识经济快速崛起的21世纪,综合型人才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综合型人才不仅需要从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还需要与时俱进,深谙时代发展潮流。为了应对这样的形势,我国高校纷纷制定新的大学生发展战略,旨在加强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其中培养大学生主体意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这些单纯靠高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大学生具备了独立思考、主动创新的能力,才能在社会发展中占得一席之地。

(二)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个人的发展仅仅局限于对于知识的获取与掌握上已满足不了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具有创新思想和实践能力是当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趋势。我国现行的考试制度和教育模式,虽然在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实际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从实际效果看,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包办得太多,大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2]。因此,就实际效果而言,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约束,主体意识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大学生主体意识现状调查

(一)调研设计

当代大学生思想开放、反应灵敏、勇于创新,他们价值观念的变化反映着主体意识的扬弃和重塑的基本走向[3]。因此摸清他们主体意识在学校的发挥现状,对于探索大学生主体意识培养的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调查以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在校本科生为对象,学生涉及一至四年级。总计发放调查问卷480份,有效问卷406份,其中一年级109份、二年级97份、三年级107份、四年级93份,回收率达到84.58%。问卷调查涉及学习意愿、每学期主动参加实践锻炼的次数、是否有学业计划、职业目标内容等。

(二)结果分析

从表1看出,学习意愿强烈、能够完全主动学习的学生比例为20.37%,其中四年级学生群体比例最高,达33.33%。但同时,超过1/3的学生的状态为较少主动和完全被动学习。

表1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一至四年级学生学习意愿情况

表2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每学期都能主动参加一次及以上院级及以上活动。仍有三成以上的学生基本不会主动参加院级及以上活动。从年级来看,一年级学生参加活动主动性最好,二年级次之,四年级最弱。

表2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一至四年级学生学期主动参加院级及以上活动情况

表3中,大学生做学业规划的学生达45.32%,但是在容易出现学业困难的一年级比例却较其他年级偏低;没有学业规划的学生比例为37.11%,从年级来看,二年级比例最高,这将是学业指导的重点群体。从职业目标的调查来看,学生的职业规划情况不容乐观;28.38%的学生职业目标明确,学生职业目标明确比例随年级呈上升趋势。

表3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一至四年级学生学业规划和职业目标情况

结果表明,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学生主体意识情况总体良好,呈现随年级增长而有所提高的现象,但在特定时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缺失,仍有一个较大比例群体是今后工作的重要对象。

三、大学生主体意识现状成因分析

(一)学校传统教育模式根深蒂固

我国教育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都处于应试教育的体系之下,学生的教育模式以家长式、保姆式、灌输式为主[4],素质教育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宽松的大学校园氛围给学生培养主体意识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是在提出主体意识发展战略到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家庭对学生的主体意识教育模糊

一个人习惯的养成和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主体意识的培养也不例外。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从小到大父母对他们的关心甚至到了溺爱的地步,如何再谈培养主体意识。另外,很多家长经常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强加于自己的孩子身上,这无形中也导致了学生主体意识的缺乏。

(三)学生自身主动性的缺乏

上大学前学生基本处于传统教育模式之下,在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之下,努力追求好的大学。上大学后,氛围宽松了,但很多学生因为习惯了以前的灌输式学习方式,不能实现很好的过渡。还有小部分人,因为远离了父母的监管,加上相对轻松的学业要求,产生了惰性,人生目标不明确,对未来也缺乏规划。

(四)主体意识培养体系不健全

目前大学基本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的主体意识培养模式[5]。(1)大学的第一课堂缺少开放互动式的专业教学空间,学生成为专业学习主人的空间还不够。(2)学生活动的形式略显单一,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弱,不能发挥学生在实践中主体意识觉醒的功能。(3)学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师资的匮乏,校园主体意识宣传体系和学生成长发展不协调,也造成了目前的状况。

四、大学生主体意识培养的路径

(一)构建主体意识唤醒宣传体系

宣传为先导,引领为实质,构建完善的宣传体系。通过在微博、QQ群、校内等新媒体平台发布主体意识活动动态及如何提高主体意识相关的文章,定期制作有关“主体发展意识”的海报和“发展主体意识”班级手抄报,用优秀个体和集体的宣传展示等宣传形式营造良好的氛围。endprint

(二)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离不开教育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把他们视为教育活动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地认识自我、反省自我、寻求真理。现有课堂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因此,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主体意识,必须将教师教学任务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到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上来,其主要讲课方法应从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向引导式、启发式转变,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教师不仅教学生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示。

(三)实施分类指导,加强职业引导

做好“有对象、有方法、有效果”的分类教育。有对象是以不同专业和年级学生为对象;有方法是通过组织活动、宣传教育等方式将教育落到实处;有效果是从学习成绩、学习氛围等方面取得提升。针对一年级学生,以新生入学教育为契机,以新老生交流会、主题班会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融入大学;针对二年级学生,通过开展主体意识教育活动和职业生涯规划比赛,增强对自身的认同感;针对三年级学生,加强专业教育,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全面提升综合素质;针对四年级学生,做好就业和继续深造的分类指导工作。

(四)丰富主体意识主题活动载体

做好校园文化活动的顶层设计和建设,注意启发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觉能动性,为他们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创造条件,积极帮助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和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及活动是提高大学生主体意识的有效途径,通过健全实践机制,搭建规范化社会实践平台、基地化志愿服务平台、勤工助学平台,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我、肯定自我、完善自我,这也是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的自主学习过程[6],有利于促进其主体意识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有库.高校德育应注重强化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1).

