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广洋,任现志
(1.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 210029; 2.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医院,南京 210029)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是一种持续进展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主要病理特征是以不同程度的系膜基质增多和弥漫性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为主,伴或不伴有系膜区免疫复合物沉积的肾小球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是我国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活检病例的20.3%~24.7%[1]。以蛋白尿、无症状性血尿、水肿、腰痛、倦怠、乏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大多数患者最终发展至终末期肾病[2]。
中医古籍虽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描述,但从其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可以看出,应属于中医学水肿、尿血、尿浊、腰痛、虚劳等范畴。其临床表现以蛋白尿、无症状性血尿、水肿、腰痛、倦怠、乏力等为主,其病机复杂多变。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本虚标实”, “本虚”以肺、脾、肾三脏气虚为主, “标实”以风邪、水湿、血瘀、湿浊、湿热最常见。其病因多因风寒湿邪侵袭,饮食不节,或久病劳倦,或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致使肺失通调、脾失传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而发病。其病变部位在肺脾肾三脏,而关键是肾。随着对本病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血瘀在本病的发病机制中占有主要地位,甚至认为本病是因“瘀”致“虚”。 血瘀贯穿于本病自始至终的病机变化中,系膜细胞的增生及基质增多、免疫复合物沉积、肾小球纤维化、硬化等病理特征也符合中医“血瘀”范畴。MsPGN 瘀血证形成的常见原因有因虚致瘀、病邪致瘀、水停致瘀等。现代研究发现,肾小球纤维化、毛细血管内凝血障碍是形成肾小球肾炎不可逆病变的因素之一, 而且还可导致肾脏组织损伤和肾功能减退[3]。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 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的根。《医学衷中参西录》曰:“能补气,兼能升气,善治胸中大气(即宗气)下陷。”李志军等[4]研究发现,黄芪多糖能有效地抑制系膜细胞的增生和基质增多,明显改善MsPGN大鼠的蛋白尿,减少系膜区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刘超[5]研究表明,黄芪中所含的黄芪多糖、生物碱及微量元素等物质有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环、防止肾脏血栓形成和肾小球硬化、改善肾功等作用。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palmatum、唐古特大黄R.palmatum var.tanguticum或药用大黄R.officinale的干燥根及根茎。药理研究表明,大黄有免疫调控、清除氧自由基及抑菌、抗炎、抗病毒、利尿等作用。Zheng 等[6]研究发现,大黄酸通过抑制氨基己糖途径进而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表型糖尿病葡萄糖运载体(glucose transporter,GLUT1) 的过度表达,而部分阐明大黄酸对肾病糖尿病的治疗作用机制。魏建冬等[7]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及 ELISA法观察大黄对抗 T hy-1 肾炎大鼠系膜区细胞外基质的影响,结果大黄不仅减少了肾炎大鼠基质的堆积, 还能降低肾小球培养上清中的纤维连接蛋白(FN )浓度和IL-1活性,其作用可能是抑制肾小球分泌IL-1,进而改善系膜增殖性肾炎大鼠系膜区基质的堆积。
为水蛭科动物蚂蟥Whimania pigra Whitman、水蛭Hirudo nipponica Whitman或柳叶蚂蟥Whimania acranulata Whitman 的干燥全体。任现志[8]等研究发现,水蛭具有明确的抗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减少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肾小球硬化、减轻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改善肾功能、缓解肾病综合征临床表现、治疗慢性肾炎的作用。郭会敏等[9]研究证明,水蛭能高效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减少肾小球内纤维蛋白相关抗原沉积,减轻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肾小球硬化、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 改善肾功能。董柯等[10]观察了水蛭对肾炎患者血生化指标、尿酶及临床表现的影响,结果发现尿蛋白明显减少,血浆白蛋白上升,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力明显降低,说明水蛭具有缓解肾小球肾炎蛋白尿和减轻肾实质损伤的作用。
