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血液病合并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药物对比研究

2014-01-26 02:00邢富兴韩斯琴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7期
关键词:伊曲康唑两性霉素血液病

邢富兴韩斯琴

(1 通辽市医院血液肿瘤科,内蒙古 通辽 028000;2 通辽市药品检验所,内蒙古 通辽028000)

恶性血液病合并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药物对比研究

邢富兴1韩斯琴2

(1 通辽市医院血液肿瘤科,内蒙古 通辽 028000;2 通辽市药品检验所,内蒙古 通辽028000)

目的对恶性血液病合并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药物治疗方案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从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恶性血液病合并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90例,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A、B、C 3组,每组各30例。其中A组患者使用伊曲康唑治疗,B组患者使用氟康唑进行治疗,C组使用两性霉素B进行治疗,将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经对比发现,B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A组和C组;C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且组间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效果显著,且伊曲康唑不良反应较少,故更适合用于临床治疗。

恶性血液病;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治疗药物

目前,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主要的方法就是化学治疗、放射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别和预防性抗生素治疗[1]。这些治疗方法会使患者的免疫力进一步降低。正是由于免疫力低下,所以恶性血液病患者很容易出现呼吸道合并侵袭性的真菌感染,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简称IFI[2]。IFI在早期诊断中不易发现,所以会延误治疗时间,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为了探讨药物治疗IFI的临床效果,我院从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所有恶性血液病合并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中,随机抽取了90例,分成了3组,对伊曲康唑、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 3种药物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从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所有恶性血液病合并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中,随机抽取了90例,分成了ABC 3组。其中A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为19~58岁,平均年龄为(38.4±2.9)岁,其中白血病患者18例,淋巴瘤患者7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5例。B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为20~62岁,平均年龄为(40.3± 3.1)岁,其中白血病患者12例,淋巴瘤患者1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8例。C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为21~65岁,平均年龄为(46.7±2.3)岁,其中白血病患者17例,淋巴瘤患者9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例。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患病类型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①A组治疗方法:采用伊曲康唑(重庆华邦胜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663)进行治疗,具体用法为:第1~2天静脉滴注200 mg,每天2次。第3天,静脉滴注200 mg,每天1次。两周之后,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口服伊曲康唑治疗。②B组治疗方法:采用氟康唑(海南曼克星制药厂,国药准字H10950184)进行治疗,具体用法为:静脉滴注200 mg,12 h一次,首剂加倍。疗程通常为1~6周,平均疗程为11 d。③C组治疗方法:采用两性霉素B(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892)进行治疗,具体用法为:第1天,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不可用氯化钠注射液,因可产生沉淀),滴注液浓度不超过10 mg/100 mL,避光缓慢静滴,每次滴注时间需 6 h以上,开始剂量0.1 mg/(kg·d),每日增加5 mg直到增加至0.5 mg/(kg·d)。最高单次剂量不超过1 mg/kg。总累积量1.0~3.0 g,疗程1~3个月。3组患者在使用上述治疗方法时,均需接受基础治疗、抗感染治疗等常规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对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观察和对比。根据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中血液病和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IFI的临床疗效可以被划分成4级,即痊愈、显效、进步和无效[3]。其中总有效率为痊愈率和显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当P<0.05时,则表明每组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A组痊愈12例,显效8例,进步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66.67%。B组痊愈9例,显效7例,进步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53.33%。C组痊愈13例,显效6例,进步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63.33%。经对比,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A组和C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3组患者不良反应

A组出现8例,发生率为26.67%。B组出现7例,发生率为23.33%。C组出现13例,发生率为43.33%。经对比,C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且组间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两性霉素B是治疗IFI的标准药物,具有很好的抗菌效果,但是却具有不良反应大的缺点,所以在IFI的预防治疗和经验性治疗中并不适合应用。在这一阶段,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疗效更好。其中氟康唑的不良反应最小,但是却只对念珠菌感染敏感,对于其他感染还有一定的耐药性。伊曲康唑是治疗IFI的一种新型药物,作为口服药物时,具有很好的吸收率,具有广泛的抗菌作用,而且毒作用较小。在本组研究中,B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A组和C组;C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综合来看,使用伊曲康唑治疗的A组疗效是最好,值得临床推广。

[1] 吴亚妹,王志红,曹永彬,等.恶性血液病合并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31例临床分析[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9,30(6):784-785+788.

[2] 努尔阿米娜·依明尼亚孜,维尼拉·吐尔洪.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方案及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 562-563.

[3] 仵菲斐,甘思林,刘延方,等.伊曲康唑序贯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分析[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3,20(2):135-137.

猜你喜欢
伊曲康唑两性霉素血液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血液病患者的应对策略
GM值在高危真菌感染风险的血液病患者诊断驱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9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
不同剂量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联合脑脊液持续引流置换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对比
病理确诊的肺毛霉菌病五例临床分析
两性霉素B脂质体穿透真菌细胞壁将两性霉素B直接传递至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
伊曲康唑的特性鉴定
流化床包衣工艺在伊曲康唑速释微丸制备中的应用
临床药师参与治疗1例马尔尼菲青霉菌肺部感染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