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舒汤”治疗颈椎病案

2014-01-26 10:32吴春宝指导郭剑华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4期
关键词:伏案筋脉颈项

郭 亮 吴春宝 指导 郭剑华

(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重庆 400000)

“颈舒汤”治疗颈椎病案

郭 亮 吴春宝 指导 郭剑华

(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重庆 400000)

颈椎病 颈舒汤

1 寒凝筋脉、气滞血瘀

周某,女性,46岁,公务员,因“颈项强痛伴头晕3年余,加重1周”于2012年5月12日来诊。患者主诉“颈项强痛,起卧时眩晕及后枕部酸胀痛”。每因伏案过久、劳累或受凉后症状加重,近半年症状发作频繁,并伴见双肩胛部酸胀痛,起卧床及头部有弧度较大的转动时眩晕加剧,有心悸恶心、头痛、耳鸣等症状。1周前因受凉而致颈项不适、头眩晕症状加重,行走发飘感,并有出汗、恶风,舌淡,苔薄白,脉浮缓。颈椎MRI示:颈椎退行性改变,C4~5椎椎间盘突出。查体示一般情况可,颈项部肌肉较僵硬,头转动欠灵活,C4~7椎棘突两侧压痛,未引出明显放射痛,双侧肩胛骨内侧缘及双侧肩胛岗上、下窝处压痛明显,双上肢无明显压痛,叩顶试验(-),旋颈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患者为中年女性,长期伏案工作,而致颈项部肌肉筋脉劳损,气血不畅,出现颈项不适、眩晕恶心。加之患者复感风寒而至颈项强痛及眩晕,行走不稳加重,伴有头痛、耳鸣、出汗、恶风等症状,其舌淡,苔薄白,脉浮缓此皆为寒凝筋脉之征象,四诊合参,中医诊断“项痹病”(风寒痹阻、血凝筋脉);西医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药用:葛根 20 g,白芍 15 g,桂枝12 g,当归 15 g,黄芪30 g,炒白术15 g,茯苓30 g,甘草10 g,桂枝12 g,羌活12 g,狗脊20 g,全蝎粉6 g(装胶囊吞服),生姜10 g。5剂。水煎取汁分3次服,每日1剂,并以药渣加水适量煎煮后用棉毛巾浸湿拧干热敷颈肩部。二诊(2012年5月17日):患者服上方5剂,颈项强痛、汗出恶风诸症明显减轻,仍有轻微颈项不适、眩晕、耳鸣等症状;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微涩。前方去生姜、羌活加川芎15 g,丹参10 g,天麻12 g。继服3剂,嘱其调节情志,静养休息,避风寒,配合颈部功能锻炼。三诊(2012年5月21日):患者诉颈项强痛及眩晕心悸诸症基本消失、偶有短暂头晕感、纳差,余未诉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微涩。以颈舒汤加减:葛根15 g,白芍15 g,桂枝10 g,当归15 g,黄芪30 g,炒白术15 g,茯苓30 g,甘草10 g,狗脊20 g,陈皮20 g,白蔻仁6 g。3剂,水煎服,每日1剂。3剂尽诸症痊愈。随访1年病情未见复发。

2 气虚血瘀、筋脉失养

吴某,男性,49岁,设计师。初诊(2012年4月28日)患者因“颈项强痛伴右上肢胀痛手指麻木5年余,加重5 d”来诊。患者诉颈项强痛不适,右上肢胀痛,右小指及环指麻木,同时伴有倦怠疲乏、少气懒言、面色不华等症状,每因久坐伏案劳累或受凉后症状加重,近2年上述症状频繁出现,并伴见右肩胛部酸胀痛,偶发头晕等症状,一周前患者因伏案时间过长,颈项强痛伴右上肢胀痛麻木等症状加剧,舌质淡,苔薄白根微腻,舌边尖有瘀点,脉细涩。颈椎MRI示:颈椎生理曲度直,颈椎退行性变,C4~5、C5~6椎间盘突出,右侧神经根受压。查体示颈项部肌肉僵硬,颈活动受限,颈4、5、6椎棘突右侧旁开0.5 cm处有一条索状硬结,压之疼痛向右上肢放射,右前臂外侧,右上肢三角肌轻度萎缩,右肩胛冈下缘凹陷处压痛明显,右肩峰后下缘压痛。右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患者为中年男性,长期低头伏案工作,而致颈项部肌肉、筋脉劳损,气血不畅,而出现颈项强痛不适,右上肢酸胀疼痛;加之患者平素倦怠乏力、少气懒言、面色不华,此皆为气血不足之征象,气血虚则筋脉失养,从而出现肢体麻木等症状。诊断为“项痹病”(气虚血瘀,筋脉失养);西医病理分型为神经根型颈椎病。药用:葛根20 g,桂枝10 g,白芍15 g,甘草10 g,黄芪30 g,当归15 g,炒白术15 g,茯苓15 g,狗脊20 g,羌活12 g,桑枝15 g,川芎15 g,全蝎粉6 g(装胶囊吞服)。5剂。水煎取汁分3次服,每日1剂,并以所剩药渣加花椒15 g,生姜50 g。水适量,煎水热敷颈肩及肩胛部。二诊 (2012年5月3日):患者服上方5剂后,颈项强痛症状明显减轻,右上肢胀痛缓解,右手指麻木有所改善,仍感短气乏力,余未诉不适。守前方加党参15 g再服3剂,仍以药渣热敷颈部,并指导患者做颈部功能煅练操和颈部自我按摩,每日上下午各1次。三诊(2012年5月9日):患者诉颈项强痛及右手拇指及环指麻木诸症消失,但仍感倦怠乏力,纳差食少。服六君子汤加当归15 g,白芍15 g,丹参10 g。连服5剂以善后。坚持颈部自我保健。随访半年未复发。

