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麻江县人民医院内一科,贵州 麻江 557600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50例应用效果观察
陈永祥
贵州省麻江县人民医院内一科,贵州 麻江 557600
目的研究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在神经内科的应用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0例颅内血肿患者,其中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2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24例, 颞叶出血患者8例, 顶叶出血患者1例,丘脑出血患者4例,脑室出血患者2例,脑干出血患者2例,小脑出血患者1例),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3例,急性硬膜下血肿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1例,外伤性皮层下血肿2例。各种类型颅内血肿均在CT定位下,采用YL-1型血肿粉碎穿刺机,依次进行穿刺-抽吸-冲洗-粉碎-液化血肿等,并放置管用尿激酶进行溶解,将血肿残留物引流出来。结果在50例颅内血肿患者中,其中治愈45例,临床治愈率为90.0%;未见好转或死亡5例。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在治疗颅内血肿方面具有显著性临床效果,而且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性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及费用低等优势,在临床神经内科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临床效果
颅内血肿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也是损伤中最严重的继发型病变。往往是脑损伤后颅内出血聚集在颅腔的一定部位,当出血量达到一定的体积后,就会造成颅内压增高,从而使脑组织受压而引起意识障碍、瞳孔改变、四肢无力以及心率减慢,进而呼吸骤停等临床症状。所以,颅内血肿以临床上致死率高,致残率高为其临床特点,降低颅内血肿的致死、致残率,提高临床治愈率成为神经内科关注的问题[1],为此,本文通过研究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在神经内科中的应用实践,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不仅手术操作简单、见效快而且以创伤性小、并发症少等为主要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50例颅内血肿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CT检查确诊,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最大的为74岁,年龄最小的为45岁,平均年龄为56.3岁,在50例颅脑血肿患者中,高血压脑出血42例(基底节区出血24例, 顶叶出血1例,颞叶出血8例, 脑干出血2例,丘脑出血4例,脑室出血2例,小脑出血1例),急性硬膜外血肿3例,慢性硬膜下血肿1例,急性硬膜下血肿2例,外伤性皮层下血肿2例。所有患者的发病时间在2小时至10天之间。
1.2 治疗方法
1.2.1 颅内血肿定位 对50例颅内血肿患者进行手术前CT定位,确定颅内血肿的部位、出血量、手术穿刺的深度等。临床上颅脑CT定位的方法主要有3种[2],具体如下:①直接定位法:所有患者均通过颅脑CT检查,当扫描到血肿最大层面时,锁定出血位置,用光标画出层面线,具体的穿刺点,可以通过在层面线上,经过测量得出,并进行临床手术穿刺点标记。②标志性定位法:根据颅内出血类型不同,其中以高血压脑出血为例,高血压脑出血好发部位在基底节区域,如果能在耳尖部位头皮上常规放置一个曲别针(或金属的U型丝),再进行CT扫描检查,可以根据曲别针形成的影像,来作为精确定位的参照物,同时进行标记。③通过CT片测量法:将所有患者剃头之后,在头表面标出矢状线、眶耳线等,来确定颅内最大的血肿CT层面距离耳线的距离,通过此处在病人颅脑表面画出与眶耳线平行的层面线,通过此层面测量额部头皮到颅脑血肿中心的垂直距离,直接用直角尺进行测量,同时直角尺测量的一边必须与矢状线平行,按颅脑CT比例尺,算出具体厘米数,在比例尺上测出到中心的垂直距离,按照颅脑CT比例尺算出的厘米数即为选用穿刺针进行颅脑穿刺的深度。在临床应用中,最常采用的是第三种采用CT片进行测量定位的方法。
1.2.2 微创清除术治疗 对50例颅脑血肿患者安排进行颅脑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具体过程如下:①选择适当的穿刺针。根据颅脑CT片进行颅脑穿刺手术定位,测量头皮至颅脑血肿中心的位置,即微创清除术中穿刺的深度,从而选择适当长度的穿刺针型号。②微创手术前无菌准备。将50例颅脑血肿患者进行剃头备皮,用常规碘酒、酒精进行消毒,在头皮上铺上无菌巾。③穿刺。穿刺点用2%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采用YL-1型穿刺针在电钻驱动下,进行穿刺,钻透颅骨。同时针尖刺破硬脑膜后即停止。此时放入钝圆头的针芯进行旋转推进至颅脑血腔中,拔出针芯,即可见陈旧血液流出。④穿刺后引流。拧上螺帽,侧管连接上医用消毒注射器,用注射器将血肿状态的部份抽出。如果此时血肿状态的血量过大,可以在抽出液态血肿量不多的同时,注入冰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每次不超过5ml,同时注入生理盐水的量不能多余抽出血量,另外,冲洗液也可以用20-50U/ml的肝素液进行冲洗。最后一种方法是针对大量颅脑血肿不易抽出的情况下,可以用针形血肿粉碎器将颅脑内的血肿连续粉碎,这样冲洗后,注入尿激酶1-2U闭管,4~6个小时后,开管进行引流,每日可进行上述冲洗引流1~2次。同时复查颅脑CT情况,等颅脑血肿全部或大部分被清除后,可以拔针[3]。另外注意,针对脑室血肿的患者,引流时间可以延长。
1.2.3 微创清除术后护理 针对50例手术后的颅脑血肿患者,针对不同类型的血肿情况,需要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护理措施。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需要配合应用降压药物,同时进行随时监测记录,保证血压控制在略低于平时血压水平范围。另外,术后需要积极防治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颅脑外伤的患者,手术后需要严格监视患者意识状态、瞳孔变化、呼吸和血压变化等数据。同时,保持患者病房的清新、安静和卫生。
50例颅内血肿患者中,治愈患者有45例,临床治愈率为90.0%;未见好转或死亡患者有5例。
颅脑血肿是脑血管疾病中的高危病种,发病急骤,致死率高,致残率高等为其临床特点,常规的药物和开颅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而且还有一定的风险,给临床治疗颅脑血肿类的疾病造成了极大的困扰。近几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技术的在临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而且能及时控制病情,创伤小,风险小等。
本文通过颅脑血肿微创清除术在神经内科方面的应用进行研究探讨。针对颅脑血肿患者,病人的发病时间,出血面积,出血量以及出血部位等都是影响微创清除术能否治愈病情的因素。在保证治疗有效的前提下,一定要尽量避免可避免的因素,如病人救治时间,一旦发病一定要在第一时间送往医院进行血肿清除,根据临床统计,在发病3~72h内进行手术的患者,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救治较晚的患者,还能避免脑部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出血面积需要精准的测定。另外,术后护理也是很重要,手术要时刻检测并统计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向主治医生报告,及时作出应对,避免二次出血的发生,避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1]孔令恩,王书箱,郭锦秀,等.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 华北国防医药,2003,04:238-240.
[2]郭艺华,闫朝怡,孙钿. CT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前后的应用[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5,01:17-19.
[3]王洗. 微创血肿清除术在神经内科的应用[J]. 广东医学,2002,06:624-625.
R651.1+5
A
1007-8517(2014)10-0104-02
2014.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