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错例原型 促进认知发展

2014-01-25 09:43王洪刚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份数本质定义

王洪刚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错误是普遍的和必然的。错误有时候是学生在学习中产生自己特有的概念与程式造成的,也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引导有关。笔者以教学《分数的意义》时遇到的错题为例,且行且思,获得了一些感受与大家分享。

【案例1】把12米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是几分之几米?每段是总长的几分之几?3米是这段绳子的几分之几?

在分数的意义练习中经常出现这样的错误:(1)学生搞不清两类问题(求某个数量和求两者之间的关系)的不同。如把问题1做成1÷5=米。(2)两个数量比较的时候找不准比较的量。如把问题3做成3÷5=,问题出在哪里呢?经过分析研究,其实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教学时没有讲清楚分数的本质意义。教材中的定义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这样定义的好处是直观,明白易懂,强调了“平均分”,特别是对“几分之几”做了准确说明,对理解以后的分数运算也有重要的价值。但是用份数定义分数,也有一些问题。首先一份或几份的说法,没有超出自然数的范围,没有显示出这是一种新的数。其次,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整体平均分之后,其中的一份或几份,选择的素材和呈现的情境局限在整体和部分单一的纬度上。另外从书本上的例题来看,分数意义的获得来源于分东西的活动,学生往往从切分的生活情景直接跳跃到纯粹的数学概念,没有经验支撑的抽象水平,学生个体接受数学概念的内在结构就会不稳定。那么分数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有人认为其本质意义是它的无量纲性,其意义在于可以把事物许多不可比的状态变为可比的状态。但是我们不能忘了分数同时具有量纲性,即可以表示具体的数量。缺乏两者的比较,就会出现案例1中出现的问题。

分数的意义可以从自然数除法的推广中去理解。在低年级数学课上,6个月饼平均分成3份,得到有确定大小的两块。但对于这个月饼平均分成3份应该得到什么,依除法的意义,应该看作1÷3所得的商。可是这种除数大,被除数小的除法,如果运用以前的知识就成了解决不了的问题,于是“分数”这个新朋友就闪亮登场了,突出了数系扩张的本质。用分数的商的定义去解决案例1的问题,效果很好。如问题1可以这样解答:12÷5=(米),问题2可以这样解答:1÷5=,问题3可以这样解答:3÷12=。因此,分数的份数定义可作为教学起点,但是不宜过分强调,应该迅速向更熟悉的除法转移。

【案例2】在下面的直线上标出。

[0 1 2 3][]

很多学生将的点标在这条直线上的这个位置。很明显,学生把所对应的“单位1”的量弄错了,可能是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的整体的思维定势太强了,把近乎整条直线看作“单位1”。所以引导学生领悟“单位1”的含义至关重要。

首先,教学中要注重“单位1”的认识和扩展。在“单位1”的引入部分,由自然数1到“单位1”,对于学生来说,那需要一个过程。一支笔,一个人,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很多支粉笔装成的一盒粉笔,很多个学生组成的一个班级也可以用1来表示。这里需要超越和突破。同样3个苹果能看作1吗?一旦把3个看作“单位1”,通常这时的6个苹果就不能再看作6了,该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呢?6个里面有2个这样的单位,只能是“2”了,9个苹果里有3个这样的单位,就是“3”。这个过程中3个苹果所构成的“1”其实已经成为一个计量单位,这样引出“单位1”的概念很自然。如果有一个苹果,应该怎样表示呢?这里可以发挥分数份数定义的作用,用来表示。这样就很好地沟通了分数与自然数之间的联系,并使学生在结构性框架中获得这样的认识:无论整数、分数其实都是以“单位1”作标准计量的结果;如果包含若干个单位“1”,则可以用整数来表示;如果不是整个单位“1”的,则可根据把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和表示的份数,用分数来表示。

其次,利用数线认识分数。是把一个“单位1”平均分成3份中的一份,但是这一份到底有多大呢?1除以3的商有多大?它一定比1小,却一定大于0。我们可以在数射线上的0和1之间的线段平均分成3份,距离0一份的位置的地方就是,就在0和1之间中间的一点,在0和之间再分一半的位置就是……这样一画,分数是新的数的特性就清楚地表现出来了,原来自然数离散地分布在数射线上,现在分数密密麻麻填写在数线上。在研究分数的本质意义时,张奠宙先生指出:“分数是相对于整体‘1而言的。在数线上0和1之间,标出相等的若干等份,乃是认识分数关键的一步,及早进行,十分重要。”数线是一个半抽象模型,它是“圆模型”和其他平面模型的“再抽象”,可以充当分数的“份数模型”向“除法的商”定义过渡的几何载体。这也是数轴的雏形,正确应用可为今后学习数轴打下基础。

从以上学生错例看来,数学课堂需要老师用数学学科知识的结构和思维引领课堂教学,深入挖掘新知识本质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切入点,采取有效措施,从源头上切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促进学生知识的顺利融合和吸纳。endprint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错误是普遍的和必然的。错误有时候是学生在学习中产生自己特有的概念与程式造成的,也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引导有关。笔者以教学《分数的意义》时遇到的错题为例,且行且思,获得了一些感受与大家分享。

【案例1】把12米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是几分之几米?每段是总长的几分之几?3米是这段绳子的几分之几?

