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城泽州县下六村村口广场规划设计及护坡绿化

2014-01-26 17:32李正诗姚延梼
中国城市林业 2014年3期
关键词:护坡广场绿化

李正诗 姚延梼

山西农业大学 山西太谷 030801

乡村是人类聚居环境的基本细胞,是中国绝大部分人口的主要聚居地[1]。伴随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村民的居住环境也得到了改善,乡村园林景观的发展成为一个地区人文综合水平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山西省晋城市在实现基本绿化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小康村生态园林绿化为突破口,实现全市农村生态园林化”的目标,并积极把小康生态园林化建设纳入农村小康建设范畴。为此,晋城市下六村在原有基础上也进一步开展了工作。

1 下六村概况及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下六村概况

下六村位于泽州县西部,地处岳圣山脚下,距离晋城市市区24 km,距离川底乡政府2 km,交通便利。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长夏短,雨热同季。全村居住人口378 户1 132人,土地总面积102 hm2,耕地面积76 hm2,主要产业为农业种植业。

1.2 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

1)下六村的重建使得整个村庄房屋整齐、道路宽广,但公共空间建设中缺少文化休闲广场,公共场所形式单一、功能混乱,已不能满足村民最基本的一些休闲娱乐活动需求,村民精神生活匾乏。

2)村口紧邻一条贯穿南北的河流,由于村民生活用水的排放,河水受到严重污染,经过村民的科学治理,河水污染得到改善。但河道东侧有一块空地没有进行合理规划。

3)村口缺少形象建筑。紧邻河道的斜坡杂草丛生,存在水土流失现象。

2 村口广场设计理念

2.1 设计原则

本设计主要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村民的行为、心理、出行特点,满足村民的精神和物质需求,为村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集会的场所。结合整体性原则,以突出下六村特色为主,结合村庄整体环境,在不改变村口原有地形的情况下建设集散广场及护坡绿化。

2.2 设计目标

1)不仅要满足方便、舒适的要求,同时也要满足生态、环境、文化的需要[2]。本设计将力图营造一个功能合理、环境优美,适宜村民娱乐、休闲、集会的小型广场。

2)从当地特定历史文化、地理地貌出发,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依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致力创造崭新的居住理念,提供优雅舒适的居住家园,达到人、环境的和谐统一[3]。在充分分析地形地貌的基础上,力争创建下六村形象性设施。

3 村口广场设计

3.1 广场构成要素

1)地形。地形是广场设计的形态基础。广场设计应根据地形的不同变化而呈现不同的格局。一般来说,当地形较平坦时设计的自由度较大,从布局到各元素的具体处理方式都会有较大的选择余地[4]。反之,则需遵循实际地貌状况,多思维、广角度处理好各元素的展现。

2)绿化。晋城市四季分明。为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可观效果,且考虑到经济条件制约,绿化应首选乡土树种,以及适合北方栽植的苗木。

3)铺地。农村广场面积不是很大,多数属于小型广场,地面是构成广场的主要要素,多以硬质地面为主。小型广场地面铺装多采用不同质地、色彩和形状的材质拼接搭配串插组合,以丰富地面效果,然而通过区域划分使广场形成不同的功能分区。同时晋城市乡村广场地面铺装应考虑冬季防滑的问题,在铺装时应考虑边沟管的位置,广场的地面要有适宜的排水坡度。

3.2 入口广场布局

该广场西邻河道,东靠护坡,形成一个狭长的空间,充分利用特殊地形,用一条曲路贯穿广场,形成广场主动脉。整个广场形成“一个中心、一条轴线、三点式”的形态结构。

一个中心:该区全长200 m,中间部位最宽,为30 m,以中心为基点,形成一个直径40 m 的半圆广场,为村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集会的场所。广场中间设置有长凳,村民可在此休息,观赏两侧景观。

一条轴线:由于该区域为狭长空间,中间较宽,两侧较窄,因此以中心线为轴线,形成两侧对称式格局。以一条观赏曲路贯穿广场南北,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曲路两侧分别种植不同季节开花树种,三季有花可观。

三点式:在广场中心设置一个中心亭子,为六角重檐亭。在两侧曲路中分别设置有一个亭子,为村民提供休息、观赏的场所。两侧的亭子与中心亭子形成等边三角形,故有稳定性。

3.3 植物配置

1)以乔木为绿化骨架。在广场绿化中,乔木种植量应占60% ~70%。高层的乔木能遮蔽阳光的强烈照射,释放大量氧气,利于创造良好的小气候环境[5]。植物配置时采用常绿树种与阔叶树种结合、单色叶树种与彩色叶树种结合,形成不同的景观效果。下六村入口广场绿化中,植物以乔木为主,主要有雪松、圆柏、碧桃、合欢、紫叶李、玉兰、垂柳等。

