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辉1 陈 静1 刘丹丽1 纪 娟1 许李娜1 王 浩1
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8;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31
张念志教授运用经方治疗肺系疾病举隅
胡蝶1张念志2周涛1陈炜2吕园园2刘玲2董梅2
张辉1陈静1刘丹丽1纪娟1许李娜1王浩1
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8;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31
介绍张念志教授运用经方治疗肺系疾病的经验。主要列举感冒、咳嗽及肺痈三种肺系疾病的验案,旨在阐述其辨证思维和用药特色。
张念志;经方运用;肺系疾病
张念志教授系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主任医师。从事教学、临床工作二十春秋,博采众长、学验俱丰,擅用经方化裁治疗呼吸内科疑难杂症,收效良好。现择其验案举隅如下。
患者:杨某,男,43岁。2013年5月6日初诊。两天前汗出贪凉后,出现自觉发热、微恶风寒,鼻塞,流黄涕,头目胀疼,口干,口苦,无发热,咽红咽痛,扁桃体I度肿大,偶有咳嗽、咳白痰,舌边尖红,苔薄黄腻,脉浮数。西医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诊断:感冒 风热犯表证。治法:辛凉解表,清热解毒。处方:荆芥10g,防风10g,黄芩10g,薄荷10g,牛蒡子10g,芦根10g,淡竹叶10,连翘10g,浙贝10g,大青叶10g,白芷10g,川芎10g,炙甘草6g,3付水煎,每日1剂,早晚温服。嘱其注意保暖,多饮水,多休息。复诊时,症状基本缓解,病告痊愈。
按:《内经》:“风之伤人,或为寒热。”张师认为,感冒多由于外感六淫(以风邪为首)侵犯卫表,卫表失和、肺失宣降所致。此证患者风热初起犯表,卫气被遏,开合失司,故自觉发热、微恶风寒,鼻塞,流黄涕;风热搏结气血,化为热毒,热毒袭咽,则咽红咽痛,扁桃体肿大;风热伤津,故口干口苦;风热上攻清窍,则头目胀疼;风热袭肺,肺失宣降,可见咳嗽、咳痰;舌边尖红、脉浮数亦是风热犯表之征。《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方中薄荷、牛蒡子疏风散热,清利头目;荆芥、防风,解表散邪,“去性取用”;黄芩、连翘、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利咽;芦根、淡竹叶清热利湿生津;白芷通鼻窍;浙贝,清热化痰;川芎,活血止痛,“头痛不离川芎”;炙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本方系银翘散化裁,外疏风热、内清热毒,药物多清轻之品,体现了“治上焦如羽,非清不举”的用药特点[1]。
患者:沈某,女,60岁,2013年12月11日初诊。自诉反复咳嗽、咳痰十年余,每年冬季好发。一周前因晨起吹风后,出现咳嗽少痰,痰色白、质黏、难咯,咽痒,易出汗,手脚冰凉,背部怕冷,舌淡,苔白,舌下瘀斑,脉沉细。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诊断:咳嗽 寒饮停肺证。治法:温肺化痰,祛风止咳。处方:党参15g,白术10g,麻黄6g,干姜6g,细辛3g,五味子5g,法半夏10g,百合20g,桑叶10g,牛蒡子10g,枇杷叶20g,炙甘草6g,7付水煎。二诊时,患者诉咳嗽、咳痰明显减轻,出汗怕冷较以往改善明显。原方减桑叶、牛蒡子,加熟地20g,补骨脂10g,三七粉3g,14付。再诊时,咳嗽、咳痰较初诊大为减轻,手脚冰凉较前明显好转,舌淡,舌下瘀斑减轻。上方继服30余剂,症状完全缓解,治疗效果满意。
按:《素问.咳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张师认为,此病多由感冒、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等滥用抗生素失诊、误治发展而来,抗生素过用则易伤及人体阳气。该患者的病因病机关键在于外有风寒、内有痰饮,证类“小青龙汤证”。方中干姜、细辛温肺散寒化饮;麻黄宣肺解表;五味子敛肺止咳;桑叶、牛蒡子祛风化痰;法半夏燥湿降逆化痰;枇杷叶、百合润肺止咳;党参、白术健脾化痰、培土生金,正所谓“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炙甘草调和诸药。全方散收并用,肺脾同治。复诊时,咳嗽、咳痰明显缓解,出汗怕冷等阳虚症状缓解,方药对症。原方加熟地、补骨脂,取其“金水相生”之意。久病入络,久病必瘀,加用三七活血化瘀、以通肺络,故能诸药合用,“病去如抽丝”。
患者:武某,女,56岁,退休工人,2013年6月2日初诊。患者反复咳嗽、咳痰9年,再发加重1月余,于外院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症。本次因受凉后导致上述症状加重,出现咳嗽、咳黄绿痰,伴有间断咯血,胸闷乏力、纳差,大便稍溏,小便正常,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左下肺可闻及固定湿啰音,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肺解毒,化痰排脓。处方:芦根30g,冬瓜子20g,桔梗10g,桃仁10g,三七粉3g,仙鹤草10g,水牛角10g,生地10g,杏仁10g,浙贝10g,桔红10g,鱼腥草20g,山药10g,太子参10g,麦冬10g,炙甘草6g。14剂后,咳嗽、咳黄绿痰、胸闷明显减轻,无咯血,但仍乏力、纳寐较差。原方去生地10g,加用炒谷芽20g,炒麦芽20g,白术10g,14剂。三诊:患者黄绿痰已无,偶有咳嗽,咳少量白痰,纳差、乏力较前减,大便已无溏。上述一方芦根减半,去仙鹤草、水牛角、瓜蒌,加酸枣仁10g,柏子仁10g改善睡眠。服药1月余,诸症基本皆除,嘱其避风寒、畅情志、调饮食,减少复发。
按:《柳选四家医案》:“肺痈之病,皆因邪瘀阻于肺络,久蕴生热,蒸化成脓……”《内经》云:“热盛则肉腐,肉腐则成脓。”张师认为:支气管扩张症类似于中医学的肺痈,其病机在于热毒、痰瘀、血败、肉腐,处方宜采用“肺痈之阳剂”—苇茎汤加减。故方中重用芦根清透肺热,祛痰排脓;冬瓜子清肺化痰,合芦根清上彻下,涤痰排脓[1];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为“肺痈之要药”;桔梗宣肺祛痰排脓;桃仁、三七“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水牛角、生地,清热解毒、凉血散瘀,取“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之意;仙鹤草收敛止血;杏仁、浙贝、桔红清热化痰、降气止咳;山药、太子参、麦冬益气养阴、培土生金。并根据兼症及病情变化,随证施治。故能邪去正安,药到病除。
[1]邓中甲.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43-45;112-113.
胡蝶(1989-),2012级硕士研究生。
张念志,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呼吸系统疾病;E-mail:zhangnianzhi6809@sohu.com
R256
A
1007-8517(2014)10-0138-01
201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