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敏张晶
(内蒙古自治区中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宋一亭教授系全国第4、第5批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悉心研习岐黄之道40余载,医术精湛,学验俱丰,擅长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对心悸治疗有独到见解。笔者有幸跟随侍诊,受益匪浅,现将宋师治疗心悸经验整理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素问·痿论》曰“心主身之血脉”。说明心主一身之气,心气足则推动有力,血脉通畅,五脏得血养;《灵枢·邪客》亦谓“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说明心者君主之官,主神志与血脉,心气宜聚,聚则心血充沛,神有所依附。宋师认为心悸多由于素体虚弱,饮食偏嗜,七情劳倦及感受外邪所致。上述因素损伤脏腑气血阴阳,致心气不足,心血亏虚,心失所养,形成心悸发生的病理基础。其病位在心,与肺、肝、脾、肾关系密切。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常见为气虚、阳虚、血虚;标实常见为血瘀、气滞、火郁、痰浊、水饮扰动心神,心神不宁。临床常虚实相互夹杂转化。心悸初起以心气虚为常见,病久可出现阴或阳虚损,甚至阴阳俱损之证。如果病情恶化,心阳暴脱,可导致厥脱等危象。心悸的预后主要取决于本虚标实的程度、脏损多少、邪实轻重及脉象变化。宋师强调心悸时,心率可快可慢,可有心律失常,也可以心律完全正常。故治疗应分别虚实而论治:虚证则分别给予补气、滋阴、温阳、养血;实证则予化饮、行瘀、清火、祛痰。因各证心悸均可见心神不宁,故治疗时当酌情配合宁心安神、镇静养心之法,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根据心悸以上病机特点,宋师在临床上将其分为心血瘀阻、痰火扰心、气阴两虚、心肾阳虚4型,治疗时详参脉症,四诊合参,标本兼治,收效颇多。
2.1 心血瘀阻型心悸治以理气活血,养心安神复脉宋师认为心主血脉,赖气以推动血行,本型患者多因情志刺激,气滞血瘀,痹阻心胸而致,治以理气活血,养心安神复脉,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本型临床常见于各种早搏、心脏神经官能症、冠心病。宋师擅长应用甘松以开胸行气,用降香理气活血通络。甘松中缬草酮具有膜的稳定作用,与心肌细胞膜上离子通道中的特异蛋白结合,抑制钠离子的内流,促进钾离子的外流,降低心肌细胞的自律,有效治疗各种心律失常[1]。宋师擅用琥珀、珍珠母治疗房性早搏,琥珀有宁心安神,定悸复脉之功。珍珠母对于合并高血压的患者疗效显著,珍珠母既可平肝潜阳,又可宁心安神,尤其对于善恐易惊患者,有独特的疗效。此型常见于更年期女性患者,年老心悸患者纯为血瘀阻滞者较少,因年老之人脏腑气血虚衰,心气鼓动乏力,心血失养。故治疗老年患者心悸常用益气温阳,滋阴养血,涤痰化浊等法相结合为宜。
2.2 痰火扰心型心悸治以清热化痰,宁心安神复脉宋师认为年老患者宜心胃同治,尤其对于舌苔厚腻患者,胃热则血浊,血浊则血之流通不畅,阴邪积聚,发为心悸。方以黄连温胆汤加减。方中黄连苦寒泻火,清心除烦,根据患者年龄、体质以加减用量。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具有抗心律失常,增加冠脉流量,镇静作用。常与苦参合用;苦参亦有明显抗心律失常作用,合用可增强药效。根据患者年龄大小选择苦参用量,以防过于苦寒伤胃,予少量黄连以清心除烦安神。龙齿能入气海以固元气,元气充则心气足;与牡蛎同用为治痰之神品。宋师擅用龙齿、牡蛎合用以重镇安神,清热化痰;同时配以炒枣仁宁心安神,心神得安则心血得养,心悸自止。宋师常用白蔻、干姜健脾和胃;对于舌苔厚腻者,常用陈皮、厚朴、苍术、神曲以燥湿、理气、和胃。
