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琳 鹿爱莉 马静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 北京 101149)
省级地勘基金运行管理调查分析
○姜琳 鹿爱莉 马静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 北京 101149)
省级地勘基金作为新生事物,经过几年的实践,初具规模,运行管理初具特色,呈现出投入总量稳定、投入重点突出、找矿成果丰富等特点。但同时也存在着投入总量偏少、项目管理不到位、相关制度不完善、对社会投资的吸引和拉动不够等问题。因此,需要加大省级地勘基金投入力度,针对基金项目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健全项目运行管理制度体系,开展项目考核评价,充分发挥省级地勘基金的作用。
地质勘查 地勘基金 项目管理 基金管理
自《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印发以来,中央财政及各省(区、市)财政相继设立了地质勘查基金。截止2013年,共有27个省(区、市)设立了省级地勘基金,其中,17个省(区)成立了专门的基金管理机构。经过几年的实践,省级地勘基金初具规模,运行管理初具特色,同时,在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从近三年的情况看,省级地勘基金运行管理中呈现出下面一些特点。
图1 2011—2013年省级地勘基金投入总量与新增项目数
图2 2013年省级地勘基金项目与资金——按勘查阶段
从总量看,近三年省级地勘基金投入总量以2011年居多,达74亿元,新增项目数达到1600多个;到了2012年,投入总量降为68亿元,下降了8.8%,新增项目数也下降为近1500个;2013年,省级地勘基金投入总量为70亿元,上涨了2.4%,新增项目数达到1400余个。
省级地勘基金在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勘查阶段进行投入,主要集中在预查和普查阶段。从2013年的数据看,预查投入占到25%,新增项目占35%;普查投入占总量的44%。新增项目数占43%。详查、勘探的投入相对较少,还对一些地质调查、水工环等其他非矿产勘查类项目进行了投入。
省级地勘基金投入以非油气能源、有色金属、贵金属和黑色金属矿产为主;项目设置侧重国家紧缺矿种和地方特色矿种,资金投入集中于少数重要矿种。2013年省级地勘基金投入能源矿产金额占总量的47%,其次是有色金属矿产,占总量的24%,第三是贵金属矿产占13%,这三项的和达到总投入量的84%。而2012年,这三项的和占总投入量的75%。从投入矿种看,主要集中在煤、金、铜、铁等矿种。
图3 2013年省级地勘基金投入矿种情况
各省(区、市)地勘基金投入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横向看,各省(区、市)之间地勘基金投入数额不均衡,多得年投入达到15亿元,而少得只投入2000多万元;二是从纵向看,各省(区、市)近三年来的投入不均衡,有的去年投入2000多万元,而今年却投入了1.1个亿,是往年的近5倍。省级地勘基金项目数与资金相对较多的省(区)有新疆、内蒙古、山东等。
图4 2013年省级地勘基金项目与资金投入——按省(区、市)
2013年,省级地勘基金新发现矿产地近300处,其中大型矿产地80处、中型矿产地近120处。截至2013年,省级地勘基金累计新发现矿产地1000余处,其中大型矿产地近500处、中型矿产地300余处,累计新发现矿产地占同期矿产资源勘查类项目总数的15%。省级地勘基金新发现矿产地涉及矿种40余种,主要集中在煤炭、铁矿、铝土矿、金矿、铜矿等矿种上。
从投资结构看,主要是两类:一是全额投资项目,二是合作投资项目。2013年,省级地勘基金全额投资项目占总量的78%,全额投资项目数占总项目数的89%。2012年,全额投资项目投入金额、项目数与2013年持平。从这点看,主要以省级地勘基金的投入为主,对社会资金的拉动作用并不大。
省级地勘基金项目的成果处置,主要通过探矿权的出让和转让来实现。2013年,省级地勘基金共处置项目成果9宗,价款为10个亿;2012年处置项目成果13宗,实现收益45个亿;2011年处置项目成果9宗,实现收益52亿元。可以看出,对项目成果的处置收益呈下降趋势,项目数量较少。同时,省级地勘基金项目成果的处置主要以全额投资项目为主,合作投资项目进行探矿权转让的较少。
当前,省级地勘基金在运行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大部分省份地质勘查年投入波动比较大。有的省份,多时达到近10亿元,而少的时候只有几千万元。这种投入方式会造成地勘队伍时忙时闲,项目多时忙不过来,项目少时无活可干,不利于地勘队伍的稳定和地质找矿突破。地勘基金投入相对于纵深部找矿来说偏少,一些重要的找矿项目,缺乏资金投入,找矿成果不明显,难以充分发挥“政府调控”和“化解风险”的作用,难以肩负起找矿突破的重任,需构建支持地质工作的长效机制,对地质找矿工作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
对立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存在临时、仓促、应付等问题,表现为新立项目层次低,项目小。特别是对1:5万地、物、化、遥成果资料的综合研究、应用不够。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一些项目的立项工作不够充分,造成了部分项目难以达到设计要求,甚至中途结题。
省级地勘基金项目的监审专家多为各地勘单位在职技术骨干,均承担着较重的生产和管理任务,难以实现对项目立项、设计审查、施工指导、野外检查、野外验收、成果审查、竣工决算等环节的全程跟踪指导和监审,致使一些项目监管工作难以到位。对省级财政投资的境外或省外矿产勘查项目在资金使用、项目实施等诸多方面的监督管理尚未完全到位。
目前,部分省级地勘基金只允许与国有地勘单位、国有大中型矿山企业、市县财政合作,基金项目能够以申请在先方式取得矿权,而社会投资的项目不能取得新的探矿权,呈现出“基金衔接”超前于“商业跟进”的现象。对进一步鼓励社会资本及各类投资主体参与矿产勘查工作带来一定影响。部分省级地勘基金项目以合作勘查为主要组织形式,以带动矿业企业、地勘单位和社会资金的投入。由于对整装勘查成果处置等方面存在顾虑,造成合作资金无法迅速落实,直接影响到项目的进度。
自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 4号)发布后,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相继设立了地质勘查基金。截止2013年底,全国共有27个省(区、市)设立了省级勘查基金,其中,17个省(区)设立了专门的地勘基金管理机构。在这样的形势下,基金项目实施过程管理、矿权处置、权益分配、合作勘查等方面还缺乏相关的制度支撑,尚未形成项目管理制度体系。由于对基金项目成果处置缺乏明确的政策,激励制度不完善,使得一些地勘单位以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享有的勘查成果收益难以实现。另外,省级地勘基金项目监管环节较为薄弱,监理制度尚不完善。
受资金、装备、人才等限制,普遍存在着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引进不够,分析测试手段和方法落后,信息技术应用相对滞后,找矿装备陈旧等问题。深部盲矿体的各种特征无法直观观察,必须先通过适宜的物、化探勘查技术方法获取信息,再利用工程手段进行验证和定位。当前,深部找矿的勘查技术尚不成熟,在实践中应用也不够,多数地勘单位未掌握坑道定向钻探和低角度定向钻探技术,限制了深部找矿的效率、效益和水平。
