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慧珍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浙江 瑞安325035)
人们在广泛使用抗肿瘤中药的同时却很少关注到抗肿瘤中药的不良反应:首先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生活实践中同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长期以来人们在头脑中形成了这样一个误区,认为中药比西药安全,认为中药没有不良反应。其次肿瘤作为一种特殊的病种,因其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甚至被人们比作“定时炸弹”,因此在抗肿瘤中药的使用过程中人们几乎只关注其治疗效果,而极少关注其引发的不良反应。最后,抗肿瘤中药往往配合化疗使用,在化疗强大的不良反应下,患者很难分辨出抗肿瘤的不良反应。但是任何药物的使用都是“双刃剑”,正确的使用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使用不当同样会引发不良反应,危及人体的健康。随着近几年抗肿瘤中药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抗肿瘤中药及其制剂在我国广泛应用,对抗肿瘤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渐增多[1]。
1.1 煎服天花粉致腹泻1例报道[2]:患者女性,38岁,经乳腺癌综合治疗后,服用益气健脾抗癌中药汤剂半月余,后因出现津液不足症状,遂于上方中加入天花粉10 g,共6剂。煎服该药后约40 min,出现腹痛、腹泻,大便为水样便,无脓血,无发热,恶心,呕吐,出现皮疹等。之后又腹泻3次。排除其他原因后,嘱患者停药2 d后再服该药,结果再次出现腹痛、腹泻。该药停服后,并服用止泻药,好转。后将原方中的天花粉去掉。患者再次煎服后再未出现上述症状。
1.2 蜈蚣治疗鼻咽癌致慢性中毒1例[3]:患者男性,48岁,因四肢发软、说话吐字不清3 d入院。患者2年前曾因“鼻咽中分化鳞癌”在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放射治疗,好转出院。出院后患者一直服用以蜈蚣为主要成分的中药治疗。每日服用蜈蚣1条,碾末,口服。1年来渐感体弱无力,食欲缺乏,以为肿瘤再次发作,仍继续服用蜈蚣治疗。2006年 3月某一天,患者在家人陪同下来院治疗。经诊断为服用蜈蚣过量,导致慢性中毒。并无复发及颅内颅底转移。
1.3 蛇六谷煎煮不当引起口唇发麻1例[4]:患者女性,65岁,退休工人,1997年4月2日因患胃癌来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中医科就诊,中医师给其开出汤剂处方,全蝎6 g、蜈蚣3条、地龙、天龙各10 g、地鳖虫、陈皮各9 g、蛇六谷20 g、蛇毒、凌霄花、黄芪各30 g、炒鸡金15 g、五倍子、沉香各3 g、炙甘草6 g、大枣七枚。共14贴,每日煎服1贴。3 d后患者来院反应服药数10 min后感到咽喉灼热,口唇发麻。询问其煎药方法,发现患者将蛇六谷仅先煎20 min。医师嘱其将蛇六谷先煎1 h,患者按医嘱煎服后,没发现上述不良反应 。
1.4 煎服半枝莲致过敏1例[5]:患者男性,47岁,食管癌术后3个月来浙江省兰溪市中医院就诊,开始长期服用抗癌中药复方。基本方:太子参、炒白术、夏枯草各15 g,野葡萄根、茯苓、白扁豆、生牡蛎、藤梨根、菝葜各30 g,绿萼梅10 g,壁虎3条。每日1剂。后因经济较为困难改为基本方加减后隔日1剂,另加附方(用药少而便宜)隔日 1剂与基本方穿插服用。服药时间为两年半。之后复诊附方改为:生黄芪30 g,炒白术15 g,壁虎3条,藤梨根30 g,半枝莲30 g(其中半枝莲为首次使用)。第2天开始按新药方服用,服药后15 min左右即感全身燥热难熬,乏力,随即出现全身皮疹,色红、大片,瘙痒难耐,眼睑红肿,眼睛睁不开。未曾用药,约3 h后所有症状逐渐消退,仅余乏力。下午再煎原药取汁服后亦感全身燥热,但不甚,未再出现皮疹。晚上服完第3服药后无特殊感觉。患者翌日仍同法煎服第2剂,仍出现昨日相似症状。嘱其停服附方,改服主方每日1剂,无不适。
1.5 复方甘草合剂致变态反应1例[6]:患者男性,74岁,因肺癌需行放射治疗住院,给予复方甘草合剂(福州金象中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30509)25 mL口服,服用后患者诉咽部不适、心悸、胸闷、呼吸困难。体检,呼吸:36次/分钟,心音有利,皮肤潮红,压之褪色,以头、颈和躯干部较重,双眼上脸轻度水肿,眼结膜充血,双肺有轻微哮鸣音。诊断为复方甘草合剂致变态反应。
2.1 辨证不准: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也必须遵循“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依法选方”。临床辨证失准,寒热错投,攻补倒置,都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7]。
2.2 品种因素:其一,许多抗肿瘤中药的使用遵循了“以毒攻毒”的治疗原则,药物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毒性。如蝎子。其二,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证实了许多本身不具毒性的抗肿瘤中药,因药物自身特性,在使用中同样会引发不良反应。如前文中提到的天花粉。
