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辉
(河南省胸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8)
老年心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护理
张东辉
(河南省胸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8)
目的 分析老年心外科术后呼吸衰竭发生情况,探讨相应护理方法,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心脏直视手术老年患者656例,总结术后呼吸衰竭发生情况,探讨了相应护理措施。结果 患者术前合并呼吸功能减退者术后呼吸衰竭发生率(52.5 %)明显高于未合并者(1.8 %)(χ2=230,P<0.01);术前合并呼吸功能减退者术后发生呼吸衰竭后病死率(22.6 %)与未合并者发生呼吸衰竭后病死率(18.2 %)无差异(χ2=0.8,P>0.05)。结论 关注术前合并呼吸功能减退的老年心外科手术患者,制订特殊的护理措施,防止术后呼吸衰竭的发生,对发生呼吸功能减退的患者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减少发生呼吸衰竭的机会,提高术后患者生存率。
老年;呼吸衰竭;护理
伴随着医学生物技术的发展,麻醉及心、脑保护技术的进步,呼吸及循环人工机械的应用,心脏术后监测技术的完善,使老年心脏患者进行心脏手术的安全得到保障,使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脏冠脉搭桥术等广泛应用于挽救老年人的生命。老年人因合并有慢性呼吸道疾病较多、长期左心功能低下导致肺淤血,使老年呼吸功能减低比率较高,本文对老年心外科术后呼吸衰竭发生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并针对老年心外科术后呼吸衰竭发生的特点,提出了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及护理讨论如下。
1.1 一般资料
河南省胸科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住院并开展心脏直视手术的老年心脏患者656例,其中男426例,女230例,男女比为1.85︰1;最大年龄74岁,最小年龄60岁,平均年龄为(66.0±5.7)岁。术前确诊心脏脉瓣膜疾病者211例,心脏冠状动脉梗阻者31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52例,其他心脏疾病合计79例。术前合并肺功能下降者59例,合并高血压者481例,脑梗死37例,合并糖尿病者49例,合并左心功能不全者532例。656例患者术前均进行心脏彩超、血管彩超、螺旋CT等检查,均开展了肺功能检测和评估。
1.2 手术方法
656例患者中开展心脏瓣膜置换术211例,开展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术314例,开展主动脉夹层瘤人造血管置换术52例,其他心脏疾病79例均根据病情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法进行手术。656例患者均进行低温体外循环、全身麻醉;采取4ı1冷氧合血心脏停跳液间断顺行灌注保护心肌;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脑保护方法保护大脑。手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为30~380 min,停循环时间为10~25 min。
2.1 术前护理
①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时,关注患者即往呼吸系统疾病情况,询问患者既往有无慢性呼吸道疾病,进行肺功能检测,对肺功能进行评估。②对既往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作好健康教育工作:教会患者如何进行肺功能锻炼;如何进行深呼吸和咳嗽;对肺功能下降和肺动脉高压者每日坚持吸氧,吸氧浓度为3 L/min,每次15~30 min,每天2~3次,以预防缺氧发生。③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心跳生命体征情况,发现异常及时进行纠正。根据血压、中心静脉压的变化情况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观察尿液的颜色、性状、量,及时记录,监测四肢末端的血氧饱和度,调整血氧饱和度到正常范围,为手术作好准备工作。④作好患者心理护理:向患者介绍手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介绍如何减轻和避免不适症状的发生。尤其要介绍手术切口引起疼痛对呼吸和咳嗽的影响。
2.2 术后护理
