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聆
(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333)
健康教育和信息化管理在预防接种中的作用
王 聆
(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333)
目的通过对儿童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提高疫苗及时率、接种率以及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方法通过上门宣教,社区讲座及预防接种门诊宣传片播放以及信息化管理来突显健康教育和信息化管理在预防接种工作中的重要性。结果重视对儿童家长的宣传,采用家长易于接受的方式提高宣传可及性和覆盖面。结论改进服务态度,提高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儿童的接种率与及时率。
预防接种;健康教育;信息化管理
预防接种是指利用人工制备的抗原或抗体通过适宜的途径对机体进行接种,使机体获得对某种传染病的特异免疫力,以提高个体或群体的免疫水平,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1]。预防接种不仅是一种方便、有效的措施,而且能在短时间内有效控制传染病的发展以致最终消灭某些传染病最根本的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健康教育和信息化管理已被社区医师和儿童家长接纳。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逐步成为社区健康教育的中心,儿童家长通过社区健康知识讲座、咨询活动、短信平台等方式了解更多的预防保健知识。信息化管理节省了手工劳动,大大减少了人员工作量,加强了三查七对,避免了差错发生,现结合工作实际情况谈一下在预防接种中开展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1 接种疫苗前的摸底宣传工作
预防接种的宣传主要是帮助个体、家庭和社区充分认识预防接种工作的重要意义,了解预防接种在预防疫苗针对传染病中的重要性,加强人们的健康意识,使其建立起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保证身体的健康[2]。城市经济的发展带来流动人口的增加,流动人口中有一部分经济条件差和超生的家长只能在家中分娩,儿童未进行疫苗接种,家长认识不到其重要性,照成疫苗的漏种和晚种。我们在社区进行外来儿童预防接种查漏调查时发现,这些儿童未接种的原因是因为家长来城市打工居无定所,到新的城镇后,不知道接种地点、时间等等,缺少信息。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发动全科室的力量,每季度一次下社区特别是外来儿童集聚地进行地毯式的查漏补种及上门宣传工作。这种形式易被家长接受,使之感觉社区对他们的关心和重视,最终使其获得保健知识。在宣传中我们结合具体事例介绍脊髓灰质炎、麻疹等知识、介绍发病情况、传染途径、并发症、并强调儿童的易感性,而且只能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疾病等等,一方面强调传染病的危害,另一方面强调预防接种对儿童的保护作用,最终引起家长的重视,家长就会自觉地到接种门诊对儿童进行疫苗接种。
1.2 对家长开展健康教育,既可提高预防接种效果,又可减少医疗纠纷
免疫接种的目的是针对某些特异性抗原产生免疫反应。副反应也称为疫苗的不良反应,是由疫苗引起的一种对机体不利的反应,与接种疫苗产生免疫的初衷无关。疫苗的不良反应可能是真正的疫苗反应,也可能是偶合事件[3]。各种疫苗对人体来讲都是异物,它刺激机体后,既会产生有益的免疫反应,同时也会伴随发生一些常见不良反应,这些常见不良反应一般表现为局部红肿、低热、皮疹等,不会产生后遗症,并且每个儿童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不一,有必要把儿童接种前后的注意事项告诉家长,减少家长焦虑、疑惑或不安的情绪。我们利用候诊厅张贴宣传画、易拉宝,留观室播放宣传片和发放健康宣传折页,定期举办妈妈教育班、疫苗相关知识讲座(如疫苗接种的次数、间隔时间、初免年龄、接种途径、禁忌证及接种后的不良反应、一般性处理方法等),并把疫苗接种的程序、月龄、价格印在预约单上贴在预防接种证上,接种证上详细介绍每一个疫苗的知情同意书、常见问题的解答及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危害,让家长清楚的了解接种的具体时间安排、禁忌证的范围、注意事项等,这样可减少疫苗接种时的偶发病,防止加重病情。对不良反应宣传的结果是:有的儿童在进行预防接种后,会引起全身反应(如发热、皮疹、烦燥不安、腹泻等)易使家长误作感冒或肠炎等疾病去医院就诊后使用抗生素。在宣传后,许多家长针对儿童接种后局部出现的红肿、低热、皮疹等现象就不会做出错误判断,知道是预防接种的一般反应,而不会误作接种人员操作不严引起的感染,可减少医疗纠纷。儿童如出现不良反应家长也会及时与接种医师联系,接种医师会注意倾听家长诉说并进行指导工作,门诊中不良反应报告率明显提高。
