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测试・
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解析(四)
1.慢性支气管炎偶有轻微咳嗽,少量痰液,采取下列哪项措施最为合适
A.应用抗生素治疗
B.少量镇咳剂
C.应用支气管扩张剂
D.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避免上呼吸道感染
E.应用少量激素,减少气道非特异性炎症
答案:D
解析: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的主要治疗措施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功能,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故选项D为正确答案。其他选项所提及的方法及措施对缓解期的患者是不合适的。
2.关于阻塞性肺气肿,哪一项描述正确
A.经积极治疗可以痊愈
B.其病理改变是不可逆的
C.仅限于肺泡弹性减退与膨胀
D.α1抗胰蛋白酶增加易发生肺气肿
E.肺功能改变主要是肺活量减少
答案:B
解析:肺气肿的病理变化不仅限于肺泡弹性减退与膨胀,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血流供应减少,肺组织营养障碍,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都可发生障碍,因此肺气肿的病理改变是不可逆的。当α1抗胰蛋白酶缺乏还可诱发肺气肿。经积极治疗只能改善呼吸功能,控制其并发症,而就肺气肿本身不可能痊愈。
3.X线胸片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依据,下列哪项不符合
A.可有明显肺气肿或慢性肺部感染疾患征象B.右心室增大
C.肺动脉段突出,其高度≥5 mm
D.右下肺动脉干横径≥15 mm
E.右下肺动脉干横径与气管横径之比≥1.07
答案:C
解析:X线胸片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依据为:除肺、胸基础疾病及急慢性肺部感染的特征外,应有肺动脉高压征,如右下肺动脉干扩张,横径≥15 mm;其横径与气管横径之比≥1.07;肺动脉段突出,其高度≥7 mm;有右心室增大征等。
4.慢性肺心病患者失代偿期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最常见的原因是
A.呼吸性酸中毒时,尿钾排出增多
B.液体摄入量不足
C.大量葡萄糖输入
D.肾上腺皮质激素过多
E.大量应用排钾性利尿剂
答案:E
解析:慢性肺心病患者失代偿期常需给予排钾性利尿剂来缓解右心功能不全的症状,以致排钾排氯过多引起低钾低氯性碱中毒,pH值偏高,BE为正值,发生代谢性碱中毒。
5.支气管哮喘患者剧烈咳嗽后突然出现气急、胸闷、大汗、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等症状,应考虑
A.哮喘大发作
B.急性左心衰
C.自发性气胸
D.肺炎
E.胸膜炎
答案:C
解析:支气管哮喘的并发症之一即为自发性气胸,常由剧烈咳嗽等诱发,伴气急、胸闷、大汗、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等症状,此时应考虑到自发性气胸的可能性。哮喘大发作时多有感染、吸入过敏原等诱因,急性左心衰多有心脏病史,伴咳泡沫痰、端坐呼吸等症状,肺炎和胸膜炎很少会有急性发作的呼吸困难。
6.哮喘发作时,对缓解支气管痉挛作用最快的是
A.茶碱
B.β
2受体激动剂
C.色甘酸钠
D.异丙托溴铵
E.糖皮质激素
答案:B
解析:β2受体激动剂是通过兴奋支气管平滑肌上的β2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增加cAMP的合成,提高细胞内cAMP浓度,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稳定肥大细胞膜,对速发性哮喘作用显著,是缓解支气管痉挛作用最快的药物。
