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陆
(长春市第六医院,吉林 长春 130052)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张 陆
(长春市第六医院,吉林 长春 130052)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于2011年2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98例精神障碍患者给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98例精神障碍患者应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痊愈者44例,显效者32例,有效者19例,无效者3例,总有效率为96.94%。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具有不良反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适应范围广等优点,可作为治疗精神障碍的主要手段而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障碍;临床疗效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在通电前,先应用静脉麻醉药和肌肉松弛剂,然后再用电流刺激大脑,从而使患者意识丧失,达到无抽搐、痉挛发作而治疗精神障碍的一种方法[1]。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个是运用短脉冲电流刺激技术治疗逆行性记忆障碍和意识模糊,使患者思维在发病阶段消失,然后思维进行重新组合,同时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从而对多种神经递质的传递产生影响,达到治疗效果。因其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现对我院应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98例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精神障碍患者98例,给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男53例,女45例。其中癔症32例,躁狂症10例,抑郁症33例,精神分裂症23例。年龄23岁~66岁,平均(33.2±7.5)岁;病程2个月~35年,平均(7.8±2.4)年。
1.2 方法
①治疗药物:阿托品、丙泊酚、司可林等。②治疗仪器:美国美可达公司的思倍通5000Q型无抽搐电休克多功能治疗仪。③治疗方法:入院后进行常规检查,如心电图、脑电图、胸片、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充分做好术前常规准备,为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可在治疗前半小时给予肌注阿托品0.5 mg,然后让患者仰卧位,静脉滴注丙泊酚1.5 mg/kg至其睫毛反射消失,用生理盐水迅速冲洗滴管,快速静脉滴注司可林1.0 mg/kg,待全身肌肉松弛,四肢震颤结束,自主呼吸停止时即可通电。根据患者年龄将通电能量百分比设定好,将电极放置于患者双颞区,紧托下颌,通电3~5 s,待四肢、面部抽搐停止时,加压给氧,并缓慢静脉滴注生理盐水,直到患者有清晰意识,完全恢复自主呼吸。整个治疗过程中进行血压、血氧、心电、心率及脑电监测。治疗次数一般为每周3次,连续3周后调整为每2周1次巩固治疗。治疗中可以联合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等,但尽量不肌注氟哌醇、不用苯二氮类药物。
1.3 疗效评定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完成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躁狂量表(BRM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估。以PANSS、BRMS及HAMD的减分率为评定标准,痊愈:减分率≥75%,显效:减分率≥50%,有效:减分率≥25%,无效:减分率<25%。
2.1 临床疗效
98例精神障碍患者应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痊愈者44例,显效者32例,有效者19例,无效者3例,总有效率为96.94%。
2.2 不良反应
短期记忆力下降者30例(30.61%),谵妄者12例(12.24%),排尿困难者2例(2.04%),头痛头晕者31例(31.63%),恶心呕吐者23例(23.47%),治疗结束后均能够自行恢复,没有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精神障碍是由于大脑功能活动紊乱,从而导致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意志、认知、情感和行为等精神活动障碍[2]。其致病因素包括:先天遗传、社会环境因素、个人体质因素和器质因素等。精神障碍患者常伴有错觉、幻觉、妄想以及情感障碍等,表现为缺乏自知力,自言自语、哭笑无常、意志减退、行为怪诞等,而且很多患者都不承认自己有病,不主动就医。传统的抽搐电休克治疗是在患者有清醒意识的状态下进行的,患者不仅要经受肉体上的痛苦,还容易产生强烈的恐惧感,同时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呼吸暂停、骨折等严重问题。而目前广泛应用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在麻醉药物诱导下注入肌肉松弛剂后再对患者进行治疗的一种物理疗法。其主要是通过适量的短暂电流刺激大脑,使患者意识丧失,广泛性皮层脑电发放,以达到控制精神障碍症状的目的。治疗中患者表现为癫痫样大发作或医师凭临床经验来完成治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比较安静、无恐惧感、可以积极配合,避免了传统治疗方法中容易发生的心脑血管意外、呼吸暂停、骨折等问题,而且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安全性高、适应范围广等优点。对于年龄较长者(≥60岁)、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的患者,以及伴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传统治疗方法一般均视为禁忌证。而对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来说,只要没有严重的脑部占位性病变、心肌梗死的精神障碍患者皆可视为适应证,治疗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少。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躁狂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显著[3]。本研究结果显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精神障碍的治疗有显著临床疗效,有效率为96.94%。本组治疗中,虽有部分患者出现短期记忆力下降,谵妄,排尿困难,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但均在短期内自行恢复,没有发生任何严重不良反应。
总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既保留了传统抽搐电休克治疗方法的见效快、疗效确切的优点同时又具备了不良反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适应范围广等特点,可作为治疗精神障碍的主要手段而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1] 王天平.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48例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1):110.
[2] 夏丽.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60例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 2009,25(4):575.
[3] 朱金成.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与疗效[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9):2451.
R749
B
1671-8194(2014)21-024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