云鹰等[11]运用清热解毒、化瘀通络法治疗,全方由黄芩、连翘、牛蒡子、生地、赤芍、川芎等药组成。与模型、西药组比较,中药组能明显降低肾组织 TNF-A和 ET-1 表达,说明清热解毒、化瘀通络多法合用在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中较单一疗法更为有效, 可从不同作用环节减轻肾脏病理损伤。赵玉庸等[12]运用益气通络、活血化瘀法, 方用肾络通 (黄芪、丹参、茯苓、乌梢蛇、川芎、地龙 ) 等为基本方辨证加减治疗 MsPGN患者 56例, 以雷公藤多甙组作对照, 治疗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 25.0%和 82.1%, 明显高于对照组 20.0%和 53.3%, 且治疗组复发率仅 8.7%, 低于对照组的 56.5%,系膜增生越严重疗效越差 (P<0.01)。王金玲等[13]将70 例系膜增生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治疗组给予红花注射液加常规药物治疗, 4 周为 1个疗程,观察红花注射液对系膜增生性肾炎患者血浆 D- D 聚体、抗凝血酶-Ⅲ(AT-Ⅲ) 含量及蛋白尿的影响。结果治疗组血浆AT-Ⅲ 含量明显升高, 蛋白尿明显减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红花注射液可以明显降低系膜增生性肾炎患者血浆 D- D聚体含量, 提高血浆 AT- Ⅲ含量, 起到抗凝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并减少患者的蛋白尿。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是小儿常见的肾脏病, 临床报道占小儿肾病的40%~50%,已经成为威胁儿童健康的主要疾病。系膜细胞的增生是多种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主要病理特点,系膜细胞的增生及其分泌的细胞外基质沉积是导致肾组织进行性纤维化和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抑制系膜细胞的增生及细胞外基质的分泌是治疗此类疾病的首要任务。现代医学对本病尚缺乏较满意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常用的药物有肾上腺皮质激素、凝血酶抑制剂、血小板抑制剂、免疫抑制剂、血管扩张剂或者对症治疗为主,这些方法除疗效不确定外,治疗药物也存在较大的毒性和不良反应。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本虚标实”,“本虚”以肺、脾、肾三脏气虚为主。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血瘀在本病的发病机制中占主要地位,甚至认为本病是因“瘀”致“虚”。
中药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并可降低复发率,其中益气化瘀法是中医治疗肾小球疾病的最常用疗法,黄芪、水蛭是治疗肾病常用的益气化瘀药物。益气化瘀法治疗MsPGN的研究报道很多, 大多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如临床报道多属一家之说, 可重复性较差,临床分型用药及诊断治疗缺乏统一的诊断,对此病的治疗没有特殊有效的方案;中药成分十分复杂, 1味中药往往含有数十种以上的化学成分, 而复方的成分更加复杂, 药物确切的作用机理难以阐明;中药作用于系膜细胞的研究大多是进行的体外实验,对体内试验研究尚缺乏足够的认识研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作用机理的评价。益气化瘀中药能否抑制MC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的沉积,其作用机理如何、哪类中药作用更强,值得深入研究。
[1] 陈沙沙,任现志.益气化瘀药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鼠肾组PDGF-B表达影响的概述[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1):178.
[2] 王海燕.肾脏病学[M].3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1016.
[3] 宋纯东,丁樱.益气养阴清热化瘀法治疗系膜增生性肾炎的探讨[J].山东中医杂志,2008,22(10):583-584.
[4] 刘汉丹,瞿佐发.黄芪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11(18):1861-186.
[5] 李志军,魏连波,贺丰,等.黄芪多糖治疗大鼠系膜细胞增生性肾炎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0,1(4):206-208.
[6] ZHENG JM,ZHU JM,LI LS,et al.Rhein reverses the diabetic phenotype of mesangial cells over-expressing the glucose trans-porter (GLUT1) by inhibiting the hexosamine pathway[J]. Br JPharmacol,2008,153(7) : 1456-1464.
[7] 魏建冬,黎磊石,姚建.大黄治疗大鼠系膜增殖性肾炎的实验研[J].中华内科杂志,2007,36(2):87-89.
[8] 任现志,汪受传,翟文生.水蛭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3):244-245.
[9] 郭会敏,翟文生.黄芪、水蛭、雷公藤多甙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作用机理的现代研究[J].河南中医,2010,30(6):611-612.
[10] 董柯,陈香美,汤力.水蛭对系膜增殖性肾炎蛋白尿、脂质代谢及凝血机制的影响[J].中华内科杂志,2005,34(4):250-251.
[11] 云鹰,曹广海.清热解毒、化瘀通络方对系膜增生性肾炎大鼠肾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内皮素1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2(3):231-232.
[12] 赵玉庸,陈志强,于新泉,等.肾络通治疗系膜增生性肾炎的临床观察 [ 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12) : 909- 911.
[13] 王金玲,赵红,肖青,等.红花注射液对系膜增生性肾炎患者凝血及纤溶指标和蛋白尿的影响[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4,26,(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