省级地勘基金运行时间不长,呈现出一定特点,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省级地勘基金运行管理中的特点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积极争取省级财政投入,对以住的基金项目在评估的基础上,保证其后续投入,确保对重大项目的长期稳定支持,促进重大项目成果的产生。充分利用1:5万矿调的有关成果,以及一些已设探矿权、投入较少、有前景的项目,争取社会资金投入,进行合作勘查,共享成果。积极构建省级地勘基金促进地质找矿的长效机制,均衡年度投入,为地质找矿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
对省级地勘基金项目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就是要以项目质量为中心,以项目承担单位、项目监管单位全面参与为基础,通过推进项目实施、保证项目进度和质量而最终取得找矿成果的一种管理方式。对省级地勘基金项目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对项目实施进行全过程的管理,一方面提升项目承担单位的责任心,另一方面则是加强项目监管单位对基金项目的监管,从而推进基金项目执行力。
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对省级地勘基金项目实行PDCA质量控制,即,计划(Plan)——项目立项、项目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可行;执行(Do)——项目经过充分论证后,按项目设计开展工作;检查(Check)——检查项目执行是否严格按照项目设计开展,进度是否合理,质量如何,阶段成果是否显现,项目实施过程中是否存在阻碍因素等;处置(Action)——对项目实施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改进的措施办法,并付诸行动,从而又回到计划,循环往复,形成互相制约,互为补充的有机整体,从而最终实现对基金项目的全面质量管理。
省级地勘基金是新生事物,必然有一个成长、成熟的过程。这就需要统筹谋划,对基金项目的论证立项、设计审查、施工指导、中期评估、成果验收归档、应用推广、评价奖励、竣工决算、资金使用审计等项目管理全过程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基金项目在过程管理、矿权处置、权益分配、合作勘查等方面的政策制度,完善成果处理办法、激励办法等,形成省级地勘基金项目运行管理的制度体系。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所说,制度重于技术。完善的制度才最终会保障基金项目的顺利开展,也使得基金项目的实施有据可依。
[1]Braezyk,H-J.,Cooker.P.Heidenreich,M.(Eds):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The Role of Governance in a Globalized World[M].London:UCL Press,1998.
[2]Franz Todtlting,Alexander Kaufmann:SMEs in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and the role of innovation support:The case of upper Austria[J].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002(7).
[3]程利伟:谈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新政[J].国土资源,2011(5).
[4]程利伟:地勘基金是管理资源的经济手段[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2(3).
[5]道格拉斯·诺思著,刘守英译: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4.
[6]贺冰清、姚华军:实施全球矿产资源战略需要金融支持[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0(1).
[7]姜琳、朱欣然:我国矿业权市场化程度评估[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8(11).
[8]雷岩、崔小苏: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的管理及其运行[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8(6).
[9]鹿爱莉、谢承祥:我国矿产资源可供性分析工作现状与建议[J].中国矿业,2009(5).
[10]马晓河:“顶层设计”的内容和重点领域[J].学习月刊,2011(4上).
[11]汪民:中国矿产资源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3).
[12]吴敬琏:制度重于技术[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13]谢承祥:充分发挥地勘基金机制优势[J].国土资源通讯,2010(20).
[14]徐绍史:落实资源节约优先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求是,2011(4).
[15]姚华军:构建节约集约用地激励与约束机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技版),2012(1).
[16]中央地勘基金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地质勘查基金情况通报(2012-2014)[R].2012—2014.
进行考核评价,其目的是鉴定基金项目管理水平,评价基金项目实施效果,确认基金项目成果,对基金项目进行全面的考核和评价。省级地勘基金项目考核评价可按年度进行,也可按项目进度或阶段进行。根据基金项目的定位和特点,明确考核评价依据,制定评价方案、程序、指标等,由地矿专家组成考核评价小组,对基金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考核评价,从而推进基金项目有效运行管理,更好地发挥基金的作用。
5、加强研究,探索地质找矿新技术、新理论
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科研院所的合作,努力推进成矿理论、找矿方法和勘查技术创新,开展重要成矿带成矿理论、成矿规律、矿化富集规律、找矿方法组合等的研究,加强找矿靶区成矿预测,提高矿产勘查科研水平,发挥科技引领作用,重点解决影响找矿的重大地质问题。探索老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先进技术,针对整装勘查区和老矿山密集区的关键点和难点,开展综合性研究,提高纵深部找矿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