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守方治痞满※

2014-01-24 17:42
中国民间疗法 2014年1期
关键词:金丸川楝子嗳气

王 健

(山西中医学院中医临床学院,太原 030024)

※ 2011年度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NO.2011-56

中医治疗慢性病讲究守方,因为大多数慢性病症状繁多,病变涉及多个脏腑,病机复杂,其治疗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守方是指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针对病机,采用相应的治法和方药,并在一段时间内坚持运用,直到该证的病理因素得以解除为止。正如《岳美中论医集》中说:“慢性病的治疗,不但有方,还需要有守,朝寒暮热,忽攻又补,是治杂病所切忌的。”笔者临证多遵此施为,今愿集余之临床体会,略述于下。

病案举隅

笔者治疗一患者,女,58岁,2011年12月15日主因间断上腹部胀满不适4月余,加重1周,就诊于我院脾胃科门诊。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不适,时恶心欲呕,嗳气频作,神疲乏力,服中药(旋覆代赭汤)症状无明显改善。刻下症见:胃脘胀满,嗳气,嘈杂,恶心,伴右胁痛,口干,自汗出,大便调,舌质红,苔黄白有裂纹,脉沉数。某医院胃镜示:反流性食管炎、慢性浅表性胃炎。病理检查示:(胃窦)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及肠上皮化生。

本病属中医“痞满”范畴。证属痰热互结,胃阴亏虚,胃络瘀阻。治以清热化痰,养阴益胃,活血化瘀。方用小陷胸汤、左金丸合温胆汤加减。拟方如下:太子参15g,竹茹15g,枳实15g,陈皮10g,姜半夏9g,黄连6g,吴茱萸3g,瓜蒌18g,浙贝母15g,苏叶6g,白芍12g,郁金15g,蒲公英30g,麦冬15g,炙甘草6g,生姜3片。6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二诊时脘痞明显减轻,恶心好转,仍有脘中灼热,口臭,大便可,舌红,苔白薄少根黄,脉沉。方用化肝煎、一贯煎合左金丸加减。药用:沙参15g,麦冬15g,当归12g,生地黄18g,白芍12g,川楝子10g,丹参15g,莪术10g,郁金15g,牡丹皮10g,栀子12g,浙贝母15g,蒲公英30g,黄连6g,吴茱萸3g,炙甘草6g。4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三诊时患者自觉脘中灼热明显好转,时嗳气,偶有腹痛,大便正常。舌红苔薄少裂纹,脉沉弦。继用前方,上方加乌贼骨30g,元胡15g。6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患者经过前后15诊,共7个月的间断治疗,诸症消失,在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

按:该患者经过7个月的治疗,前后共服药119剂,不论患者自觉症状还是胃镜及病检诊断,显示疾病治愈。从该病例的整个治疗过程可知,该患者主要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其致病主要因素为痰热结于胃与食管。中焦气机不利,肝胃气逆,胃气不和,故恶心欲呕,胃脘不适,嗳气频作。痰郁化热,故见嘈杂。口干,汗出,皆为热象。痰湿之性重浊,故神疲乏力。舌红,苔黄白有裂纹,脉沉数为痰热日久伤阴之征。

首诊方用温胆汤、左金丸合小陷胸汤加减治疗,全方共奏清热化痰、和胃降逆之功,使中焦健运、气机调畅、清升浊降、痰浊得除而反流自止。考虑到痰热日久伤及胃阴,二诊后始终用一贯煎、左金丸合化肝煎加减治疗。一贯煎出自《柳州医话》,由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组成。方中生地黄为君,滋阴养血以补肝肾,壮水之主以滋肝木;臣以沙参、麦冬滋养脾胃之阴,又滋水之上源,共奏培土荣木、养金抑木之功效;佐以当归柔肝;川楝子既能疏泄肝气,又能顺肝木条达之性,制诸药滋腻碍胃之弊。诸药合用,共奏补疏兼施,寓疏于补,滋阴柔肝,条达肝气,使滋阴养血而不遏滞气机,疏肝理气又不耗伤阴血,肝体得以濡养,肝气得以条畅。临证需微观辨证与宏观辨证相结合,对于患者病检有肠上皮化生的问题,中医认为血滞胃络日久成瘀,故在滋养胃阴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之品,如丹参、莪术、三七粉等,以提高临床疗效。

结语

运用纯中药治愈该患者,笔者深有感触的有两点:一是要辨证准确,用药精当;二是遣方用药,善守达变。该患者病势相对稳定,病机无太大变化,因而治疗亦当守方不变。临证时应该将病机放在核心地位,密切观察病情发展,从而决定是守方还是更方。如果证变,治则、方剂、药物要随之改变,即中医所谓的“证随机转,治随证变”,这是中医治疗灵活性的体现。该患者前后治疗7个月时间,医者守方有耐心,而病人没有耐心也是不行的。只有两者耐心有机地配合起来,才能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金丸川楝子嗳气
杨云中
川楝子亚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疏肝和胃方合左金丸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及对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
说说三个“金丸”的功效和特点
钦丹萍辨治嗳气验案
绞股蓝水提醇沉液抗川楝子致小鼠慢性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是打嗝,是不是胃肠有问题?
饱嗝不断,喝荸荠鸡金饮
川楝子治病验方
小金丸配合优甲乐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