7.支气管扩张患者施行体位引流排痰,下列哪项不正确
A.病变肺应处于高处
B.应引流2~4次/d,15~30 min/次
C.可用生理盐水先作雾化吸入,便于排痰
D.痰量多的患者,应尽快把痰排出
E.排痰时,同时配合深呼吸,用力咳痰,可提高排痰效果
答案:D
解析:体位引流是治疗支气管扩张的重要措施之一。选项A、B、C、E各项中提到的注意事项及方法是正确的,唯有选项D中所指的方法是错误的。因为,痰量多的患者在做体位引流时必须要让痰液逐渐排出,以防痰量过多涌出而发生窒息。故尽快排出的方法是错误的。
8.诊断肺炎链球菌肺炎,以下哪一项化验检查最有价值
A.痰培养可见肺炎链球菌
B.肺实变体征
C.肺部湿啰音
D.X线胸片呈以肺叶或肺段分布的大片阴影
E.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
答案:A
解析:肺炎链球菌肺炎最典型的病理改变是肺实变,常见肺实变体征,X线胸片呈以肺叶或肺段分布的大片阴影,渗出早期还可在并不部位闻及肺部湿啰音,此外,血常规检查可有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但肺炎链球菌肺炎最可靠的诊断标准是痰培养找到致病菌。
9.治疗肺炎链球菌肺炎时,首选的抗菌药物是
A.庆大霉素
B.三代头孢菌素
C.青霉素
D.红霉素
E.四环素
答案:C
解析:肺炎链球菌肺炎是由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一经确诊即应立即开始抗生素治疗,不必等待细菌培养结果。对肺炎链球菌肺炎,青霉素G为首选;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林可霉素和一代头孢菌素。
10.要判断肺结核有无传染性,以下最可靠的依据是
A.结核菌素(PPD)试验呈阳性反应
B.痰中找到结核分枝杆菌
C.血沉增快
D.X线胸片可见钙化点和空洞
E.有发热、乏力等结核中毒症状
答案:B
解析:痰中找到结核杆菌不仅是确诊肺结核的主要依据,而且痰菌阳性还说明病灶是开放的,即具有传染性。PPD试验阳性仅能提示曾感染过结核或接种过卡介苗;X线胸片可见钙化点和空洞仅能说明肺内存在结核病灶,而不能判断是否为开放性病灶;发热、乏力等症状和血沉增快均是不典型症状,提示可能有结核活动,但同样不能明确是否有传染性。
11.引起Ⅰ型呼吸衰竭的常见病因是
A.肺部广泛炎症
B.慢性支气管炎
C.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D.肺源性心脏病
E.上呼吸道阻塞
答案:A
解析:Ⅰ型呼吸衰竭即缺氧性呼吸衰竭,主要见于肺换气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分流)疾病,如肺部广泛炎症、间质性肺疾病、急性肺栓塞等,而Ⅱ型呼吸衰竭则主要是肺泡通气不足所致,因此答案是A。
12.Ⅱ型呼吸衰竭,有严重的二氧化碳潴留,以下哪项变化是不正确的
A.呼吸性酸中毒
B.脑血流量降低
C.肾排泄碳酸氢盐减少
D.意识障碍
E.颅压升高
答案:B
解析:Ⅱ型呼吸衰竭,有严重的二氧化碳潴留,会产生呼吸性酸中毒;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会使脑血管扩张,血流阻力减小,血流量增加,严重时可使脑细胞和间质水肿,导致颅压增高,产生意识障碍。呼吸性酸中毒时,肾分泌碳酸氢根减少,代偿性调节酸碱平衡。因此选项B提示Ⅱ型呼吸衰竭时脑血流量减低是错误的,选项B为本题正确答案。
13.以下支持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的是
A.胸水白蛋白/血清白蛋白<0.5
B.黎氏试验阴性
C.胸水细胞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D.胸水细胞计数有核细胞为50×106/L
E.胸水腺苷脱氨酶(ADA)>45 U/L
答案:E
解析:结核性胸腔积液为渗出性,黎氏试验多为阳性,胸水白蛋白/血清白蛋白多>0.6,胸水细胞计数有核细胞常>500×106/L,胸水细胞计数有核细胞常>500×106/ L,胸水细胞分类以单核细胞为主,胸水ADA>45U/L,漏出液和癌性胸水ADA<25U/L。因此仅有选项E的结果支持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