[2]叶燕.论当代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和提高[J].经济与

社会发展,2003,(6).

[3]闫祥林,姚科艳.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及行为方式的调查

与分析[J].中国农业教育,2007,(4).

[4]刘璎瑛.无意识教育渗透下的学生主体意识培养[J].高

等农业教育,2011,(4).

[5]宋杰.“以人为本”视域下的学生主体意识释义[J].法制

与社会,2011,(10).

[6]马端.加强对大学生主体意识教育的思考[J].工程学院

学报,2005,(1).endprint

(二)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离不开教育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把他们视为教育活动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地认识自我、反省自我、寻求真理。现有课堂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因此,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主体意识,必须将教师教学任务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到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上来,其主要讲课方法应从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向引导式、启发式转变,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教师不仅教学生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示。

(三)实施分类指导,加强职业引导

做好“有对象、有方法、有效果”的分类教育。有对象是以不同专业和年级学生为对象;有方法是通过组织活动、宣传教育等方式将教育落到实处;有效果是从学习成绩、学习氛围等方面取得提升。针对一年级学生,以新生入学教育为契机,以新老生交流会、主题班会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融入大学;针对二年级学生,通过开展主体意识教育活动和职业生涯规划比赛,增强对自身的认同感;针对三年级学生,加强专业教育,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全面提升综合素质;针对四年级学生,做好就业和继续深造的分类指导工作。

(四)丰富主体意识主题活动载体

做好校园文化活动的顶层设计和建设,注意启发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觉能动性,为他们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创造条件,积极帮助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和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及活动是提高大学生主体意识的有效途径,通过健全实践机制,搭建规范化社会实践平台、基地化志愿服务平台、勤工助学平台,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我、肯定自我、完善自我,这也是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的自主学习过程[6],有利于促进其主体意识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有库.高校德育应注重强化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1).

[2]叶燕.论当代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和提高[J].经济与

社会发展,2003,(6).

[3]闫祥林,姚科艳.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及行为方式的调查

与分析[J].中国农业教育,2007,(4).

[4]刘璎瑛.无意识教育渗透下的学生主体意识培养[J].高

等农业教育,2011,(4).

[5]宋杰.“以人为本”视域下的学生主体意识释义[J].法制

与社会,2011,(10).

[6]马端.加强对大学生主体意识教育的思考[J].工程学院

学报,2005,(1).endprint

(二)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离不开教育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把他们视为教育活动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地认识自我、反省自我、寻求真理。现有课堂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因此,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主体意识,必须将教师教学任务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到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上来,其主要讲课方法应从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向引导式、启发式转变,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教师不仅教学生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示。

(三)实施分类指导,加强职业引导

做好“有对象、有方法、有效果”的分类教育。有对象是以不同专业和年级学生为对象;有方法是通过组织活动、宣传教育等方式将教育落到实处;有效果是从学习成绩、学习氛围等方面取得提升。针对一年级学生,以新生入学教育为契机,以新老生交流会、主题班会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融入大学;针对二年级学生,通过开展主体意识教育活动和职业生涯规划比赛,增强对自身的认同感;针对三年级学生,加强专业教育,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全面提升综合素质;针对四年级学生,做好就业和继续深造的分类指导工作。

(四)丰富主体意识主题活动载体

做好校园文化活动的顶层设计和建设,注意启发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觉能动性,为他们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创造条件,积极帮助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和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及活动是提高大学生主体意识的有效途径,通过健全实践机制,搭建规范化社会实践平台、基地化志愿服务平台、勤工助学平台,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我、肯定自我、完善自我,这也是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的自主学习过程[6],有利于促进其主体意识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有库.高校德育应注重强化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1).

[2]叶燕.论当代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和提高[J].经济与

社会发展,2003,(6).

[3]闫祥林,姚科艳.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及行为方式的调查

与分析[J].中国农业教育,2007,(4).

[4]刘璎瑛.无意识教育渗透下的学生主体意识培养[J].高

等农业教育,2011,(4).

[5]宋杰.“以人为本”视域下的学生主体意识释义[J].法制

与社会,2011,(10).

[6]马端.加强对大学生主体意识教育的思考[J].工程学院

学报,2005,(1).endprint

猜你喜欢
主体意识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