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三联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35例

2014-01-25 09:12朱小马唐玉红王德娇
中国民间疗法 2014年4期
关键词:鼻唇超短波面神经

朱小马 唐玉红 王德娇

(河南省军区医院,郑州 450000)

中西医结合三联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35例

朱小马 唐玉红 王德娇

(河南省军区医院,郑州 450000)

周围性面瘫 中西医结合 三联疗法

面瘫俗称口眼㖞斜、吊线风等,是指突然一侧面颊肌肉弛缓,以口眼㖞斜为主症的病证,其起病突然,每在睡眠醒来时方发觉,无半身不遂、神志不清等症状。西医学根据病变部位把本病分为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两类。周围性面瘫[1]因面神经管内组织急性水肿,面神经受压,或面神经本身的炎症所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损害,称为面神经麻痹。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居多。笔者通过中西医结合,采用电针、超短波理疗、口服药物三联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35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我院2012~2013年门诊就诊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18~51岁,平均31.5岁;病程3~90d,平均12d。治疗组中男性17例,女性18例;年龄19~57岁,平均31.9岁;病程5~100d,平均13d。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2]:①急性起病,病前可有着凉、吹风感冒史。②患侧闭眼无力,额纹消失;口角歪向健侧,患侧鼻唇沟变浅,流涎,鼓腮无力,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残渣滞留于颊部等。③可能出现的伴随症状:舌前2/3味觉丧失,唾液分泌减少,乳突部疼痛,听觉过敏,外耳道或鼓膜出现疱疹。④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周围性面瘫,如小脑桥脑角病变、脑干病变、手术损伤、腮腺病变、格林-巴利综合征等。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口服药物治疗[2]。①口服醋酸强的松片10mg,每日3次,逐渐减量至停药,最多不超过10d。②神经营养药:维生素B1片10mg,每日3次;腺苷钴胺片75mg,每日3次。③ATP 20mg,每日3次;地巴唑20mg,每日3次。10d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观察疗效。

治疗组:①药物治疗同对照组,剂量、时间相同。②超短波理疗[3]:临床设备为广东汕头(DL-CⅡ型)五官超短波治疗仪,发病1周内用无热量,改善神经功能,减少炎症渗出。患者无温热感,氖灯管辉度较弱,电极间隙距离2cm,电压第1档。第二周以后用微热量,改善局部循环,消除炎性水肿。患者有微热感,氖灯管辉度较亮,电极间隙距离1~2cm,电压1~2档。分为太阳与阳白一组,地仓与颊车一组,牵正与翳风一组,每次20min,每日1次。③电针疗法[1]:根据祛风散寒、通经活络的治则,取太阳、阳白、地仓、颊车,加奇穴牵正,疏调局部经气,温经散寒,濡润筋肉;翳风疏解风寒;合谷循经远取,亦有“面口合谷收”之意。人中沟歪斜配地仓透水沟;体弱者配足三里。发病第一周电针治疗要弱刺激,用脉冲波,患者无明显电刺激感;1周后用疏密波,患者有刺激感,治疗时兴奋效应占优势。每次20min,每日1次,均以10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4]:治愈:闭眼好,额纹及两侧鼻唇沟对称,鼓腮、露齿无障碍;有效:额纹及鼻唇沟基本纠正,闭眼及露齿轻度障碍;未愈:额纹及两侧鼻唇沟明显不对称,鼓腮露齿严重障碍。

结果:治疗组35例,治愈28例,有效7例,无效0例,治愈率80%,总有效率100%。对照组35例,治愈19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治愈率54.3%,总有效率85.7%。治疗组总有效率、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中,经脉痹阻,面部少阳脉络、阳明经筋失于濡养,以致肌肉纵缓不收而发[1]。西医学认为,本病多因风寒导致面神经血管痉挛、缺血、水肿,使面神经受压,神经营养缺乏,甚至引起神经变性而致病,亦有因病毒感染引起非化脓性炎症所致。周围性面瘫早期及时治疗是关键,病程越短疗效越好,且内治外治并用比单用一种方法疗效为优。

在治疗周围性面瘫的过程中,早期应用药物[2]醋酸强的松可以有效控制茎乳突孔内神经管炎症、水肿,减轻对面神经的压迫。维生素B1、腺苷钴胺、ATP补充能量、营养神经,促进面神经恢复。地巴唑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降低外周阻力,改善神经营养供应。超短波理疗早期无热量改善神经功能,减少炎症渗出;中后期微热量,改善局部循环,消除炎性水肿。电针祛风散寒,通经活络。中西医结合三联疗法从多个角度治疗面瘫,同时起到了消炎消肿、营养神经、温经散寒、行气活血、化瘀通络的目的,临床疗效显著增强。

需要强调的是:面瘫初起面部宜注意避免风寒侵袭,外出时可戴口罩、眼罩等。眼睑闭合不全者,每日可点眼药水数次,以防眼部感染;还要注意适当休息,忌房事,不可过度劳累。早期治疗期间可配合湿热敷或自我面部按摩。初起针刺治疗取穴不宜过多,深度宜浅,刺激量不宜过大。本病应早期及时治疗,一般疗效较好,预后也佳,大多数患者可在1个月内完全恢复。治疗期间要注意加强营养,避免辛辣、寒凉刺激性食物。中西医结合“三联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病程短,痛苦小,值得推广。

[1]轮新,李万瑶.现代针灸临床集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1.

[2]程丑夫,王钟林.现代中西医结合实用内科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1.

[3]陈景藻.现代物理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31.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2013-11-06)

猜你喜欢
鼻唇超短波面神经
超短波联合穴位按摩治疗Ramsay-Hunt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打败鼻唇沟 恢复年轻光彩
超短波在TMD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机载超短波电台邻道干扰减敏特性建模与评估
面神经畸形人工耳蜗植入围手术期处理
鼻唇沟双叶皮瓣在鼻翼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