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宁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泌区第一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内蒙古 通辽 028000)
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及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分析
徐 宁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泌区第一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内蒙古 通辽 028000)
目的探讨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及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1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及VAD方案化疗方式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2例患者采用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及化疗治疗后4例患者为完全缓解,6例患者为部分缓解,2例患者为疾病进展;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周围神经症状、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几种。结论给予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及化疗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得到推广及应用。
硼替佐米;沙利度胺;化疗;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属于恶性肿瘤的一种,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患者多为老年人。而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我国的老年人口逐渐增多,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率。临床上通常将化疗作为治疗该病的常用方式,然而传统的化疗方案并未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及临床上对多发性骨髓瘤研究的重视,临床上逐渐将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及化疗治疗应用于该病的治疗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因此,我院为探讨该治疗方式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价值,对接收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且研究结果显著,本次研究的具体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以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例,女性患者7例,患者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为63.2岁;其中初治患者4例,难治复发患者8例;其中IgG型ⅢA期8例,IgG型ⅢB期2例,K轻链型ⅢB期2例;所有患者在行硼替佐米治疗前其中位疾病诊断时间均在4~24个月,平均11.8个月;所有患者既往均接受化疗时间均≥4个月;且本组中2例患者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一次。
1.2 方法:本组12例患者均采用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及VAD方案化疗方式进行治疗,其具体治疗措施为:在治疗第1天、第7天、第10天给予患者静脉注射1.3 mg/m2硼替佐米治疗;并且在治疗的第1~4天给予患者持续静脉滴入0.4 mg/d长春新碱及10 mg/(m2·d)吡柔比星治疗;同时应在治疗的第1~4天、第9~12天,第17~20天给予患者20 mg/d地塞米松治疗;此外,每天还应给予患者口服沙利度胺治疗,1天1次,每晚服用。以28 d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均行2~6个疗程的治疗。治疗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观察。
1.3 疗效判定及不良反应评价:以2006年颁布的多发性骨髓瘤国际统一疗效标准为依据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判定,以患者M蛋白变化情况、骨髓中骨髓瘤细胞量变化情况等为依据将其治疗效果分为五种,即完全缓解、良好部分缓解、部分缓解、疾病无进展、疾病进展。不良反应则以NCI-CTC分级标准进行判定[1]。
2.1 临床疗效:本组12例患者中4例初治患者采用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及VAD方案化疗方式治疗三个疗程后均获完全缓解,8例难治复发患者中4例患者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及VAD方案化疗方式治疗两个疗程后获得部分缓解,2例患者经4个疗程的治疗后获得部分缓解,2例患者经4个疗程治疗后其病情进展,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2.2 不良反应:①血液疾病(骨髓抑制):本组12例患者治疗期间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小板下降、白细胞下降现象发生,其可能是因给予患者VAD化疗方案治疗所致;8例患者出现感染症状,给予其为期3~7 d的输注血小板及G-CSF治疗后患者感染症状均消失。②周围神经病变:本组12例患者中8例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其NCI分级均未达到2级,给予患者B族维生素治疗后患者均明显好转。③本组12例患者中2例患者出现腹泻症状,给予其补液、止泻治疗后患者症状均明显缓解。④4例患者出现带状疱疹,给予其抗病毒治疗后患者均明显好转。
多发性骨髓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主要特征即为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恶性增殖及异常积聚,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患者多为老年人[2]。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的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使得我国的老年人口数量逐渐增加,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3]。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临床上通常将化疗作为该病的常用治疗方式,传统的化疗虽可取得50%~60%的反应率,然而其完全缓解率仍不理想,且该治疗方式起效较慢,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仅为3~4年。而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临床上逐渐将大剂量化疗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中,其可有效的提高治疗反应率及完全缓解率,然而其在老年患者的应用中则有一定的限制[4]。因而,为有效的提高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完全缓解率及治疗反应率,临床上仍需探讨更加有效的治疗方式。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及临床上对多发性骨髓瘤研究的重视,临床上逐渐将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及化疗治疗应用于该病的治疗中,并取得显著的疗效。硼替佐米属于新型蛋白酶体抑制剂的一种,其可选择性的和蛋白酶体活性位点的苏氨酸结合,并且能特异性对肿瘤细胞中硼替佐米特异性抑制蛋白酶体26S亚基的活性进行抑制,从而可有效的降低核因子JB的抑制因子的降解率,而核因子JB和抑制因子相结合后可有效的对核因子JB的活性进行抑制,进而达到抑制由核因子JB介导的细胞因子、E-选择素、黏附分子、血管细胞黏附分子等转录及表达的目的[5]。而且硼替佐米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44、P42途径还有一定的干扰效果,可对p27/Kipl、p21/Cipl等激素抑制剂的积累进行积累,阻止细胞自G1期进入S期,进而达到促进细胞死亡的目的。给予患者常规化疗方案治疗患者通常需1~1.5年才可达到平台期,而硼替佐米的中位显效时间仅需38 d,其起效速度较快,且可有效的克服所中不良预后因素,特别是对克服细胞遗传学异常所造成的不良预后有良好的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4例初治患者经3个疗程治疗后便获得完全缓解;4例复发难治患者经2个疗程治疗后便获得部分缓解,这就表明该药物具有起效快等优点。
总而言之,给予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及化疗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安全性高,可得到推广及应用。
[1] 岑海燕,施文瑜,徐梦麒,等.硼替佐米为主的联合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观察[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4,27(1):61-63.
[2] 王倩,陈冬梅,张宏,等.地西他滨治疗继发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急性髓系白血病1例[J].医药导报,2014,33(1):38-42.
[3] 孙薏,颜斌,钟国成,等.环磷酰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免疫效应和疗效评估[J].西部医学,2014,26(1):40-42.
[4] 邹彬,石庆之.热休克蛋白90抑制剂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13,34(23):3682-3684.
[5] 黄妙儿,刘鹏,观美华,等.亚砷酸联合反应停、维生素C治疗难治性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6):50-52.
R733.3
B
1671-8194(2014)29-01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