3 体会

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常见,主要是因椎动脉受压或受到刺激而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出现的综合征,当颈椎退行性改变,椎间盘突出,钩椎关节失稳,椎体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等,刺激或压迫椎动脉,致血管狭窄或折曲改变,引起椎动脉痉挛,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出现眩晕、头痛、耳鸣、眼胀、心悸、视力减退等综合征。此型颈椎病临床表现以颈项不适、体位性眩晕为主要症状,属于中医的“头痛”、“眩晕”等范畴,案1患者长期低头伏案工作,致颈项部肌肉、筋脉劳损,气血不畅,加之外感风寒,寒凝筋脉而出现颈项强痛不适及头晕、耳鸣、出汗、恶风等症状。采用颈舒汤加减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神经根型颈椎病同样为临床常见病,主要是因颈椎间盘、颈椎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的骨刺向侧方突出,刺激或压迫相应水平的神经根,并出现一系列相应节段的神经根刺激或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其临床症状以颈肩背部疼痛、上肢及手指的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为主。属于中医的“痹证”、“项强”等范畴。案2患者为中年男性,长期低头伏案工作,而致颈项部肌肉、筋脉劳损,加之患者平素气血虚弱致筋脉失养,气血不足则倦怠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苍白。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血不养脑而眩晕。血不濡养筋脉则上肢胀痛,手指麻木。采用颈舒汤加减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

颈舒汤方中葛根、当归为君药,以活血通络、生津润筋;桂枝、白术、黄芪、茯苓、白芍共为臣药,以益气通阳、活血通脉、燥湿利水;狗脊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全虫搜剔经络、活血祛瘀,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葛根解肌发表生津,“葛根能透达表邪,启胃气而生津液,滋润筋脉,舒缓强急”(《金匮要略注解》);当归补血活血止痛“温中止痛,除客血内塞,中风痉,汗不出,湿痹,中恶客气,虚冷,补五脏,生肌肉”(《名医别录》)。“治一切风,一切血,补一切劳,破恶血,养新血……治头痛,润肠胃筋骨皮肤……活血补血”(《本草纲目》);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络,助阳化气,“专行上部肩臂,能领药至痛处,以除肢节间痰凝血滞”(《药品化义》),“散风寒逐表邪,发邪汗,止咳嗽,去肢节间风痛之药也。气味虽不离乎辛热,但体属枝条,仅可发散皮毛肌腠之间,游行臂膝肢节之处”(《本草汇言》);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主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名医别录》);黄芪补气固表,“黄芪专于补气,但亦通调血脉,流行经络逐瘀破癥”(《百药效用奇观》);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白芍平肝止痛,养血敛阴止汗,“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名医别录》)。

“颈舒汤”方由数个经方和时方优化组合而成。《伤寒论》之桂枝加葛根汤去姜枣以解肌舒筋;《伤寒论》之芍药甘草汤以柔肝舒筋、缓急止痛;《内外伤辨感论》之当归补血汤以补气生血;《伤寒论》之苓桂术甘汤以健脾化湿、温化痰饮;《金匮要略》之黄芪桂枝五物汤去姜枣以温通血脉、柔养阴血;同时用狗脊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以全蝎以搜剔经络、活血祛瘀;诸药合用,共奏祛风寒、化痰湿、补气血、益肝肾、化淤血、通经络之功效。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颈舒胶囊中黄芪、当归、全蝎、狗脊可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桂枝、茯苓、白术可降血脂、增加动脉弹性;葛根、白芍、甘草可缓解血管及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等。在活血化瘀药中加入祛风散寒除湿化痰药,对炎症反应表现的毛细血管渗透性亢进、组织液渗出、局部肿胀均有显著的效果;对物理和化学刺激致痛的动物模块均有较好的镇痛抗炎作用,可以解除对神经、血管、肌肉等的不良刺激,达到消炎止痛的目的。

笔者认为本方对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等所表现的颈项强痛、肩臂疼痛、上肢疼痛麻木、头晕、头痛者,疗效颇佳。在服药期间,结合做针灸、按摩治疗能增加疗效。同时还应指导患者加强自我保健,避免久坐伏案或长时间单一姿势运动,避免睡过高、过低的枕头,适寒温,免劳累。鼓励患者适当做一些以颈部和上肢为主的主动功能锻炼,以预防复发。

R681.5+5

B

1004-745X(2014)04-0773-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4.04.108

2013-10-20)

猜你喜欢
伏案筋脉颈项
基于“肝主筋脉,调畅情志”中医辨治帕金森病抑郁的思路和方法
你还是那个青涩的少年
白小安
知足常乐
苏幕遮·幽怨层层君莫数
按按脚底护颈椎
桌 子
一统天下(龙首)
颈项强直疼痛治验一则
金井战国古墓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