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例人工结肠瓣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2014-01-25 13:14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7期
关键词:低位肛门结肠

梁 波

(山东省荣成市中医院肛肠科,山东 荣成 264300)

12例人工结肠瓣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梁 波

(山东省荣成市中医院肛肠科,山东 荣成 264300)

目的探究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人工结肠瓣对患者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全系膜切除(TME)的方法行低位保肛术,并应用人工结肠瓣技术。术后观察患者的排便次数、排便感觉等指标以评价肛门功能。结果12例患者均成功行低位保肛术并应用人工结肠瓣,手术过程无异常状况发生;术后随访发现,所有患者排便次数均减少,大便控制力增强,窘迫感缓解,肛肠功能均有所提升。结论人工结肠瓣的应用有利于提升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肛门的功能。

人工结肠瓣;低位直肠癌根治术;肛门功能;低位保肛术

随着现在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和居住环境等因素的不规律导致了癌症的发病概率逐年上升。直肠癌是临床多见的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其中低位直肠癌(腹膜折返以下)约占全部直肠癌的75%左右[1]。现代医疗水平的提高使早期发现的低位直肠癌通过低位保肛术一般可以根除,减少手术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不利影响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重要问题。目前有学者主张行结肠J型贮袋吻合解决术后排便次数增多、排便急迫感、轻度失禁等前切除术后综合征,但由于吻合口增多及贮袋制作中直线型切割闭合器的应用,增大了术后吻合口漏的风险,并增加了手术费用,且存在约26%的失败率[2],探求新技术来减缓术后综合征是肛肠外科医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故本次研究对我院1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根除术并应用人工结肠瓣技术,通过随访,探求人工结肠瓣对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样均为在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来我科就诊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共收集到病例12例,其中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4例,患者年龄在45~69岁,平均年龄为56.61岁。所有患者均否认具有其他重大疾病病史,否认有既往有直肠、肛门手术史。12例患者均经过肠镜检查确诊为低位直肠癌,大体分型为:浸润性4例、溃疡性2例、隆起型6例;组织学分型:高分化型4例、中分化性7例、低分化型1例;Dukes分期结果:A期患者2例、B期患者8例、C期患者2例。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经过术前常规检查均未发现手术禁忌证表现,可以进行手术。由于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恢复快等优势,且对比开腹手术而言,二者的手术效果并无显著差异,故本次手术优先采用腹腔镜手术方法。其中10例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有2例患者因为肿瘤较大等原因影响手术视野而采用开腹手术。

手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取改良截石位。腹腔镜手术患者在脐部置观察孔,同时根据患者病变部位置4~5个操作孔,采用Mile或Dixon手术。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均均采用全系膜切除(TME)的方法来切除直肠肿瘤。肿瘤切除之后,充分暴露Douglas窝以及盆腔,在肿瘤下方3 cm左右处横断直肠,残端通过荷包缝合或闭合器闭合,然后将适当长度的肠壁在距离吻合口上端大约5 cm以及10 cm两处进行横行折叠约1/3周,缝合间断层,确保前一处缝合针数少于后一处,一个人工结肠瓣便形成了。

1.3 疗效评价

观察手术过程中患者是否出现出血、感染、死亡等异常状况,以此评价手术对患者的影响。同时对12例患者术后进行1~6个月的随访,术后1个月之内要求患者每周复查1次,1个月之后要求每月复查1次直至随访结束。观察患者在手术之后大便次数、大便失禁情况以及排便紧迫感的程度,以此来评价人工结肠瓣应用于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对患者术后的影响。

2 结 果

2.1 手术结果

12例患者均成功行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无死亡,手术过程中无出血和切口感染发生、无闭合口狭窄和漏等异常情况的发生,术后无性功能障碍和排尿功能异常。

2.2 随访结果

随访过程中,对患者症状陈述的记录结果显示:12位患者24 h排便次数均维持在1~3次之间,大部分患者稳定在2次之内,排便的控制力有所增强;同时,排便过程中患者紧迫感大有减轻;所有患者均未有明显便秘和大便失禁的情况发生。

3 讨 论

直肠癌属于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消化系统癌症中占第2位,而大部分的直肠癌属于低位直肠癌。在我国,低位直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位于恶性肿瘤致死原因的第5位[3]。随着当今医疗水平的全面提高,低位直肠癌的手术切除率有了很大的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得到了保障,但患者术后普遍存在排便次数多、有紧迫感、便秘或失禁等术后综合征,严重的困扰着术后患者的正常生活。目前,术后保留患者的肛门功能、排尿功能以及性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成为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研究热点。

想要探究针对术后综合征的防治方案,首先必须要明确患者出现术后综合征的原因。参考文献我们可知造成患者术后出现肛门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为:直肠储存粪便的壶腹被切除,导致术后新建直肠的容量明显下降;直肠切除后直肠瓣的丢失;直肠部位神经反射系统的损伤,肛门括约肌短时间受损伤等[4]。IME在手术中的应用大大改善了直肠部位神经的功能以及肛门括约肌的功能。自Heald等首次提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后,该项技术已作为一种原则广泛用于直肠癌根治手术中,其原理是直肠存在着完整的系膜,由盆筋膜脏层包绕直肠周围的脂肪、血管、淋巴和神经组织形成,直肠癌向周围的扩散绝大多数不超出这一范围[5]。所以目前来说说,如何改善直肠容量,恢复直肠瓣的功能成为问题的关键。

本次研究的12例患者在采用TME技术通过腹腔镜或开腹手术完成对肿瘤的切除后,均在吻合口上端通过折叠和缝合手段形成人工的结肠瓣。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使人工结肠瓣达到了直肠瓣的作用:既延长了粪便在肠道中的通过时间,减少了患者排便次数,又缓冲了粪便对直肠壁的冲击,缓解了排便时患者的紧迫感;另一方面相对于传统的结肠手术来说,应用人工结肠瓣技术耗时短、费用低,缓解患者的经济压力,同时手术过程中和术后有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低,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医师在临床中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应用。但是,人工结肠瓣目前的应用也并非十分完善,其在改善肠容量中起到的作用较为低微,还需要肛肠外科大夫们继续努力完善其在手术中的作用。

4 结 论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的手术均获得成功,未有异常情况发生;同时术后随访发现,患者的症状均有所减轻,肛门功能显著提高,大大改善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说明,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采用人工结肠瓣技术是有效并且可行的,一定程度上值得推广应用,但由于本次样本数量较少,想要更加深入了解人工结肠瓣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还需要不懈地深入研究。

[1] 李坚,张阳德,龚连生,等.侧方淋巴结清扫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11):3141-3145.

[2] 平洪,赵海剑,左洪生.人工结肠瓣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2,18(1):28-29.

[3] 郭京,祖国.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治疗进展[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0,32(6):724-727.

[4] 马明,王海红.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现状与进展[J].医学综述, 2012,18(4):553-555.

[5] 平洪,赵海剑,左洪生.人工结肠瓣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J].结现代肿瘤医学,2007,15(7):1019-1021.

R735.3+<7 文献标识码:B class="emphasis_bold">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4)17-0165-027 文献标识码:B

1671-8194(2014)17-0165-02

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4)17-0165-02

猜你喜欢
低位肛门结肠
肛门瘙痒如何治疗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提壶揭盖法论治热结肠腑所致咳嗽
改良肛门镜治疗妊娠合并尖锐湿疣的效果评价
预计2020年油价将低位震荡
枣树低位截干萌枝嫁接新技术
上半年磷复肥市场低位运行
利好不足下半年尿素市场仍将低位震荡
肛门瘙痒不能挠
卫生纸也能治疗肛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