①术后患者入重症监护室(ICU)进行重症监护,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心跳生命体征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及时预防和发现、治疗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出现后,应按控制心率失常、改善心肌收缩功能和降低心室后负荷的治疗原则及时处理。②密切观察患者神志是否清醒,瞳孔、意识、肢体活动和尿最的变化情况。③呼吸机辅助应用:使用中密切观测和调整呼吸参数,保证维持正常的血氧保和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注意防止肺不张、肺部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如若发生及时治疗处理。④应用止痛药物,鼓励患者咳嗽、咳痰,必要时采取呼吸道湿化或机械辅助吸痰。对老年体衰患者,护理人员可轻扣患者背部,帮助患者咳痰。
656例患者术后发生呼吸衰竭42例,占656例患者的6.4 %,呼吸衰竭42例中死亡9例,死亡占发生呼吸衰竭的21.4 %,占656例患者的1.4 %。术前合并肺功能下降者59例,占656例患者的8.5 %,59例中术后发生呼吸衰竭31例,占术前合并肺功能下降者的52.5 %,其中死亡7例,占发生呼吸衰竭死亡的22.6 %。597例患者术前未合并肺功能下降者占所有患者的91.5 %,其中术后发生呼吸衰竭11例,占术前未合并肺功能下降者的1.8 %,其中死亡2例,占发生呼吸衰竭死亡的18.2 %。经χ2检验统计学处理:患者术前合并呼吸功能减退者术后呼吸衰竭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合并者(χ2=230,P<0.01);术前合并呼吸功能减退者术后发生呼吸衰竭后病死率与未合并者无差异(χ2=0.8,P>0.05)。生存并出院的647例患者经随访4~12个月,手术效果良好,全部病例症状明显减轻。随访期内无死亡,心功能均为Ⅰ~Ⅱ级。
老年心脏病患者病情较重、病史长,容易合并慢性呼吸道疾病使呼吸功能减低,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时易发生肺动脉高压、肺淤血、肺部感染等呼吸功能减低,加上老年人本身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退变、手术对机体的损伤等,更易发生术后呼吸衰竭。本文老年心脏病患者656例患者术后发生呼吸衰竭占6.4 %,处于有关报道之间(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瓣膜手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为20 %,年龄<65岁患者的4.6 %)[1]。
呼吸系统的功能好坏是对心脏手术能否取得最后成功的重要环节[2],本文发现术前合并肺功能下降者术后呼吸衰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合并者,而术前合并呼吸功能减退者术后发生呼吸衰竭后病死率与未合并者无差异,因此术前作好肺功能检测和评估对心脏手术后能否取得最后成功更加重要。一旦术前评估发现肺功能下降者,应作好预防和应对发生呼吸衰竭时的处理预案,这就要求心脏外科护士能全面掌握心脏术后呼吸功能的监测方法,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好相关问题。
本院心脏外科手术后所有患者均先进入ICU病房,均使用了呼吸机辅助呼吸,呼吸机辅助呼吸的广泛使用和护理人员的正确操作,大大降低了心脏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发生率,提高了呼吸衰竭发生后及时纠正和减少了死亡的比率,保证了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的生存率和手术成功率。术后恰当合理的呼吸机支持,和护理人员细心观察和正确操作密不可分,护理处理预案在整个呼吸治疗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加强监护和护理,有助于提高呼吸机支持治疗效果和心脏手术成功率,和有关报道观点一致[3]。
长期实施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因气道纤毛清除功能下降、细小支气管末梢的分泌物排除困难,加上老年人呼吸系统功能减退和气道结构的变异,更容易造成肺不张、肺部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4]。本作者体会到护理工作应作到以下几方面以防止呼吸衰竭的发生:①适时进行轻叩背部,使肺部膨起;②进行雾化吸入以利痰液咳出;③必要时要进行机械辅助排痰;④每天慑床头胸片一张,观察有无气胸、灌注肺和肺不张。
[1] 茹江江,冯素萍,高夏,等.老年主动脉瓣病变外科治疗及病死率的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综合临床,2012,10(20):668-669.
[2] 李丽娜.心脏外科手术呼吸道的护理体会[J].医药信息,2011,24 (10):244.
[3] 熊素华,李艳星.心脏外科手术后早期呼吸机辅助治疗临床护理[J].医药前沿,2012,2(2):307-308.
[4] 周敏,徐玉华,张霞.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排痰的有效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9B):43-44.
R473.6
:B
:1671-8194(2014)03-02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