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丽娜
(吉林省人民医院 心内科,吉林 长春 130021)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抗凝的观察与护理
戴丽娜
(吉林省人民医院 心内科,吉林 长春 130021)
目的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抗凝的观察与护理。方法采用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与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CS)相结合对患者进行支架,应用抗凝血药物对患者进行术后抗凝护理,密切观察患者以防止血栓形成。结果对老年人实行PTCA+CS,并且术后合理应用抗凝药物82例患者均可有效缓解并预防血栓的形成。结论对术后患者进行相应观察与护理,预防血栓的形成,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抗凝;护理
应用PTCA(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与CS(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联合治疗老年冠心病是目前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安全性、有效性相对较高的方法。对患有冠心病的老年患者进行PTCA与CS联合治疗能保证血运重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术后能否合理应用抗凝药物直接关系到患者手术的成败,因此对术后抗凝治疗的不良反应的观察显得十分重要,如若不引起足够重视,患者可能会发生生命危险。对此于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本组对82例施行PTCA联合CS治疗的老年患者,进行其术后住院期间观察与护理,均未出现出血、急性、亚急性血栓症状,关于我院术后进行抗凝治疗的临床体会及护理策略总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本组共82例患者接受支架植入术的治疗,年龄69~84岁,平均年龄76.5岁,均为老年男性患者,其中安装1个支架的患者39例,2个支架30例,3个支架10例,4个支架3例。同时伴有高血压症状的患者48例、糖尿病的患者19例。
1.2 手术方法
手术为Seldinger穿刺技术,股动脉置入带有支架的球囊导管,并顺着指引导管输送指引导管至冠脉病变的远端,到达冠状动脉狭窄段,待支架释放后加压扩张并撤出球囊导管,沿指引导管送球囊导管至冠脉病变处,此法借助于球囊扩张的压力,更高效的使血管腔内的粥样斑块被压缩、裂解、血管重构、内腔扩大,是一种很好的加压扩张释放支架介入治疗方法。
1.3 抗凝方法
术前1 d服抵克力得0.25 g,每日2次,阿司匹林300 mg,每日1次;术中按操作时间给予患者肝素,一般先给幻震患者3000 IU,静脉滴注。若手术延长1 h,可继续滴注肝素1000 IU。动脉鞘于手术4~6 h后拔管,第2天换用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5000 IU,12 h一次,维持注射5 d,同时口服阿司匹林300 mg,并终身服用。
2.1 肝素静脉滴注速度的控制与掌握
根据不同的患者,肝素用量也不一样,其用量根据临床观察与监测凝血酶原时间(APTT)来决定肝素用量。本组采用微量泵进行控制液体的滴注速度。将100 mg肝素加入到50 mL,0.9%的生理盐水中,依据APTT来调节滴注速度,每小时测量1次APTT,在使用肝素滴注期间,APTT是正常值的1.5~2.5倍。APTT<1.5倍,提示可能有血栓形成,APTT >2.5倍,注意有出血的危险。
2.2 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根据老年患者而言,术后6~12 h使用肝素有可能导致身体出血的情况,又因老年患者自身凝血机制差,血管脆性变大,血小板功能下降等等因素,大大增加了老年患者术后出血的情况发生。如何减少老年患者血管内放支架,因抗凝不当而导致的出血现象是问题的关键,一是要调整用药量,二是护士及家属术后要注意观察和规范护理策略。为此,应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术后宣讲工作,送患者回到病房后,要告诉患者术后应该保证平卧位,保持手术一侧肢体处于伸直状态,放平。并向患者强调这样操作的意义和重要性,使患者及家属能重视术后护理的重要性。但又因为老年人对疼痛的耐受较差,经常不由自主的弯曲束肢,本组对此应加强监视,固定时间检查患者伤口有无出血情况,鞘管有无移动、脱落等,经常检查患者敷料有无渗血情况,一旦发现出血,立即用拇指在针眼上方1~2 cm处用力压迫止血,并立即告诉医务人员进行处理[1]。患者还要注意避免一些施加腹压情况的发生,如频繁的咳嗽,大便用力等因素,细心指导患者在咳嗽时,需要手紧压出血口,降低穿刺口压力,尽量避免出血的发生。谨慎观察患者有无咯血、血尿、便血、皮下血肿、皮肤黏膜淤血等情况发生,一般情况是身体内脏器发生出血的征兆。应该严格注意患者的意识、视力等警惕脑出血的发生。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曾发生过患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身上,主要原因是术后进行的抗凝治疗与护理措施不当,所以,对此类患者更需对其加强血压监测,严格控制抗凝药物的输液速,加强患者对术后进行合理抗凝治疗与护理的重要性。
2.3 发生血栓的护理与观察
