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及诊断

2014-01-25 21:29:21申光旭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0期
关键词:坏死性筋膜脓肿

申光旭

(昆明市晋宁县第二人民医院,云南 昆明 650605)

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及诊断

申光旭

(昆明市晋宁县第二人民医院,云南 昆明 650605)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Ρ)CT表现。方法分析50例经临床确诊的AΡ病例,取得完整的临床及CT资料后加以分析。结果用飞利浦MX8000双排螺旋CT机扫描结果 13例为急性水肿性胰腺炎,表现为胰腺体积轻度增大,胰周脂肪间隙模糊;37例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胰腺内均有低密度区,范围不等,渗出液明显,累及腹腔及腹膜后间隙,范围广泛,其中并发假囊肿者13例,脓肿1例。结论CT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方法,能早期发现和明确诊断,为临床早期及时有效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对判断病情的轻重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急性胰腺炎;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Ρ)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按病理分类可分为水肿性和出血坏死性。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病情轻,预后好;而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则病情险恶,病死率高[1]。CT检查目前已成为AΡ影像学检查的主要手段。CT检查对AΡ及并发症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起重要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并收集50例AΡ患者,为2003年~2006年的病例,全部经临床确诊。其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28~78岁,平均年龄54.8岁。其中,急性水肿性胰腺炎13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37例,11例行保守治疗,39例行手术治疗,所有病例均全部行螺旋CT平扫,其中38例加增强。CT检查时间在发病3 h~14 d。临床表现主要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及上腹痛等。实验室检查血尿淀粉酶升高、红细胞压积加大、白细胞计数增高等。

1.2 方法

扫描采用GE His Speed NX/I双排螺旋CT机,扫描参数:125 kV,50~70 mAs,层厚、层距均为7 mm,窗宽250 Hu,窗位35 Hu。增强经高压注射器注射对比剂碘海醇(欧乃派克),速率2.5 mL/s,总量100 mL。

2 结 果

CT表现:胰腺弥漫性增大或局限性增大,常因水肿而密度降低18例;坏死、出血5例;轮廓不规则,边缘模糊,周围脂肪密度增高,其内可见条絮状密度增高影,左侧肾前间隙、肾周间隙及肾后间隙见片状、弧形水样密度影,肾前筋膜增厚46例;假性囊肿13例;脓肿1例;胰体内斑点状钙化影5例。

3 讨 论

3.1 发病原因

AΡ是一种自身消化性疾病,病因和病变形成机制及病理特点复杂,发病原因主要有胆石症、大量饮酒、高脂餐等。AΡ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检血液或尿淀粉酶的检查。目前AΡ影像学CT是主要的检查方法。

3.2 CT表现

胰腺弥漫性增大以及局限性增大,这是由于胰腺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以及血管通透性增加,胰腺水肿所致。因为正常胰腺的大小有很大差异,所以对轻度弥漫性肿大,确诊会有困难,因而CT表现正常不能排除本病;胰腺内的低密度坏死是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特征性表现,也是临床判断病情严重性的指标之一。现在公认的CT诊断AΡ坏死标准为在做静脉对比剂增强扫描时胰腺实质出现明确局限性或弥漫性不强化区。胰腺坏死的程度直接影响到AΡ的严重程度及预后。AΡ出血,当胰腺内出现高于正常或从大低密度转变为高密度,表示有出血丛存在[3];AΡ扩散,首先直接影响周围脂肪组织,脂肪组织炎症时密度增高,脂肪组织内条絮状高密度影。炎症加重往往伴有腹膜后积液和肾筋膜的受累,主要表现为左侧肾前间隙、肾周间隙及肾后间隙积液,肾前筋膜的增厚,肾前筋膜增厚为胰腺炎的重要标志,在胰腺本身改变不明显时,即可出现肾前筋膜的增厚,但它并非AΡ的独有特征,也可见于其他后腹膜病变;假性囊肿是AΡ常见并发症,主要是由于渗出液体未能及时吸收,被纤维结缔组织包绕所致。位于胰内或胰外,其囊壁是由炎性纤维组织增生所生成,或(和)大网膜,而没有胰腺上皮细胞覆盖,无真正意义上的包膜,其囊内衬无完整上皮,也无分泌功能,所以称之为假性囊肿。本组病例13例伴有假囊肿形成;脓肿的形成:脓肿是AΡ病程晚期危险的合并症,病死率高,文献报告约有10%的AΡ合并感染发生脓肿。本组中只有1例,可能与统计误差有关。CT鉴别假囊肿和脓肿的有一定困难,最可靠的征象是局部出现气体泡,但只有30%~50%的脓肿有此征象[2],故如无气体出现,也不能排除脓肿;钙化,胰腺出现钙化要区分胰管、血管钙化,或胰管结石,胰管结石是慢性胰腺炎之表现,本组中有5例,其中4例有慢性胰腺炎病史。

3.3 CT检查对急性胰腺炎的价值

AΡ的临床严重性与CT显示的病变形态范围有相互关系。CT征象愈多,临床表现就愈重,其预后亦愈差。CT扫描对组织密度变化较为敏感,因此CT扫描能为诊断急性胰腺炎提供可靠指标,它能客观精确地反映出急性胰腺炎病变部位、病变范围以及病变治疗的变化情况和有无并发症。所以说,CT检查能为临床早期及时有效治疗提供有重要价值的诊断依据,并且能密切观察经过治疗后,病变的变化情况,对预后评估有重要诊断价值。

总之,CT对AΡ的诊断敏感性高,它不仅可以显示胰腺肿大、坏死、出血,还能够显示胰外的腹腔、腹膜后腔以及肾筋膜的受累情况,并能够很好地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1]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02.

[2] 周康荣.腹部CT[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107.

[3] 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463.

R576

B

1671-8194(2014)10-0107-01

猜你喜欢
坏死性筋膜脓肿
禽坏死性肠炎和冠状病毒性肠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三焦“筋膜”说——从筋膜学角度认识三焦
儿童坏死性肺炎46例临床分析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腔内悬吊联合置管引流治疗瘘管性脓肿
肉鸡坏死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50
细菌性肝脓肿64例诊治分析
手足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预防及切开减张术后的护理
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皮瓣修复足背部软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