2.3 环境因素:抗肿瘤中药大多生长在自然环境中,受环境污染的可能性很大。从土壤或水源中吸收某些有毒物质及有毒农药的残留等均可导致不良反应。
2.4 管理不善[8]:抗肿瘤药材来源复杂,还因品种、产地、采收时间的不同影响到药材的质量。此外,药材在运输及储存过程中也可使中药质量发生变化,也会使药物的不良反应增加。
2.5 炮制失度及煎煮不当:有些在制成饮片或制剂前要求炮制的抗肿瘤中药,要严格按照炮制规范进行炮制,否则将导致不良反应的出现。如马钱子生品毒性大,炮制后毒性减小,服用炮制失度的马钱子饮片就会中毒。在煎煮过程中,需要特殊处理的抗肿瘤中药,一定要严格按要求煎煮。如先煎、包煎、后下,在煎药时应用砂锅煎煮,不能用铁、铜质的容器等。
2.6 配伍不当与相互作用:许多抗肿瘤中药不可混用,配伍不当将会导致毒性的产生或其他的不良反应。因此,在确保达到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减少抗肿瘤中药的药味数。如抗肿瘤中药海藻与干草合用将产生毒性反应。另外,一些抗肿瘤中药与食物会发生相互作用,服用时有饮食上的禁忌,如地黄、何首乌忌葱,土茯苓、威灵仙忌茶,鳌甲忌觅菜等。
2.7 病理状态:在病理状态下,机体的功能会出现紊乱,在使用抗肿瘤中药时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会更大。体质较差或饮食失节等也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如脾胃虚寒,仍用大剂量白花蛇蛇草,则将导致腹泻。
2.8 个体差异:有些抗肿瘤中药的不良反应是由个人体质、年龄的差异等因素导致的。据报道,一般来说女性较男性更易发生药物的不良反应,而幼儿和老年人因药物代谢速度较成人慢、肾脏排泄较差或对药物作用的感受性较高等原因较成人更易发生不良反应。
2.9 制剂中加辅料或不慎引入杂质:抗肿瘤中药制剂在制剂过程中时常会加入一定的辅料,同时也会引入其他杂质,抗肿瘤中药的化学成分可能会发生化学变化而产生不良反应。且辅料与杂质本身也可能有不良反应。
随着抗肿瘤中药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药被证实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果,如美国的研究发现,黄芩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抑制淋巴瘤、骨髓瘤细胞株的生长[9],韩国研究证明,黄连可通过caspase通路引起SNU-C4结肠癌细胞的凋亡,导致细胞死亡[10],抗肿瘤中药在临床上的运用日趋广泛。但由于抗肿瘤中药研究上的局限及人们对中药认识上存在的误区,近年来抗肿瘤中药的不良反应呈现上升趋势。针对这样的现实,药材生产商、加工商、医疗工作者与患者必须共同努力,尽可能地减少抗肿瘤中药的不良反应的发生。就生产商而言,应重视道地药材的生产,推行中药规范化种植和管理;加工商应规范制剂过程中辅料的使用,加强杂质限量的控制,对于剂型改革、化学成分提取、开发新品种等,其安全性尤其应该得到重视;医疗工作者应当做到准确辨证,避免配伍不当、用量不当,更全面地考虑药物特性、病理状态等因素,把握患者的个体差异,实现抗肿瘤中药处方的科学化与个性化;患者应学习肿瘤及抗肿瘤中药的相关知识,走出“抗肿瘤中药无不良反应”的误区,在治疗过程中积极配合医疗工作者,在药物的煎煮、服用过程中严格遵从医嘱,切忌滥用,最大限度的避免抗肿瘤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
[1]何巍,赵英凯.基于Pubmed国外抗肿瘤中药的研究现状[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0,32(6):561.
[2]王文波.煎服天花粉致腹泻1例报道[J].时珍国医国药,2000,11(4):353.
[3]胡远强,王华,熊刚.蜈蚣治疗鼻咽癌致慢性中毒1例[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7,12(5):324.
[4]吴佳琪,袁建珍,张纯.蛇六谷煎煮不当引起口唇发麻1例[J].药学实践杂志,1998,16(4):238.
[5]方秀兰.煎服半枝莲致过敏1例[J].中国中药杂志,27(8):634.
[6]肖奇,张怡.复方甘草合剂致变态反应1例[J].医药导报,2005,24(8):750.
[7]执业药师应试指南中药学专业知识(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28-29.
[8]陆玉婷.解析中药的不良反应[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6):43.
[9]Kumagai T,Muller CI.Scutellaria baicalensisa herbal medicine:proliferative and apoptotic activity against 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 lymphoma[J].Leuk Res,2007,31(4):523-530.
[10]Kim YJ,Kang SA.Coptidis rbizoma induces apotosis in human colorectaI cancer cells SNU-C4[J].Am J Chin Med,2004,32(6):873-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