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雪梅,周云芳,李慧竹,叶菊芬
(1.丽水市人民医院儿科,浙江 丽水;2.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浙江,丽水 323000)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化脓性细菌经咽鼓管入侵中耳,引起急性化脓性病变,多见于儿童[1]。主要临床特点为全身症状较成年人重,常有高热、体温可高达40 ℃以上,脉速甚至可出现惊厥,常伴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婴幼儿因诉说不清耳朵疼痛及不适感,常表现为哭闹不安、夜啼、摇头抓耳;检查可见外耳流出脓臭性分泌物,多伴有听力下降。感染如未能及时或有效治疗可转为慢性且反复发作,严重者可并发颅内外感染[2]。我们应用双料喉风散联合西药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30例,获得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所观察病例均系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丽水市人民医院儿科门诊与五官科门诊并符合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诊断标准的患者共6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在1~12岁,平均年龄5.6岁;病程2~7 d,平均4 d;有发热者3例,呕吐者5例,腹泻者2例,贫血者1例;首次发作者12例,2次以上发作者18例。对照组31例,男15例,女16例,年龄在1~12岁,平均年龄5.8岁;病程2~8 d,平均4.5 d,有发热者2例,呕吐者3例,腹泻1例,贫血者1例。首次发作者14例,2次以上发作者17例。经统计学处理,2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入选病例均符合2010年3月第2版《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1]制定的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诊断标准,有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额镜耳道检查,在穿孔前,全鼓膜极度充血,标志消失,向外膨隆;穿孔后,常见自穿孔搏动样溢脓。听力检查为传导性聋,如乳突受累,耳后乳突红肿、压痛。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肝胆火热证诊断标准[3]:急性发作、耳深部痛、头痛、听力下降。发热、面红目赤、小便黄赤。检查见鼓膜充血、穿孔,流脓较多,舌红、苔黄、脉弦数。
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者纳入观察对象。排除标准:中医证候属脾虚湿困型、肾阴亏虚者;有严重的颅内并发症,如硬脑膜外脓肿、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脓肿、化脓性脑膜炎者; 对双料喉风散过敏者;合并肝、肾、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
2组均给予头孢克洛分散片30 mg/kg/d(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117),分3次服用,连服1周;全身症状严重者先给予静脉滴注头孢呋辛100 mg/kg/d(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进口药品注册标准H20080174),分2次给药,同时给予支持治疗,连用3~5 d,再给予头孢克洛分散片序贯治疗,总疗程7~10 d。治疗组加局部喷敷双料喉风散(广东嘉应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4020314),每次1喷,每日3次,每次喷用前用棉签蘸取生理盐水清洗耳道后再喷药,连用1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加用3%的双氧水(广东南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44024859)将耳朵清洗干净,再用棉签拭净,每日3次,连用1周为1个疗程。
通过观察患儿症状(发热、呕吐、腹泻)、体征(外耳流出脓性分泌物)1周后到五官科行额镜耳道检查及听力检查,综合判断疗效。疗效评定标准:治愈:耳内流脓停止,鼓膜穿孔愈合,听力明显改善;好转:耳内流脓减少,听力改善。统计各组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并计算2组痊愈患者在半年内的复发率。
临床痊愈:7 d内主要症状、体征消失,五官科检查治愈;显效:7 d内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好转,五官科检查明显好转;有效:7 d内主要症状、体征有好转,五官科检查有好转;无效:治疗7 d内主要症状、体征均无改变或加重,五官科检查无好转或更严重。