2)乔、灌木合理种植。乔、灌木相结合栽植,形成高低错落、参差不齐的自然生态景观。乔木有独立主干,灌木丛生,乔、灌木结合,可形成郁闭的空间,为村民提供一个安静的场所。下六村广场中主要栽植观花灌木,有紫薇、榆叶梅、连翘等。

3)灌、地被植物结合种植。灌木和地被植物相结合会使绿化的整体布局有层次感和空间感。灌木高于地被植物,经修剪后其起伏变化较强烈,具有较强的节奏感。花坛在下六村入口广场空间中出现较为频繁,花坛种植采用地被植物与灌木结合种植,呈现不同角度的立体感。

4 护坡绿化

广场东侧是一个倾斜40°的斜坡。为防止斜坡土壤下滑,必须设计护坡绿化。

4.1 护坡绿化要求

1)在施工中,护坡绿化难度较大,尤其是超过30°的斜坡水土易流失。因此将倾斜40°的斜坡改为30°,将多余土壤垫至坡底。斜坡长15 m,可铺设石笼网。石笼网是金属线材编织的角形网制成的网箱,使用的金属线径线径为2.0 ~4.0 mm 的金属线,可防止水土流失,同时植物易成活。

2)护坡植物的选择一般应掌握如下原则:一是生长快,适应性强,病虫害少;二要耐修剪,耐瘠薄土壤,深根;三是管理粗放,抗风、抗污染,有一定经济价值;四是造型优美,枝叶柔软而长,有一定观赏价值[6]。

4.2 护坡绿化设计

1)边坡挡墙。在斜坡与广场交界处修建高1 m的挡土墙,挡土墙材质为混凝土,既经济又可防土壤下滑,同时也达到美观效果,提升观赏高度。斜坡之上种植一排1.2 m 的圆柏。

2)中心部分。中部长40 m,呈凹圆弧状,正与半圆形小广场对应。此处设计“双凤于飞”的图案,圆弧下端种植有两个相间灌木,宛若彩虹。

3)两侧部分。两侧采用简单纹样装饰,“大发展今朝彰和谐,下六村明天更美好”两句话概括了下六村的今朝与明天。

5 结语

良好的村庄绿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关系到村风村貌和村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新时期村庄建设的重点[7]。村乡绿化不同于城市绿化,具有其特殊的基础条件,不能延续城市已经发展起来的绿化模式。在乡村园林建设中,具有前瞻性地满足游客在乡村园林中可能出现的要求,可以提升乡村园林的旅游价值,达到使当地农民增收创汇的目的[8]。因而乡村广场设计就是要本着尊重人性、尊重自然、秉承传统、弘扬民族气息的设计理念,让现代广场成为具有民族文化、乡村特色、园林风貌的综合体。规划设计人员要积极探索面向新世纪生态时代、能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且适合地方文化特色的村镇绿地系统规划新思路,促进人居绿色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发展[9],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打造园林式村庄的优美环境。

[1]李国荣.乡村园林景观建设探讨:以三明市桂峰村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5):100-104.

[2]高永,张灿. 城镇广场的园林绿化[J]. 河北林果研究,2010,25(2):204-206.

[3]张雅都,代晓芳.村庄规划浅析:以昆明市宜良县马街镇前卫村为例[J].林业建设,2011(4):36-38.

[4]王皓,鲍继峰.东北新农村休闲文化广场设计初探[J]. 渤海大学学报,2008,29(3):272-274.

[5]焦延,杨鹏鸣. 谈城镇广场的园林绿化[J]. 现代农业科技,2009(6):73-80.

[6]骆会欣.北方地区护坡绿化部分植物[N].中国花卉报,2003-09-25(T00).

[7]秦晶,倪琪.对新时期村庄绿化问题的思考[J].小城镇建设,2009(9):57-61.

[8]杨晓云.乡村体验旅游开发初步研究[D]. 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4.

[9]廖伟平. 郊区村镇园林绿化建设探讨:以广州郊区村镇园林建设为例[J].绿色科技,2011(4):95-96.

猜你喜欢
护坡广场绿化
布鲁塞尔大广场
朱屺瞻《绿化都市》
生态护坡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探究
某变电站护坡现存缺陷原因及危害分析
在广场上玩
生态护坡在城市道路边坡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科学技术馆之屋顶绿化
广场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