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艳丽
随着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医疗器械的更新换代,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无菌性股骨头坏死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普遍认可,已经成为治疗髋关节疾病的首选治疗手段。但是,单纯依靠髋关节表面置换不能进行有效功能训练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围术期应重视护理措施的干预效果[1]。本文旨在探讨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无菌性股骨头坏死的护理措施,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郑州市骨科医院康复医疗科2010年3月~2013年3月期间26例FicatⅢ期无菌性股骨头坏死行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排除股骨颈骨折、严重感染、关节脱位以及深静脉栓塞等患者,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23~63岁,平均(43.6±7.4)岁;左侧髋关节病变14例,右侧髋关节病变12例;术前Harris评分[2]为35~56分,平均(45.2±2.5)分。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立即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类型和分期,符合手术适应证患者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选择后外侧入路,假体由Wright公司生产提供,手术过程中备有股骨侧假体、髋臼,并备全髋假体。同时,所有患者给以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术后手术效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复查,复查至手术间隔6~17个月,平均(10.6±2.4)个月。经影像学复查显示切口均获得一期临床愈合;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Harris评分93~99分,平均(95.4±2.5)分,明显优于手术前(45.2±2.5)分,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
3.1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完善相关检查后,护理人员应详细讲解患者目前的病情,尤其是无菌性股骨头坏死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等内容,提高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使患者对手术治疗过程以及术后康复训练有初步认识,最大程度提高手术治疗和围术期护理的依从性。②功能锻炼:术前,护理人员指导患者通过直腿抬高运动、踝关节背曲和环绕运动等方式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掌握正确的上下床方式和拐杖的使用方法,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在平行杆内行走;通过康复宣教告知术后功能锻炼的意义[3],为术后康复训练奠定基础。③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生活习惯和病情需要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密切观察血压、血糖等指标变化,尤其重视糖尿病患者三餐血糖变化,必要情况下配合药物控制血糖和血压以适合手术治疗。④术前准备:晚上三大常规、风湿系列指标、生化检查指标、血沉以及出凝血时间等实验室检查,同时摄取X线片检查;术前常规备血、骨科备皮;术前30 min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术前训练床上大小便和翻身;术前6 h禁食;保证充分休息。
3.2术后护理 ①基础护理:麻醉清醒前,护理人员应了解手术过程,查看手术相关记录,重视麻醉方式、生命体征变化以及评估手术效果,常规去枕平卧,适当垫高下肢以促进静脉回流,患肢外展中立位;麻醉清醒后,详细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伤口渗血和末梢血液循环情况,尤其是麻醉恢复情况,检查引流管、输液管以及输血管等管道的通畅情况;术后24 h内给予冰袋冷敷手术区域以预防出血,缓解疼痛和促进组织液吸收以预防局部软组织水肿;术后6 h内禁食,可适当饮用温开水;待胃肠蠕动后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和高蛋白饮食,一般给予少食多餐。②预防并发症:嘱咐患者保持正确的髋关节姿势以免髋关节由于过度内收或前屈造成脱位;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咳嗽和扩胸动作以强化肺部呼吸功能,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保持会阴部清洁,鼓励患者每日饮水不低于3000 ml,禁止憋尿;常规留置导尿管并定时检查引流管通畅情况;保持尿袋位置低于趾骨联合水平位置以预防尿道逆行感染;指导患者练习缩臀锻炼,定时翻身扣背,指导家属定时按摩尾臀部皮肤以预防压疮,翻身时要将软枕垫在两腿之间以避免脱位。
3.3康复锻炼 术后2 d给予康复功能锻炼,首先锻炼患肢踝关节主动或被动伸曲练习,从而减少下肢水肿和促进静脉血液回流;根据患者体质和切口恢复情况制定踝关节伸曲活动计划,一般≥3次/d;术后24 h,根据病情需要拔出引流管;鼓励患者主动伸髋和髋关节外展活动,强度和时间根据患者需要而定,常规术后2周屈髋不超过90°,术后1~2月逐渐脱离拐杖独立行走。
综上所述,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无菌性股骨头坏死患者效果确切,配合围术期护理干预能够保障手术效果,在预防并发症和促进髋关节功能早期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对围术期护理措施继续研究和探讨。
[1] 蒋素舒,胡珊珊.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无菌性股骨头坏死的护理体会.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3):1006-1007.
[2] 张丽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中国医药指南,2011,9(28):365-366.
[3] 张作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5例围术期护理及康复指导.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8):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