治疗组临床痊愈者16人,显效者9人,有效者2人,无效者3人;对照组临床痊愈者10人,显效者6人,有效者5人,无效者10人。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率分别为治疗组(90.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痊愈患者半年内复发1例,复发率6.3%,追查复发原因为该患儿有反复溢乳病史,后经中药调理溢乳停止,用同法治愈中耳炎后未再复发。对照组痊愈患者半年内复发5例,复发率50.0%,其诱发原因有溢乳者2例,上呼吸道感染者2例,腹泻者1例。2组痊愈患者半年内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儿童较为多见,主要有其解剖生理原因:其一小儿咽鼓管较短且峡部较宽,管腔相对较大,而咽口位置较低,造成管之走向似一直线,与水平面交角仅为10 ℃,接近水平位,因此鼻部和咽部的分泌物、细菌等微生物比较容易经此侵入中耳;其二小儿机体抵抗力差,各种上呼吸道传染病均易感染,如猩红热、麻疹、百日咳等;其三小儿咽部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常因反复感染而增生肥大,扁桃体隐窝、腺样体沟裂均可隐藏病毒与细菌,使得与其毗邻的中耳易遭感染;其四小儿中耳局部的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全,防御能力比较差;其五婴幼儿哺乳位置不正确,或乳汁流出过猛而小儿来不及吞咽,乳汁从咽鼓管流入中耳[1]。其主要病理变化是鼓室黏膜极度充血、水肿,渗出增加,继而化脓感染扩及咽鼓管、鼓窦及乳突。致病菌为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传统治疗方法单纯采用西医治疗,且治愈较低,半年内复发率也较高。头孢克洛[4]分散片为广谱半合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敏感,其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抑制上述细菌生长;头孢呋辛[4]是一种杀菌性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可抵抗大多数的β-内酰胺酶,并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有效。
在小儿耳部疾病中,多见于耳心疼痛或耳内流脓,多为肝胆火炽之聤耳[5]。耳中疼,皆属少阳之热[6]。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中医称急性脓耳是因邪热上犯耳窍、血腐化脓所致,以鼓膜穿孔、耳内流脓为特征的疾病,辨证多属肝胆火热证[3]。中医理论认为本病邪尚在表,以疏风、清热、解毒为主。双料喉风散为传统的中成药,由多种中药组成的青灰色的粉末,包括珍珠粉、人工牛黄、黄连、冰片、山豆根、青黛、甘草、寒水石、人中白(煅)等,具有清热、解
毒、消炎、止痛、生肌作用,且对损伤细胞有恢复功能。方剂中人工牛黄、青黛既清热解毒又有凉血作用,珍珠粉既解毒又敛毒,黄连、甘草清热解毒,黄连又助牛黄泻火与解毒,冰片生肌防腐[7]。外用双料喉风散于中耳,有消肿拔毒、袪腐生肌、辛凉止痛作用[9]。双料喉风散对血管渗出性炎症与通透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对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7];抗菌效价一般都在1∶160左右,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高达1∶640,且局部给药,病灶局部的药物浓度远高于抑菌所需的药物浓度,因此能有效地抑制细菌繁殖[8];林龙[9]等在运用双料喉风散治疗中耳炎方面亦取得较好疗效。赵书策[10]对双料喉风散所试菌种亦证明,散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明显抑菌作用,具有广谱抗菌和较强的抗菌作用。
本结果提示,治疗组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痊愈后半年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治疗组应用双料喉风散有关。痊愈患者避免参加导致鼓室进水的活动如游泳,积极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和呼吸道传染病,减少复发[11]。
[1] 黄选兆, 汪吉宝, 孔维佳.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859.
[2] 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371-2372.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02.
[4] 杨宝峰.药理学[M].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90-391.
[5] 王伯岳,江育仁.中医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74.
[6] 朱文锋,袁肇凯.中医诊断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85.
[7] 徐晓波,徐惠波. 现代方剂药理与临床[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5:1140.
[8] 牛忻群.双料喉风散新用途[J].家庭中医药,2006,13(9):59.
[9] 林龙.双料喉风散的妙用[J].中国民间疗法,2012,20(12):32-33.
[10] 赵书策. 双料喉风散与双料喉风含片的抗菌作用实验[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2):2461-2462.
[11] 高艳薇,刘秋英.微波辐射在小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充血期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3,17(7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