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萍
(山东省章丘市明水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50200)
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
马丽萍
(山东省章丘市明水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502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由于椎间盘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造成腰腿痛或坐骨神经痛的常见病[1]。临床上以L4~5和L5~S1的腰椎间盘最易发生病变。多发生于青壮年,以男性为多。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上多采用非手术治疗,护士应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我院推拿科在2013年1~9月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2例,均采取非手术治疗,同时给患者全面而有针对性的护理,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男98例,女64例;年龄18~69岁,平均36岁。均经CT检查,以腰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以中医药治疗为主,通经脉,行血气,壮筋骨,配合按摩、推拿、微波治疗仪及中药熏蒸机治疗,以理疗和药物等辅助治疗,增强患者肢体的肌力,恢复关节活动度。急性期绝对卧硬板床休息,慢性期注意劳逸结合及半导体激光照射以活血消肿,康复期注意腰背肌功能锻炼[2]。
1.急性疼痛期护理:由于神经根受到各种刺激而充血、水肿,常表现出剧烈、放射性的腰腿痛。此期的目标为减轻痛苦。
绝对卧床休息:急性期患者应卧硬板床休息2~3周,减轻腰椎负担,避免久坐,促进局部炎症吸收,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减轻疼痛。护士帮助患者做好基础护理。保持病房的清洁安静,空气清新,规律饮食,多饮水,多食新鲜易消化食物,忌生冷辛辣饮食。患者卧床休息期间应注意保暖,以防受凉。
指导患者正确上下床。患者应平卧硬板床上,每次保守治疗后应采取低枕高腰位(腰部垫高10cm,以感觉舒适为宜),挺腰后再翻身,以保持腰椎的稳定性,健侧下肢先着地,然后患肢着地,最后直腰站立,上床时顺序相反。
指导患者仰卧位时屈曲双膝、双髋可明显缓解疼痛。疼痛剧烈时可适当使用非甾体抗炎止痛药,止痛药应在饭后30min服用,每日3次,以减少胃肠道的刺激。病人疼痛缓解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使用腰部保护用具腰围,注意避免腰部突然受力。
心理护理:急性期患者由于疼痛剧烈,活动受限,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治疗心切急躁,担心病情发展,容易产生恐惧心理,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长期的痛苦折磨使患者失去了生活的信心。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多做解释工作,详细讲解疾病知识,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帮助患者放松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使治疗和护理收到最好的疗效。
2.缓解期护理:以巩固治疗为主,以尽快恢复正常的功能活动和减少复发为目标。
理疗的护理:通过半导体激光及微波机敷中药照射治疗达到活血化瘀,疏通经络,减少腰椎间盘的内压,扩大椎管容量,减轻对神经根刺激或压迫的疗效。
中药熏蒸:利用配制好的中草药经煎煮产生中药药气,并送至熏蒸舱,通过全身皮肤、穴位孔窍吸收渗透,镇痛、消炎、杀菌,从而达到治疗作用。注意保持药物温度在40℃左右,不宜过高或过低,过高易烫伤腰部皮肤,过低则达不到热敷效果。同时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3.恢复期的护理:以功能锻炼为主,由于长期卧床,患者活动量减少,加之神经根受压,导致肌营养不良,因此恢复期的功能锻炼尤为重要。
腰背肌功能锻炼:我们采取发放宣教资料和进行具体示范等方式指导病人行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飞燕点水法锻炼腰背肌功能,每天3~4次,每次20~40节,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选择适宜的动作和运动量,由慢到快,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增加运动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自体牵引:双膝跪于床上,臀部坐在足跟部,双手放在膝前,两臂带动上身顺床面尽力前伸,同时臀部用力后坠,保持以上姿势5min,然后放松,重复此动作3~5次。
饮食调理: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有规律,多卧床休息,注意保暖。禁烟酒,忌食肥甘厚味,苦寒生冷食品,多食滋补肝肾的食物,如动物肝、肾、羊肉、大枣等。
4.出院指导:注意休息和腰部保暖,避免受寒受风,保证充足睡眠;进食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增加钙的摄入,必要时按医嘱补钙;保持良好的心情和正确的站姿、坐姿、卧姿、劳动姿势;卧硬板床,避免长时间坐位、低头、弯腰、旋转扭腰、过度劳累和重体力劳动,要不断变换姿势,固定姿势不超过30min,要防止腰部扭伤;正确使用腰围,腰围不能过紧,不能直接接触皮肤,佩戴时间不超过1个月,以免腰肌萎缩无力;坚持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提高腰椎的内在稳定性,如有不适及时复诊。
本科收治的1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经非手术综合治疗和全面及针对性护理,基本治愈145例,好转9例,无效8例,有效率95.1%。结果表明通过一系列护理措施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帮助患者减轻疼痛,缩短病程,促进康复。
[1]冯天有.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99.
[2]李新聪.3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及护理[J].现代护理,2006,3(2):99.
2013-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