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康复治疗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的效果评价

2014-01-25 04:52:38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3期
关键词:洼田假性饮水

黄 宾

(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分院康复医学科,江苏 南通 226001)

综合康复治疗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的效果评价

黄 宾

(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分院康复医学科,江苏 南通 226001)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的效果,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4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随机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神经科专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采用康复治疗,同时辅以高压氧、针灸治疗。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洼田俊夫饮水实验评分平均(3.28±0.67),对照组平均为(3.31±0.72)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治疗半月以后观察组洼田俊夫饮水试验(1.49±0.37)级低于对照组的(2.31±0.39)级(P<0.05)。观察组显效10例、有效28例、无效4例;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30例、无效8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48%(38/42)高于对照组的80.95%(34/42)(P<0.05)。结论脑卒中并发假性球麻痹患者积极采取综合康复治疗是针对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的比较合理的临床管理及治疗策略,值得临床应用。

脑卒中;假性球麻痹;综合康复治疗;临床价值

脑卒中后所导致的假性球麻痹它不仅造成机体营养代谢失衡,还会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造成窒息,危及生命[1],因此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以改善假性球麻痹患者的病症对于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疾病带来的痛苦具有重要意义[2]。本文对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早期应用综合康复治疗综合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82例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分院经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头部CT/MR检查,主诉都有饮水发呛、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男50例,女32例,年龄45~83岁,平均(63.25±14.23)岁,患者意识清楚、配合检查和治疗。将82例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性别构成、年龄分布、病程长短、病情程度、吞咽障碍程度一般资料两组分布均衡,具有可比性(P>0.05)。

1.2 诊断标准[3]

①行CT或MR检查结合临床表现(意识障碍、突发的言语不清和吞咽呛咳症状、突发的视感障碍、一侧肢体和面部的感觉异常、头痛、呕吐、眩晕和流口水)确诊脑卒中;②根据临床表现:构音障碍,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咽反射存在,下颌反射亢进,并出现原始反射(掌颌反射、强握反射等),有强哭强笑,椎体束征,无舌肌萎缩及颤动,明确诊断假性球麻痹。

1.3 方法

①对照组:实施神经科专科治疗。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康复技术内容包括间接训练法(口腔周围肌肉的运动训练、颈部放松法、舌体主动、被动运动训练、用力吞咽法、低颌/缩颌吞咽法、冷刺激软腭、呼吸训练、咳嗽训练),直接训练法(进食体位、食物形态、吞咽的意识化、摄食阶段推进法、咽部残留食块去除法);同时辅以高压氧、针灸治疗。

1.4 吞咽功能评价

参照日本洼田俊夫的饮水实验评定[4],显效:假性球麻痹消失,饮水试验评定1级,或吞咽功能提高3级;有效:吞咽功能提高2级;无效:吞咽功能无变化,总有效=显效+有效。2次评估均由同一经治医师进行评估。

1.5 统计学方法

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疗效评定应用χ2检验;洼田饮水试验应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前观察组洼田俊夫饮水实验评分平均(3.28±0.67),对照组平均为(3.31±0.72)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t=0.22,P>0.05)。治疗半个月后观察组洼田俊夫饮水试验(1.49±0.37)级低于对照组的(2.31±0.39)级(t=3.09,P<0.05)。观察组显效10例、有效28例、无效4例;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30例、无效8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48%(38/42)高于对照组的80.95%(34/42)(χ2=5.79,P<0.05)。

3 讨 论

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也是脑血管疾病最严重的并发症,它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假性球麻痹是由双侧上运动神经元病损(主要是运动皮质及其发出的皮质脑干束)使延髓运动性脑神经核-疑核以及脑桥三叉神经运动核失去了上运动神经元的支配发生中枢性瘫痪所致。言语含糊、进食呛咳、吞咽困难、构音障碍是假性球麻痹的主要表现,假性球麻痹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生活质量和危及生命[5],目前现代医学只是针对原发病治疗,如控制血压、血糖,适当应用脱水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脑细胞活化剂等,对于球麻痹本身的症状西医并无特效药物[6],临床解决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进食问题多采用鼻饲的方法,缺乏积极而合理的吞咽康复训练,致使吞咽障碍患者咽、喉、腭、舌肌废用性萎缩,不利于功能重建。