2.1 利用信息化管理,减轻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2011年3月开始中心将原始的卡、证、册管理模式转变为免疫规划信息化SIPIS系统,建立了现代化、信息化、高效率的科学管理模式。中心计划免疫室由预检、登记、接种、留观等流程组成,开通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后,为广大儿童及家长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预防接种服务。通过免疫规划信息化系统,不仅实现全区接种门诊的网络化连接,还将通过市级平台实现全市接种门诊的数据共享,有效解决了流动儿童接种信息难以统计等影响覆盖率的问题,实现了管理信息化、业务资料电子化、冷链测温监测自动化。信息化系统建立前工作人员每天要记录流水册、接种卡、做各种繁琐的报表、每天核对接种的针次及疫苗的统计工作、电话催访、人工预约等工作,现在有了信息化系统后能自动完成接种预约、查漏补种、生物制品管理、报表生成自动化、接种服务便民化等诸多功能,大大的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有更多的时间与家长沟通与交流。
2.2 利用信息化管理,提高接种率、及时率
目前中心电脑系统中在册的儿童有15000人左右,所有儿童的基本信息和疫苗接种情况都录入电脑并全市联网,我们采取定期以短信通知的形式来提醒家长疫苗接种的时间、地点及接种疫苗的名称,这样大大减少了疫苗的漏种与晚种的现象,平时结合4.25计划免疫宣传日和季节变化的时候以短信温馨提示的方法告诉家长一些预防疾病的小知识。这样以各种方式、途径宣传使预防接种易为家长接受,在居民中树立预防接种有益的价值观念,主动接受疫苗的接种,提高疫苗接种率和及时率。
3.1 健康教育提高了疫苗接种率和及时率
我们中心通过近二年来对婴幼儿家长的健康教育,通过妈妈教育班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大大提高了家长对婴幼儿预防保健的重视,据统计截止到2013年6月,通过健康教育目前适龄对象免疫规划各剂次接种率由2011年的98.1%上升到了99.59%,七苗及时接种率由2011年的90.2上升为96.85%。儿童家长对疫苗知识的知晓率有原来的64.6%上升至88.5%。
3.2 健康教育提高了不良反应的报告率
通过对儿童家长进行健康教育使其更多的了解了接种前后的注意事项,一旦出现不良反应能及时的与计划免疫人员联系及早给予处理,既减轻了家长的疑惑与恐惧感,工作人员也能及时的了解儿童接种后的反应,正确指导家长如何处理。不良反应报告率由原来的116.01/10万上升到168.19/10万剂。这样的相互沟通与交流,增加了家长对计划免疫人员的信赖感,更有利于社区工作的深入开展。
3.3 信息化管理,减轻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接种率
信息化管理能够切实提高疫苗接种率和及时率,本辖区6周岁以下的儿童免疫接种全部纳入免疫规划信息化SIPIS系统管理,儿童在任何一个接种点接种,只要鼠标一点,所有接种信息都会在电脑中显示出来,这种做法既方便了点与点之间的流动接种,还解决了由于居住地与户口所在地不一致而导致漏种的现象,提高了免疫接种率。系统还会自动预约下一次接种时间,短信平台定期温馨提醒儿童接种时间,提高了及时率。信息化管理大幅提高免疫规划工作水平,更好地确保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
[1] 王陇德.预防接种实践与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
[2] 夏宪照,罗会明.实用预防接种手册[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19.
[3] Atkinson W,Wolfe S,Hamborsky J.疫苗可预防疾病流行病学和预防[M].2003:8.
R186
A
1671-8194(2014)16-038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