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型赛丁格尔技术在肿瘤患者锁骨下静脉长期置管的研究

2014-01-24 13:59:42健徐蕾王正刘君凤张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期
关键词:锁骨插管输液

马 健徐 蕾王 正刘君凤张 磊

(1 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2 吉林省肿瘤医院,吉林 长春 130012)

改良型赛丁格尔技术在肿瘤患者锁骨下静脉长期置管的研究

马 健1徐 蕾2王 正1刘君凤1张 磊1

(1 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2 吉林省肿瘤医院,吉林 长春 130012)

目的 探讨改良型赛丁格尔技术在肿瘤患者锁骨下静脉长期置管的临床应用方法及价值,为进一步推进置管技术的发展提供相应的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肿瘤患者31例,随机分成观察组16例,对照组15例,其中观察组采用改良型赛丁格尔技术在肿瘤患者锁骨下静脉长期置管,而对照组就采用传统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置管的一次置管成功15例,成功率为93.75 %,无并发症出现,对照组置管的一次置管成功11例,成功率为73.33 %,1位患者出现感染,1位患者出现静脉炎,经积极处理后均好转,观察组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处理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改良型赛丁格尔技术用高压外周插管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操作简洁、方便,成功率高,提高锁骨下静脉置管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为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简便的置管途径,值得在临床推广。

改良型赛丁格尔;锁骨下静脉;长期置管;肿瘤

经外周血管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这种技术已经在临床普遍应用,它能为患者提供7 d~1年的长期静脉输液,对于长期输液和化疗的患者,可有效地减少反复穿刺血管的痛苦和创伤,减少药物外渗,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简便的输液途径[1]。以往患者做PICC置管,只能在肘关节部位寻找可见的3条大静脉穿刺,但部分患者血管条件差,尤其是在肿瘤科,因为多次化疗,患者很痛苦,而且在静脉化疗中容易发生局部渗漏,造成皮下坏死,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改良型赛丁格尔技术(MST)是由北京协和医院于2009年从瑞典引进的,旨在解决血管条件差的患者的PICC置管的新技术,它避免了穿刺困难费时和常规外周静脉穿刺的痛苦,使穿刺技术更加快速、安全和准确,提高了置管效率,我院应用此技术进行锁骨下静脉置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需要长期进行输液化疗的肿瘤患者3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6例,年龄34~79岁,男9例,女7例,胃癌6例,白血病4例,淋巴瘤3例,乳腺癌3例;对照组15例,年龄39~82岁,男9例,女6例,肺癌5例,白血病4例,胃癌,4例,淋巴瘤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PICC置管适应证,无PICC禁忌证。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理分型、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传统PICC置管

患者需平卧,健侧手臂外展与躯干成90°,测量穿刺点到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3肋间的长度即为PICC管导入的长度。建立无菌区,常规消毒后,预冲导管和穿刺针,系止血带,以15°~30°角穿刺,见回血后减小穿刺角度,再进针,松开止血带,按下针尖保护按钮,确认穿刺针回缩至保护套内,将导管匀速送入静脉至测量长度,撤出插管鞘及导丝,抽回血和冲管,接正压接头,固定导管,无菌纱布覆盖,无菌透明敷贴固定,X线拍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2]。

1.2.2 观察组采用改良型赛丁格尔技术在肿瘤患者锁骨下静脉长期置管

准备工作:使用高压外周插管中心静脉导管(power PICC)、BARD包型号3174118/4Fr(内置4Fr高压导管1根、导丝、21G钢针、20G套管针、皮肤扩张器、11号解剖刀);相关材料主要包括,①相应的置管材料准备:外周插管操作指南、规范,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操作指南、规范,高压外周插管中心静脉导管操作指南,微插管技术指南。②病历材料准备:病历首页置管前各项检查记录、置管知情同意书、穿刺置管维护记录单、用药记录等;做好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给他们讲清手术相关事宜,具体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让患者放松心态,方便手术的进行。

具体操作:让患者平卧在治疗床上,去枕胸部抬高,身上覆盖大面积无菌治疗巾,测量肘窝到右胸锁关节的长度加上2~3 cm再减去肘窝到穿刺点的距离即为PICC管导入的长度。在穿刺点上方10 cm处,标记好已探测的血管位置及走向。建立无菌区,常规消毒后,用利多卡因进行穿刺点局部麻醉,以30°~45°角自锁骨中内1/3交界处下1~2 cm处进针,出现回血应立即停止进针,将外套管推送至静脉,退出针芯,往血管中送入导丝直到体外剩10~15 cm时停止。持解剖刀刀尖以与导丝平行的角度轻刺入皮肤扩大穿刺点,穿入扩张器、插管鞘组件并沿导丝全部送入血管,将导丝与扩张器一起拔出,手指按压穿刺点上方,从插管鞘口导入PICC导管至测量长度,撤出插管鞘,按传统PICC置管方法固定[3]。

