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志,李晓锋,王拥军,施 杞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 200032;2.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上海 200032)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骨伤科临床常见病、疑难病,病情反复,缠绵难愈,不仅给患者带来躯体上的痛苦,而且造成心理上的折磨,同时两者又互为因果、相互影响,使得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更为棘手[1]。上海中医药大学施杞教授从事中医骨伤科临床已有50载,从心身着手治疗膝骨关节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中医学认为,人不仅是一个生物的人,更是一个自然的人、社会的人。人不能脱离自然和社会环境独立相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种种变化必然要影响到人的生理、心理变化。心理与生理的关系即为心身关系,而心身关系的本质是“形神合一”,即形体与精神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张介宾云:“形者神之体,神者形之用。”故心理健康必以生理健康为基础,要维护心理健康必须强调躯体无病痛。而反过来心理问题也可以影响生理健康,所以要想保持生理健康,又必须强调心理无障碍[2]。两者无矛盾,并不对立,只有追求心身和谐才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天年”。
《内经》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精神不进,意志不治,病乃不愈”,说明精神状态对疾病的发生、治疗和康复都有重大影响。情绪状态与膝骨关节炎的关系亦十分密切,消极心理状态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理活动状态,造成膝关节功能的异常,长期可引起平衡失调,从而导致膝骨关节炎的发生[3]。患病之后形体不适,妨碍日常生活起居,不可避免地出现情绪波动、烦躁不安,进一步加剧心理不平衡,从而陷入“心理-生理-病理”严重失衡的恶性循环中,导致病情发展,并影响到膝骨关节炎的治疗与康复。所以,施杞主张在治疗膝骨关节炎时,既要针对性地治疗患者的病痛,又要重视患者心理的治疗,心身同治才能达到形神合一从而收到功效[4]。
临床上大多数膝骨关节炎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失眠,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导致体力与精力下降,精神萎靡,头昏脑胀,心烦易怒,记忆力衰退,病人苦不堪言。同时,因为患者整日精神不振、心神不宁,使机体对药物的反应迟钝,导致药石无功,从而引起疾病缠绵难愈。所以对于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改善患者的睡眠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睡眠不好的膝骨关节炎患者,施杞多以补气养血、宁心安神为法,尽收改善睡眠之功。偏气虚者,症见心烦不寐、多梦易醒、心悸健忘、遇事善惊,伴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脉弦细,常给予归脾汤加减治疗。偏血虚者,症见多梦易醒、心悸健忘、遇事善惊,伴头晕目眩、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常给予酸枣仁汤加减治疗。而对于气血两虚者,常给予天王补心丹加减治疗,以大补气血、养心安神。此外,在治疗膝骨关节炎时善用夜交藤、炒枣仁这一对药。其中炒枣仁能补养心血而安神定志,常用于血虚不能养心而致心烦不眠;夜交藤系何首乌之藤蔓,因其入夜藤则交合,故名夜交藤,有养血安神、交通心肾之功,适用于阴虚而阳旺所致的虚烦不眠,两药合用加强养心安神作用[4]。
情志是人们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心理活动。情志失调特别是情志抑郁,可造成气血郁滞、五脏六腑、上下内外失于调和而发病。正如朱丹溪所曰:“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生诸病,多生于郁。”情志不畅,郁而不伸,意欲不遂,可引起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肝气郁滞,其病在气,但随着病性的发展,其病机亦发生变化[5]。气郁可引起血、痰、火、湿、食郁等,而后者又可影响气机的升降运动导致气郁加重,造成恶性循环,使疾病错综复杂。
临床上,膝骨关节炎患者由于受到反复发作的疼痛、头晕、麻木或行走困难等困扰,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起居,加上平时遇到工作和学习的不良事件,使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抑郁情绪反应,以致于疾病常因此而发生异端,使之症状转化,变证百出。故膝骨关节炎无论起于内还是伤于外,均可因不良情志的异常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气血、脏腑的功能,形成已病机体的非良性循环,改变常态的病理修复过程,终致轻疾延缓、重病遭难,直至“喜怒不节,生乃不固”。所以,施杞认为对于膝骨关节炎的治疗须注重患者心理情绪反应的调节,治以理气疏肝为主,给予越鞠丸、柴胡疏肝散、逍遥散、丹栀逍遥散及郁金、佛手、香橼等方药加减治疗,使气机顺畅、肝气条达则病人心理反应和精神障碍也就消失了。
膝骨关节炎的治疗周期相对较长,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尤其是在治疗一段时间后效果不好时,加上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中难免会遇到阻力、碰到障碍或受到干扰等状况, 以致于往往会表现出异常情绪。这些情绪状态不仅给患者心理上造成消极作用, 同时也影响到形体功能的恢复。每见于此,他即以言语疏导,与患者耐心交谈,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解除其各种顾虑和消极心理状态。从治疗和预后看,如果患者心情开朗,积极配合治疗,往往能收到较好的疗效,反之效果一般很差。施杞时常告诫我们要理解、同情、关怀病人,给病人以安慰,帮其认识病情,助其树立信心,取得病人的配合,这样才能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进而更好地治疗疾病。
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整体,强调“精、气、神”的协调和统一,但调“神”之法即心理治疗,往往被临床医师所忽略。在膝骨关节炎的治疗中,施杞强调医其身并治其心,心身同治,方为上工。
参考文献:
[1] 高翔, 吴弢, 莫文, 等. 施杞治疗膝骨关节炎经验[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1, 26(10): 2294-2295.
[2] 马云枝, 左庆选. 从气血论治失眠经验初探[J]. 中医研究, 2007, 20(2): 49-50.
[3] 李晓锋, 叶秀兰, 王拥军. 施杞运用膏方治疗慢性筋骨病经验[J]. 中医杂志, 2012, 53(18):1543-1545.
[4] 李晓锋, 王拥军, 叶秀兰, 等. 施杞教授运用膏方治疗慢性筋骨病的经验[J].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12, 10(6): 701-706.
[5] 赵志付, 熊抗美, 刘国, 等. 刚柔辨证的中医心身医学研究[J]. 天津中医药, 2003, 20(4): 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