14.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治疗过程中,进行胸腔穿刺抽液,抽液量应≤1 000 mL/次,是为了避免
A.发生复张性肺水肿
B.发生胸膜反应
C.发生胸痛
D.发生脱水
E.发生感染
答案:A
解析: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患者,在进行胸腔穿刺抽液治疗时,抽液量应≤1 000 mL/次,主要是由于抽液过多过快,使胸腔压力骤减,可发生肺水肿及循环衰竭,即复张性肺水肿。患者出现咳嗽、气促、咳泡沫痰,双肺湿啰音,血氧分压下降,X线显示肺水肿征,此时应予吸氧、糖皮质激素和利尿剂治疗。
15.开放性气胸的病理生理改变,下述哪项错误
A.伤侧负压消失
B.伤侧肺萎陷
C.纵隔移向健侧
D.纵隔扑动
E.伤侧有反常呼吸
答案:E
解析:开放性气胸呼吸时,外界空气经伤口进出胸膜腔,使伤侧胸膜腔负压消失几乎等于大气压,伤侧肺萎陷,纵隔移向健侧。使健侧肺扩张受限,且两侧胸膜腔压力不均衡发生纵隔扑动,严重影响呼吸循环功能,但伤侧不会有反常呼吸,反常呼吸是多根多处肋骨骨折的特征。
16.开放性气胸的急救首先是
A.充分给氧
B.肋间插管引流
C.开胸探查
D.迅速封闭胸壁伤口
E.气管插管辅助呼吸
答案:D
解析:开放性气胸引起患者一系列严重病理生理改变危及生命的关键是胸壁上的开放性伤口,因此其急救首先是要迅速封闭胸壁伤口,使其变为闭合性气胸,再按闭合性气胸处理。
17.关于胸腺瘤,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多位于前上纵膈
B.分为上皮细胞型、淋巴细胞型、混合型
C.潜在恶性
D.约15%合并重症肌无力
E.重症肌无力都合并有胸腺瘤
答案:E
解析:E项是错误的,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约半数以上有胸腺瘤或胸腺增生异常。
18.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症状加重的最常见诱因是
A.过度劳累
B.摄入液体过多
C.心肌缺血
D.室性期前收缩
E.呼吸道感染
答案:E
解析:对于老年心脏病患者,过度劳累、心律失常、血容量增加、治疗不当、原有疾病加重等都是诱发心力衰竭的原因。但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诱因。
19.纵隔畸胎瘤好发部位是
A.前上纵隔
B.后上纵隔
C.前纵隔
D.后纵隔
E.中纵隔
答案:C
解析:畸胎瘤的好发部位为前纵隔。
20.关于纵隔肿瘤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不正确
A.其临床表现与肿瘤大小、部位和生长方向有关
B.肿瘤生长缓慢,阳性体征不多
C.常见症状有胸闷、胸痛等
D.压迫食管可引起吞咽困难
E.特异性症状对确诊意义较大
答案:B
解析:良性纵隔肿瘤生长缓慢,而不是所有纵隔肿瘤均生长缓慢。
21.心率衰竭患者水肿通常首先出现在
A.眼睑
B.双手
C.颜面
D.身体最低部位
E.腹部
答案:D
解析:右心衰竭时体静脉压力升高使皮肤等软组织出现水肿,其特征为首先出现于身体最低垂的部位,常为对称性可压陷性。
22.下列哪项心律失常是洋地黄中毒最具特异性的表现
A.心电图呈鱼钩型ST-T改变
B.频发房性期前收缩
C.心房颤动或扑动
D.心房颤动伴Ⅲ度传导阻滞
E.左束支传导阻滞
答案:D
解析:洋地黄中毒最重要的表现是心律失常,其机制是由异位起搏点兴奋性增强与传导系统的传导阻滞构成。各种类型心律失常均可发生,若在一份心电图上既有异位心律又有传导阻滞,则这种心律失常是最具洋地黄中毒的特征性表现,如心房颤动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洋地黄可引起心电图ST-T呈鱼钩型改变,但不代表洋地黄中毒,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