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患者为镜

2014-01-25 09:06陈锦森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仁心医生群众

陈锦森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航埠镇中心卫生院,324014)

·读者·编者·

以患者为镜

陈锦森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航埠镇中心卫生院,324014)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其中“照镜子”既是关键步骤,又是重要方法,目的是为了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为“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作准备。作为医生,服务的对象是患者,工作是否认真、用药是否合理、态度是否和蔼、病情是否好转,直接关系到患者是否满意。故,医生要以患者为镜,从患者身上照出自身的问题与不足。

古人云:“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容,镜于人则知吉凶,人视水见行,视民知治否”。大意是说:用水作为镜子,可以照见自己的行状,用百姓作镜子,则可照出治理情况如何。今天,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医生要遵循“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理念,认真做到“三好一满意”。同时,医患关系是否融洽,也是检验每一位医生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尺。

以患者为镜,照是否常接地气。基层医生,是健康的守门人,是疾病预防保健的中坚力量,是防止慢性病“河水泛滥”的忠实守卫者。工作是否认真、宣教是否执行、随访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健康。故要常串户、进家门、接地气。与群众交流,不能居高临下、装腔作势,不能走马观花、敷衍了事,不能心不在焉、左顾右盼。与群众沟通要心贴心,拉家常。要学会倾听、懂得尊重。这样群众才会认可你、信任你。如此接地气、勤沟通,群众才能把你当“自己的人”,听得进你讲的话,慢病宣教才有力度,改变群众的不良嗜好才能有成效。

以患者为镜,照是否医德仁心。医学最高尚之处是要有救人助人、不计索取的精神,救患者于水火之中,解众人于悬倒。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说过:“若有疾厄来求救者,医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烦,若己有之,身心凄怆,勿避险,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行迹之心。”这些论述在今天看来,依然闪现着高尚的医德仁心,与西方希波克拉底誓言《医学生誓言》相比毫不逊色。作为基层医生,既要做好基本医疗工作,又要做好公共卫生工作,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医生要心怀仁慈之心,要“仁心济仁术”。把患者的痛苦作为自己的痛苦,施以“仁心”好言相慰,施以“仁术”妙手回春。如此方能达到“我愿医者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只照病痛屋”的境界。

以患者为镜,照患者是否满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患者,最关心的问题是——花最少的钱,治好身上的病。我们常对患者说:“你的健康,我的心愿。”基层医院,硬件设备相对简单,但我们要通过“望、闻、问、切”的基本功,发挥自己的专业水准,以及利用现有的设备,认真仔细地为患者作出诊疗,对症下药,不花冤枉钱。遇到问题要不推诿、不冷漠,做好首诊负责制。对不能解决的实际问题,要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并及时与上级医院联系,做好双向转诊制度。要有“急患者之所急、痛患者之所痛”的心境,让来院就诊的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满意。

毋庸讳言,现代社会是“人人都是麦克风”的网络时代,每位患者都是一个响亮的“麦克风”,医生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群众茶余饭后议论的话题。因此,一个医生要想获得群众的满意,唯一的办法就是善待患者。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每一位医务人员在平时工作中,要常以患者为镜,自觉照、经常照,这样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与缺点,才能做到自省、自警、自励,从而树立良好的医生形象,为医患和谐铺开平坦道路。

猜你喜欢
仁心医生群众
最美医生
多让群众咧嘴笑
中国少年仁心大
医者仁心,谱写浓浓“山水情”
用责任和担当诠释“医者仁心”
烈火仁心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医生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