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宇红 曹传明 刘 阳
(1.山东省章丘市机关医院,250200 2.山东省章丘市中医医院 )
2010年1月~2012年12月,笔者应用自拟参芪养心汤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62例,并与西药常规治疗组对照,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所选病例均为我院心内科住院及门诊患者,共124例,诊断符合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与诊断标准》[1]和197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修订的诊断标准[2],并经心电图及心脏生物标志物检查除外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诊断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男40例,女22例;年龄60~86岁,平均69.8岁;病程2个月~5年;属劳累性心绞痛41例,自发性心绞痛12例,混合性心绞痛9例;合并高血压病26例,高脂血症13例,心律失常11例,糖尿病7例,脑梗死4例。对照组62例,男39例,女23例;年龄61~85岁,平均69.9岁;病程1个月~6年;属劳累性心绞痛42例,自发性心绞痛10例,混合性心绞痛10例;合并高血压24例,高脂血症14例,心律失常12例,糖尿病6例,脑梗死3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病人均给予西药常规治疗: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阿托伐他汀10mg,每日1次;硝酸异山梨酯10mg,每日3次。并根据心绞痛发作类型选用β受体阻滞剂及钙离子拮抗剂,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5mg。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参芪养心汤。药物组成:党参15g,黄芪30g,丹参30g,川芎10g,红花10g,赤芍10g,降香10g,郁金10g,炒酸枣仁30g,当归10g,鸡血藤30g,三七粉3g(冲服),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2次,煎液合并,分早晚温服。1个月为1个疗程。加减:阳虚明显加熟附子10g,桂枝10g;偏阴虚加麦冬10g,五味子10g;心烦不寐者加夜交藤30g,龙骨30g;痰浊内阻加瓜蒌15g,薤白10g;血压高者加天麻10g,钩藤20g,白芍10g;血脂高加生山楂30g,何首乌15g;脉结代者加苦参10g,甘松10g。治疗期间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的日消耗量、心电图变化及中医临床症候评分等项目。
疗效评定标准:依据197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修订的“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①心绞痛疗效评定标准:轻度:显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有明显减轻;无效:症状基本与治疗前相同。中度:显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症状减轻到轻度的标准;无效:症状基本与治疗前相同。较重度: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到轻度的标准;有效:症状减轻到中度的标准;无效:症状与治疗前相同。重度: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到中度的标准;有效:症状减轻到较重度有效标准;无效:症状与治疗前相同。②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显效:心电图恢复至大致正常或达到正常心电图;有效:ST段的降低在治疗后回升0.05mV以上,但未达正常水平,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达到25%以上者),或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改善者;无效:心电图基本与治疗前相同。
心绞痛疗效:治疗组显效38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5%;对照组显效26例,有效19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72.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显效27例,改善14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66.1%;对照组显效21例,改善9例,无效32例,总有效率48.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男,72岁,2010年4月16日初诊。既往有冠心病病史6年。近2个月反复发作心前区疼痛,每日发作3~5次,每次持续10~15min,伴胸闷、心悸、气短,多因劳累诱发。体检:BP 130/80 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界不大,心率86次/min,心律齐,未闻及杂音。舌质黯红,苔薄白,脉沉细。心电图示Ⅱ、Ⅲ、AVF、V4、V5、V6导联T波倒置。西医诊断: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为胸痹、心痛,气虚血瘀,心脉瘀阻。治以益气活血,养心通脉。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参芪养心汤。服7剂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每日1~2次,胸闷、气短、心悸好转。守方续服7剂后诸症消失,心电图改善。后以上方加减服1个月,复查心电图恢复正常。随访1年未复发。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好发于老年人。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脏气亏损为主,标实以血瘀、痰浊为多见。本组患者皆为老年,为年老体衰、心气亏虚之阶段,以劳累诱发者多见,劳则气耗,心气虚则无力鼓动血液运行,血脉滞涩,终致瘀血,心脉瘀阻而发为胸痹。气虚血瘀是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最主要的病因病机。故采用以补为通、通补兼施之法,以补养心气治其本,活血化瘀通脉治其标,在治本的前提下治标,在扶正的基础上祛邪。方中黄芪、党参、炙甘草补益心气,使心气旺血行畅;酸枣仁宁心安神;丹参、川芎、红花、赤芍、三七在扶正固本基础上,活血化瘀,通脉止痛;鸡血藤、当归养血活血,通脉而不伤正;郁金为气中血药,佐以郁金、降香行气活血,使气行则血行。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心、化瘀通脉之功,切中病机,标本兼治,故获良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益气活血法能有效提高缺血心肌的抗氧化能力,保护心肌的缺血性损伤,改善左室功能。活血化瘀能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4]。本组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及胸闷、心悸、气短等中医临床证候改善优于对照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1]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1,9(11):75.
[2]陈贵廷,薛赛琴.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1:220-22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41.
[4]黄永生.心血管病临床诊治[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