临床应该注意观察,术后急性或亚急性血栓的形成一般情况下发生在植入支架后的24 h~2周内,此时应该密切监察患者心电图的变化,如果发生特殊情况,要马上报告医师并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处理,若患者发生心绞痛,预示支架内有可能形成冠状动脉急性再栓塞或者血栓,要采取应对方法,并立即采取积极地治疗措施。本组有8例患者在36~72 h发生心绞痛的症状,立即给予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得到缓解,密切观察患者意识有无改变、足背动脉搏动状态,可预防并即刻发现脑栓塞和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2]。
2.4 心理护理及抗凝治疗教育
①支架放在人体的血管内属于一种金属异物,在这种情况之下,必须详细告诉患者应用支架术后进行合理抗凝治疗意义。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想得到恢复是一个慢长的过程,长期病患的折磨会使患者变得焦虑、紧张[3]。因此,术前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应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进行有效的沟通,认真地告诉患者支架术的治疗方案,消除患者害怕与紧张情绪,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②要向患者全面解释如皮下出血等出血的发生体征和具体状况。若在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在看牙病时,应向医师阐明正在接受抗凝治疗。告诉患者按照医嘱服用抗凝药物,让患者全面了解药物的治疗功能及安全性,服药期间,不食富含高维生素K的食物,如黑木耳等,防止抗凝药物的疗效降低。按时进行检查出凝血时间与APTT,还有指导患者,在抗凝治疗期间,不要进行挖鼻孔、耳道及用硬尖物剔牙等,注意血凝状态的情况。
2.5 出院指导
按时到门诊进行检查,不能自行停止用药或增加服药剂量。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形成规律的排便习惯,以防便秘。不能自行停用或增加服药量,合理调整饮食,要少食多餐,多吃蔬菜和水果,一旦出现乏力、上腹部不适,大便发黑等症状随时就诊[4]。
在82例接受支架植入术的治疗的患者中,80例患者术后均为出现出血症状,身体各项指标正常,恢复正常。有2例患者因为在术后没有保持手术侧肢体伸直制动,出现出血现象,但经过及时处理得到有效控制。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是目前公认的一种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措施,是安全有效的恢复心肌灌流的方法,是临床上常用的冠心病诊断治疗技术,是冠状动脉疾病微创治疗的重要方法[5]。经过桡动脉穿刺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更有着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但大多数患者缺乏PCI及其术后护理康复的相关知识,对其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不了解,尤其是心理素质较差的患者更应该注意进行跟踪护理,以便达到最佳术后治疗效果。对此类患者的护理,更要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及术后严密观察病情的工作,加强专项知识的学习,积极抓好基础护理与心理护理两个方面,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率。但通常接受此类手术的患者多为老年人,身体素质差,对这类患者的护理要十分小心谨慎。本组在护理此类患者时,通过西医先进的仪器设备结合药物治疗,解除患者的病痛,减少出血发生率。与此同时加强护理的力度,提高手术的效果,减少病情的复发,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有效的使患者身体康复[6]。
综上所述,对施行PCI术后的患者密切观察其出血状况、预防血栓形成以及相应的抗凝血治疗的教育与护理是非常必要的。其不仅可减轻患者的焦虑心理,还有利于提高介入治疗的效果,能够增加术后患者的舒适度,增加幸福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 任胜涛.冠心病介入术治疗的术前护理[J].当代医学,2010,16(1): 100-101.
[2] 郝娟.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护理体会[J].中国临床护理,2011,3(5):387-388.
[3] 朱元红.术前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2):1842-1843.
[4] 秦小君.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6):259-260.
[5] 仇永秀.60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9):2357-2358.
[6] 梁祥文.冠状动脉支架术后不同抗凝方法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17(29):919-920.
R473.5
B
1671-8194(2014)27-0285-02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经费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