在分数的意义练习中经常出现这样的错误:(1)学生搞不清两类问题(求某个数量和求两者之间的关系)的不同。如把问题1做成1÷5=米。(2)两个数量比较的时候找不准比较的量。如把问题3做成3÷5=,问题出在哪里呢?经过分析研究,其实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教学时没有讲清楚分数的本质意义。教材中的定义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这样定义的好处是直观,明白易懂,强调了“平均分”,特别是对“几分之几”做了准确说明,对理解以后的分数运算也有重要的价值。但是用份数定义分数,也有一些问题。首先一份或几份的说法,没有超出自然数的范围,没有显示出这是一种新的数。其次,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整体平均分之后,其中的一份或几份,选择的素材和呈现的情境局限在整体和部分单一的纬度上。另外从书本上的例题来看,分数意义的获得来源于分东西的活动,学生往往从切分的生活情景直接跳跃到纯粹的数学概念,没有经验支撑的抽象水平,学生个体接受数学概念的内在结构就会不稳定。那么分数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有人认为其本质意义是它的无量纲性,其意义在于可以把事物许多不可比的状态变为可比的状态。但是我们不能忘了分数同时具有量纲性,即可以表示具体的数量。缺乏两者的比较,就会出现案例1中出现的问题。

分数的意义可以从自然数除法的推广中去理解。在低年级数学课上,6个月饼平均分成3份,得到有确定大小的两块。但对于这个月饼平均分成3份应该得到什么,依除法的意义,应该看作1÷3所得的商。可是这种除数大,被除数小的除法,如果运用以前的知识就成了解决不了的问题,于是“分数”这个新朋友就闪亮登场了,突出了数系扩张的本质。用分数的商的定义去解决案例1的问题,效果很好。如问题1可以这样解答:12÷5=(米),问题2可以这样解答:1÷5=,问题3可以这样解答:3÷12=。因此,分数的份数定义可作为教学起点,但是不宜过分强调,应该迅速向更熟悉的除法转移。

【案例2】在下面的直线上标出。

[0 1 2 3][]

很多学生将的点标在这条直线上的这个位置。很明显,学生把所对应的“单位1”的量弄错了,可能是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的整体的思维定势太强了,把近乎整条直线看作“单位1”。所以引导学生领悟“单位1”的含义至关重要。

首先,教学中要注重“单位1”的认识和扩展。在“单位1”的引入部分,由自然数1到“单位1”,对于学生来说,那需要一个过程。一支笔,一个人,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很多支粉笔装成的一盒粉笔,很多个学生组成的一个班级也可以用1来表示。这里需要超越和突破。同样3个苹果能看作1吗?一旦把3个看作“单位1”,通常这时的6个苹果就不能再看作6了,该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呢?6个里面有2个这样的单位,只能是“2”了,9个苹果里有3个这样的单位,就是“3”。这个过程中3个苹果所构成的“1”其实已经成为一个计量单位,这样引出“单位1”的概念很自然。如果有一个苹果,应该怎样表示呢?这里可以发挥分数份数定义的作用,用来表示。这样就很好地沟通了分数与自然数之间的联系,并使学生在结构性框架中获得这样的认识:无论整数、分数其实都是以“单位1”作标准计量的结果;如果包含若干个单位“1”,则可以用整数来表示;如果不是整个单位“1”的,则可根据把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和表示的份数,用分数来表示。

其次,利用数线认识分数。是把一个“单位1”平均分成3份中的一份,但是这一份到底有多大呢?1除以3的商有多大?它一定比1小,却一定大于0。我们可以在数射线上的0和1之间的线段平均分成3份,距离0一份的位置的地方就是,就在0和1之间中间的一点,在0和之间再分一半的位置就是……这样一画,分数是新的数的特性就清楚地表现出来了,原来自然数离散地分布在数射线上,现在分数密密麻麻填写在数线上。在研究分数的本质意义时,张奠宙先生指出:“分数是相对于整体‘1而言的。在数线上0和1之间,标出相等的若干等份,乃是认识分数关键的一步,及早进行,十分重要。”数线是一个半抽象模型,它是“圆模型”和其他平面模型的“再抽象”,可以充当分数的“份数模型”向“除法的商”定义过渡的几何载体。这也是数轴的雏形,正确应用可为今后学习数轴打下基础。

从以上学生错例看来,数学课堂需要老师用数学学科知识的结构和思维引领课堂教学,深入挖掘新知识本质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切入点,采取有效措施,从源头上切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促进学生知识的顺利融合和吸纳。endprint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错误是普遍的和必然的。错误有时候是学生在学习中产生自己特有的概念与程式造成的,也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引导有关。笔者以教学《分数的意义》时遇到的错题为例,且行且思,获得了一些感受与大家分享。

【案例1】把12米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是几分之几米?每段是总长的几分之几?3米是这段绳子的几分之几?