2.3 气阴两虚型心悸治以益气养阴,滋阴安神复脉宋师认为此型常见于素体虚弱,病久劳伤之人,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气虚运血无力,阴血不足,心失所养。“心动悸,脉结代,炙甘草汤主之”,血气衰微,血液不能充盈脉管,更有病邪续行阻滞,同时心脏又无力激动血脉,则其搏动不能依次而前,所以表现为结代脉。悸则心动,即虚里部位跳动不安,营血既亏,心无所养,真气以馁,则心惊,脏神不宁,所以现心动悸之证。方中生地黄为君药,滋阴养血,血充则心神安宁,配以麦冬、当归以滋阴补血以养心体;桂枝、炙甘草益气通阳。方中生地黄为阴药,桂枝、炙甘草为阳药;阴主静,无力自动,必凭借阳药以推之激促之,才能上入于心,催动血行,使结代之脉去,动悸之证止。若方中阴药与阳药平衡,心悸则自止。宋师擅用紫石英以宁心定悸安神,药物研究紫石英味甘,归心、肺、肾经,用于失眠多梦,心悸的治疗,具有镇心安神之功。薛朝璇取紫石英镇惊润枯之性为主药,自拟调心汤治疗室性早搏,取得良效[2]。
2.4 心阳不振型心悸当以温补心肾,养心安神复脉宋师认为本型患者脉迟,自觉胸闷气短,动则心悸,是由于心肾阳虚所致。心肾阳虚致失其温煦,无力鼓动血脉,血脉瘀阻而发心悸。选用二仙汤合生脉饮加减。子能令母虚,肾不能还精于肺故气短,不能还精于心则心悸。故宋师用仙茅、淫羊藿、黄芪、西洋参以温补肾阳,益气温阳;肾阳为元阳,补肾阳则心阳复,心阳振奋则鼓动有力,血脉充盈,心神得养,心悸则止。
徐某,女性,82岁,居住包头。于2013年6月26日就诊,患者自觉心悸,胸闷,头晕,舌质黯,苔白,舌体胖大,脉沉细结代。Holter示窦性停搏,结性逸搏,二度二型房室传导阻滞。最低心率39次/min。颈动脉彩超示颈动脉斑块形成。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型心悸,治以益气养阴,滋阴安神复脉,处方:西洋参2 g,麦冬10g,五味子 10 g,浮小麦30 g,炙黄芪 20 g,牡蛎 30 g,丹参15 g,浙贝母 4 g,生蒲黄 10 g,川芎 10 g,黄连 2 g,炙甘草 10 g,桂枝 10 g,生地黄 15 g,火麻仁 15 g,干姜 3 g,白蔲3 g。患者服药6剂后,症状明显改善;7月2日复诊,患者自诉偶有心慌发作,饭后发作频繁,宋师在原方的基础上加神曲10 g,苦参6 g,继续服药14剂。三诊做心电图基本正常,偶有心悸,舌苔厚腻,宋师又在上方基础上加苍术15 g,厚朴10 g,陈皮10 g以健脾祛湿,理气和胃,再服7剂完全正常。
总之,心悸既是临床独立的常见病,又是许多疾病的外在症状表现,究其原因不独在心,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虚衰,均可导致心悸。一般心血不足,心气虚衰,选柏子仁;紫石英对心气不足之心悸疗效较佳;肝血不足,无以荣心,选炒枣仁;对于心悸的治疗离不开安神,心神安则心悸止;瘀血阻滞,脉络不和,选琥珀;痰浊内阻,心神不宁,选远志;心脾不足,气郁不舒,选合欢花;心肾不交,阴阳失调,选夜交藤[3]。宋师认为痰和瘀属于病理产物,必须祛邪,故其非常注重润肠通便。故其在化痰逐瘀的同时,注重排便,给“邪”以出路。通畅血脉,如此则血脉通畅,适当给予益气养阴,鼓动心阳,调和气血,爕理阴阳。爕理阴阳是依据阴阳互根的理论,用药物调和偏虚之阴阳,使其共生共长,以达到阴平阳秘的生理状态。宋师认为本病的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肺、肾等脏腑密切相关。证候特点是虚实相兼,年老患者心悸以虚为本。因此在补虚的基础上爕理阴阳是治疗本病的出发点。宋师治疗心悸的基本思路首先是化痰逐瘀,同时注重润肠通便,给邪以出路;然后以补气为主,爕理阴阳。宋师擅用失笑散加丹参、川芎以活血化瘀;用黄芪、西洋参益气扶正,鼓舞血行,以强心复脉;桂枝、炙甘草温通心脉,化气生阳,振奋心阳;用火麻仁、制大黄以通便逐痰瘀;用天麻粉、僵蚕祛痰通络。
宋师在治疗心悸时“匡邪以扶正”,强调正虚的重要性,根据气血阴阳亏虚的不同,分别采用补气、养血、滋阴、温阳等方法,扶正不忘祛邪,谨守病机,知常达变,随证变法,方能有“药中肯綮,如鼓应桴”之效。
[1]张文蘅,陈虎彪.甘松属植物化学和药理学研究进展[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9,18(3):11-14.
[2]薛朝璇.调心汤治疗室性早搏 60例[J].陕西中医,2001,22(2):69.
[3]单兆伟,沈洪,翟亚春.老年心悸治法述要[J].中医杂志,1992,33(6):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