康复训练是一种物理疗法,吞咽的全过程分为3个时相,即口腔时相、咽时相、食管时相,重点要加强口腔和咽部的功能训练,当患者意识清楚,对听觉、视觉刺激的简单指令能作出正确反应如吸吮、咀嚼等,即可进入饮食治疗,通过康复训练,康复功能训练根据神经促通技术和神经可塑性理论,对构音器官的训练,通过让其得到主动和被动运动,促进吞咽和构音器官的血液循环和肌肉的灵插性和协调性,可防止咽下肌群废用性萎缩,促进舌肌、咀嚼肌的运动[7],提高吞咽反射避免误吸,促进有效进食,预防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为肢体及各方面功能的恢复奠定基础。高压氧治疗可通过缓解血管痉挛、促进新的侧支循环的建立、清除自由基、减少缺血区脑组织凋亡等途径,显著提高局部脑组织血氧含量和血氧分压,同时可增强组织内毛细血管氧的弥散能力及增加有效弥散距离,最终可提高脑组织氧含量和储氧量,进而改善患者局部脑缺氧的损害,促进神经系统功能恢复[8]。现代中医理论认为针刺咽喉诸肌群局部的相应穴位,可直接刺激舌咽、迷走、舌下神经,使兴奋传入上运动神经元,促使病变的上运动神经元恢复;针刺颈后穴位可扩张颈动脉和椎动脉,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大脑血液循环,减轻脑组织的损害,有利于皮质延髓束功能的恢复,最终通过调节皮质和脑干网状结构当中的吞咽中枢对于吞咽反射的控制作用,协调吞咽诸肌的运动,从而起到治疗作用[9]。结果显示治疗前观察组洼田俊夫饮水实验评分平均(3.28±0.67),对照组平均为(3.31±0.72)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治疗半月以后观察组洼田俊夫饮水试验(1.49±0.37)级低于对照组的(2.31±0.39)级(P<0.05)。观察组显效10例、有效28例、无效4例;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30例、无效8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48%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说明综合康复治疗治疗能够改善吞咽功能。

综上所述,假性球麻痹是患脑血管疾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西医治疗作用有限,对脑卒中并发假性球麻痹患者积极采取综合管理措施(并辅以高压氧、针灸配合中药、康复锻炼及适合的内科治疗)是针对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的比较合理的临床管理及治疗策略,对患者提高生存质量和更好地回归社会家庭也具有一定的作用[10]。

[1] 钱仁义,关运祥.多元化综合治疗中风假性球麻痹240例[J].中医研究,2013,26(6):49-50.

[2] 胡笑群,李敏,张朝霞.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2):493-494.

[3] 林卫,谢玉琴.脑卒中吞咽障碍综合治疗的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2):313-314.

[4] 赵丽华,邱祖燕,崔益凤,等.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联合治疗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6):37-38.

[5] 王相明,张月辉,詹成,等.脑卒中后吞咽障碍19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9):6-7.

[6] 李雪莲,张云云.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中医疗法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6):738-739.

[7] 陈莹,曾琨.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困难的康复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3):518-519.

[8] 孙慧丽,熊桂华.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7):219-220.

[9] 彭红.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预后影响的研究[J].西南军医,2009,11(3):473-474.

[10] 王茂斌.脑卒中的康复医疗[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105-108.

R743.33

B

1671-8194(2014)23-0256-02

猜你喜欢
洼田假性饮水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简易饮水鸟
军事文摘(2021年18期)2021-12-02 01:28:44
超声引导下压迫联合瘤腔注射凝血酶治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观察
早期应用洼田实验对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的效果观察
医药前沿(2021年15期)2021-07-16 10:07:02
洼田饮水试验在老年呼吸疾病患者中筛查应用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8例血小板假性减少结果分析
西南军医(2016年3期)2016-01-23 02:17:49
管电流对肾囊肿假性强化的影响
防丢干伞饮水杯
饮水与治水
祝您健康(1985年3期)1985-12-30 06: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