1.3 术后护理

2组术后要给予同样的护理,24 h更换一次穿刺位置的纱布,至少要每周更换1次无菌透明的敷料,一旦敷料出现潮湿、松掉,需要立即更换,以免影响患者的伤口。每周需要更换1次肝素帽或输液接头,更换用具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防止导管堵赛就要注意正确的封管技术,每次输液完,都要用生理盐水或肝素钠生理盐水20 mL正向压制封管。每次输液前都要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吸回血,如出现小的凝血块应尽快抽出血块后再输液,防止出现栓塞。如果患者需要长时间的静脉输液,或是其输液的液体浓度偏大,则应增加冲管液的量至20 mL以上,或是使用正压输液接头,防止血液倒流,保持静脉导管的通畅。

在置管期间,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不要用置管的一侧肢体提重物,不要剧烈运动,睡觉的时候不能长时间压迫置管侧肢体,最好平躺。要做到时刻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这对监测是否感染有很大帮助;在拔管时要用力均匀并且需要轻缓地拔出导管,如果出现拔出受阻的情况,就要在局部静脉处热敷20~30 min,再尝试拔管,不可以强行拔管,以免拉伤皮肤造成伤害,拔出后用无菌纱布覆盖手按压10 min,止血[4]。

1.4 评价指标

置管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并且顺利插管,导管尖位于上腔静脉处;并发症:导管脱出:置管后露出体外的导管长度大于置管时的导管长度;透明敷料过敏:周围皮肤有痒感并出现红斑、红点、渗液或是结痴;穿刺点出血:置管后局部有血液渗出;导管堵塞:输液速度变慢、注射器推送液体时有不同程度的阻力出现;感染:穿刺点处有红、肿、热、痛的现象,并时有分泌物出现;静脉炎:局部出现不同程度地发红,肿胀,疼痛。

2 结 果

观察组置管的一次置管成功15例,成功率为93.75 %,无并发症出现,对照组置管的一次置管成功11例,成功率为73.33 %,1位患者出现感染,1位患者出现静脉炎,经积极处理后均有所好转,观察组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处理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 论

PICC是利用导管从外周手臂的静脉进行穿刺,导管直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避免化疗药物与手臂静脉的直接接触,加上大静脉的血流速度很快,可以迅速冲稀化疗药物,防止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因此能够有效保护上肢静脉,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但是很多患者由于肥胖、水肿、反复注液等会出现静脉条件比较差,存在置管时困难、置管耗时长、局部组织损伤大等缺点,用传统PICC方法无法解决,此时应用改良型赛丁格尔技术,就是在患者静脉血管置入一根较细的导管作为化学药物的专门运送通道,避免了化疗药物对患者静脉血管的损伤,让化疗药物通过导管经静脉直接达到心脏旁的上腔静脉,使药物形成靶向定位,从而达到最佳的化疗效果。赛丁格尔技术是经静脉置管中采用细穿刺针进行穿刺,借助导丝、扩张器和静脉鞘将导管置入静脉内的技术,比传统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成功率高,部分肿瘤患者的静脉较细,回血较慢,其穿刺针针梗较长,管腔相对较粗,且无针翼,使用普通穿刺成功率较低,所以,采用改良后赛丁格尔技术穿刺临床应用效果明显。这项新技术不仅提高了患者化疗的治疗效果,而且又对患者静脉血管进行了有效保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得它成为各医院中一项成熟的常规穿刺技术。改良型赛丁格尔技术用高压外周插管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操作简洁、方便,成功率高,提高锁骨下静脉置管留置时间长达1年以上,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为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简便的置管途径,值得在临床推广。

[1] 柏凤云.中心静脉置管(PICC)、赛丁格技术的最新发展[J].中国卫生产业,2013(27):154.

[2] 韩群霞.改良赛丁格尔技术PICC置管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7):12.

[3] 王雪琴.传统PICC置管及改良赛丁格尔技术在乳腺癌患者化疗中的应用[J].中国健康2011(12):98.

[4] 张采红.PICC与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临床应用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2012,21(36):4074.

R73

:B

:1671-8194(2014)03-0061-02

猜你喜欢
锁骨插管输液
右侧锁骨下动脉迷走并起始部闭塞致锁骨下动脉盗血1例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Beagle犬颈外静脉解剖特点及插管可行性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中成药(2018年6期)2018-07-11 03:01:08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颈枕输液袋
中学科技(2015年11期)2015-11-25 05:09:33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
西南军医(2015年4期)2015-01-23 01:19:04
锁骨中段骨折的处理
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与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