在分数的意义练习中经常出现这样的错误:(1)学生搞不清两类问题(求某个数量和求两者之间的关系)的不同。如把问题1做成1÷5=米。(2)两个数量比较的时候找不准比较的量。如把问题3做成3÷5=,问题出在哪里呢?经过分析研究,其实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教学时没有讲清楚分数的本质意义。教材中的定义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这样定义的好处是直观,明白易懂,强调了“平均分”,特别是对“几分之几”做了准确说明,对理解以后的分数运算也有重要的价值。但是用份数定义分数,也有一些问题。首先一份或几份的说法,没有超出自然数的范围,没有显示出这是一种新的数。其次,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整体平均分之后,其中的一份或几份,选择的素材和呈现的情境局限在整体和部分单一的纬度上。另外从书本上的例题来看,分数意义的获得来源于分东西的活动,学生往往从切分的生活情景直接跳跃到纯粹的数学概念,没有经验支撑的抽象水平,学生个体接受数学概念的内在结构就会不稳定。那么分数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有人认为其本质意义是它的无量纲性,其意义在于可以把事物许多不可比的状态变为可比的状态。但是我们不能忘了分数同时具有量纲性,即可以表示具体的数量。缺乏两者的比较,就会出现案例1中出现的问题。

分数的意义可以从自然数除法的推广中去理解。在低年级数学课上,6个月饼平均分成3份,得到有确定大小的两块。但对于这个月饼平均分成3份应该得到什么,依除法的意义,应该看作1÷3所得的商。可是这种除数大,被除数小的除法,如果运用以前的知识就成了解决不了的问题,于是“分数”这个新朋友就闪亮登场了,突出了数系扩张的本质。用分数的商的定义去解决案例1的问题,效果很好。如问题1可以这样解答:12÷5=(米),问题2可以这样解答:1÷5=,问题3可以这样解答:3÷12=。因此,分数的份数定义可作为教学起点,但是不宜过分强调,应该迅速向更熟悉的除法转移。

【案例2】在下面的直线上标出。

[0 1 2 3][]

很多学生将的点标在这条直线上的这个位置。很明显,学生把所对应的“单位1”的量弄错了,可能是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的整体的思维定势太强了,把近乎整条直线看作“单位1”。所以引导学生领悟“单位1”的含义至关重要。

首先,教学中要注重“单位1”的认识和扩展。在“单位1”的引入部分,由自然数1到“单位1”,对于学生来说,那需要一个过程。一支笔,一个人,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很多支粉笔装成的一盒粉笔,很多个学生组成的一个班级也可以用1来表示。这里需要超越和突破。同样3个苹果能看作1吗?一旦把3个看作“单位1”,通常这时的6个苹果就不能再看作6了,该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呢?6个里面有2个这样的单位,只能是“2”了,9个苹果里有3个这样的单位,就是“3”。这个过程中3个苹果所构成的“1”其实已经成为一个计量单位,这样引出“单位1”的概念很自然。如果有一个苹果,应该怎样表示呢?这里可以发挥分数份数定义的作用,用来表示。这样就很好地沟通了分数与自然数之间的联系,并使学生在结构性框架中获得这样的认识:无论整数、分数其实都是以“单位1”作标准计量的结果;如果包含若干个单位“1”,则可以用整数来表示;如果不是整个单位“1”的,则可根据把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和表示的份数,用分数来表示。

其次,利用数线认识分数。是把一个“单位1”平均分成3份中的一份,但是这一份到底有多大呢?1除以3的商有多大?它一定比1小,却一定大于0。我们可以在数射线上的0和1之间的线段平均分成3份,距离0一份的位置的地方就是,就在0和1之间中间的一点,在0和之间再分一半的位置就是……这样一画,分数是新的数的特性就清楚地表现出来了,原来自然数离散地分布在数射线上,现在分数密密麻麻填写在数线上。在研究分数的本质意义时,张奠宙先生指出:“分数是相对于整体‘1而言的。在数线上0和1之间,标出相等的若干等份,乃是认识分数关键的一步,及早进行,十分重要。”数线是一个半抽象模型,它是“圆模型”和其他平面模型的“再抽象”,可以充当分数的“份数模型”向“除法的商”定义过渡的几何载体。这也是数轴的雏形,正确应用可为今后学习数轴打下基础。

从以上学生错例看来,数学课堂需要老师用数学学科知识的结构和思维引领课堂教学,深入挖掘新知识本质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切入点,采取有效措施,从源头上切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促进学生知识的顺利融合和吸纳。endprint

猜你喜欢
份数本质定义
如何利用题组训练提高分数“量”与“率”的区分度
对提单及保单出具份数的思考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份数法”的妙用
条条道路通罗马
成功的定义
修辞学的重大定义
山的定义
教你正确用(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