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髂腰动脉蒂骼骨瓣椎间植骨2例报告

2014-01-25 15:01:51杨俊茹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4年4期
关键词:髂骨椎间植骨

王 涛 杨俊茹

(辽宁省开原市骨科医院骨科,112300)

·病例报告·

带髂腰动脉蒂骼骨瓣椎间植骨2例报告

王 涛 杨俊茹

(辽宁省开原市骨科医院骨科,112300)

文章介绍2例带髂腰动脉蒂骼骨瓣椎间植骨病例。

椎间植骨;骼骨瓣;病例报告

对于椎骨间隙感染,手术无疑是有效的治疗手段。然而,手术清除感染组织后,为了确保骨骼融合紧密和促进愈合,往往需要植入部分游离骨块。然而,对于植骨而言,血运充分是植骨成活的关键,植入带有部分血管组织的骨块无疑具有明显的优势。2010年10—12月,我科采用带髂腰动脉蒂的髂骨移植,治疗椎间感染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1.1.1 病例1 患者男,38岁,以“腰部疼痛50 d”为主诉来诊。腰椎磁共振(MRI)与骨发射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ECT)检查后,诊断为腰4~5椎间隙感染。手术探查过程中,见椎间盘坏死并有脓液溢出,留取部分脓液送检细菌学检查,回报为金葡菌感染。后彻底清除感染病灶,取带髂腰动脉蒂的髂骨,行椎间植骨术。植骨完毕后逐层缝合。

1.1.2 病例2 患者女,36岁。以“腰部疼痛1个月”为主诉人院。X线检查示:腰5骶椎椎体邻缘破坏.腰椎MRI提示:腰椎结核。后行手术探查。术中快速病理切片诊断为腰椎结核。彻底清除病灶后,取带髂腰动脉蒂的髂骨,行椎间植骨术。植骨完毕后逐层缝合。

1.2 手术方法 采用腰椎手术常规入路。逐层解剖,保护重要组织结构。完全显露病灶区域后,留取部分标本送病理检查。在相邻椎体间凿成骨槽备用。在骨盆内侧壁、髂肌中线后侧肌间找出髂腰动脉的髂支,沿其解剖血管蒂达髂嵴中部,并结扎沿途分支。在血管蒂两侧切开骨膜,按设计切取髂骨,形成带血管蒂的髂骨块,此时见骨块截面渗血活跃。分离腰大肌后侧形成较宽遂道,将骨瓣引至受区,嵌入椎体骨槽内。冲洗伤口后,逐层缝合封闭创面。

2 结果

3个月后复查腰椎MRI,本组两例患者骨性融合良好;对比术前影像学检查,病灶无复发。

3 讨论

上世纪70年代,带血管蒂的骨移植技术之间成熟,并且在临床逐渐推广。带血管蒂骨移植可以提供相对丰富的血运,并且可以带有部分骨膜和肌肉组织,成活能力和抗感染能力强,植入后骨融合速度快;而传统的游离骨块移植,由于其爬行替代过程较长,生理愈合慢。

手术时应注意:①彻底清除病灶。由于椎体间感染往往是慢性过程,存在椎间组织变形、坏死,骨质破坏,并且存在炎性肉芽组织生长。因此,只有彻底清除病灶才能做到预防感染复发,避免植骨失败。如果术中发现积液较多,可以考虑留置闭式引流。②血管蒂侧骨面应位于椎体表面。③骨瓣转位中血管蒂不得扭转,防止血运不畅。④建议植入骨瓣略高于骨槽,这样植入后骨组织较为紧密,可以避免使用内固定。⑤术中注意保护股神经、闭孔神经等组织。

我们的体会是:带血管蒂骨瓣转位治疗骨缺损或用作植骨,具有骨端愈合快的特点,而对于感染病灶清除后行椎体植融合术,还具有增加抗感染的能力。使用本术时手术操作在椎体病灶清除的同一切口内,操作与取材十分方便,血管蒂长,转位植骨简便可靠,是下位腰椎间植骨的理想方法。

1672-7185(2014)04-0018-01

10.3969/j.issn.1672-7185.2014.04.011

2013-10-30)

R68

A

猜你喜欢
髂骨椎间植骨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Beagle 犬髂骨嵴解剖及取骨术
骨盆尤文氏肉瘤/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影像征象与临床病理对照分析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外医疗(2015年16期)2016-01-04 06:51:36
多孔钽棒联合植骨治疗成年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游离髂腹部(髂骨)皮瓣的血管分型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一期复合植骨外固定架固定、VSD引流治疗Gustilo-Anderson Ⅲ型骨折的临床观察(附8例报告)
中药结合植骨内固定治疗胫骨骨不连2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