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轲
食管癌、贲门癌是临床常见消化道疾病,患者消化道受到较大刺激,存在进食困难,易造成术后营养不良症状,严重影响患者康复。早期肠外营养效果较差,同时术后患者易出现严重并发症。近年来肠内营养支持在临床广泛使用,并在临床取得一定成效,作者对河南省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0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本院自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10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男58例,女52例,年龄40~86岁,平均年龄(62.6±5.3)岁。其中食管癌76例,贲门癌患者34例。术前依照营养状况评定法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评定[1],均伴随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其中食管胃左胸内吻合术65例,食管胃颈部吻合术45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5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手术方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肠内营养支持:患者术前均留置胃管,观察组患者术中经胃管插入的鼻腔内再插入鼻肠营养管至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下30 cm空肠腔内,术后第1天下午将温热生理盐水注入营养管内,第2天注入肠内营养乳剂(主要包含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钾、钠、磷、钙、钼、氯、镁、锰、铜、锌、硒、铬、碘、生物素、维生素),同时由营养管内注入自制流汁(牛奶、肉汤、米汤、鸡汤、苹果汁、青菜豆腐汤、鱼汤、黄芪小红枣汤),每天注入500 ml,50 ml/次,2 h/次,逐日递增,至2000 ml/d(200 ml/次,2 h/次),交替注入,先给予素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荤素搭配供给。胃管在术后7 d拔出,患者食用流质食物,同时营养管内继续滴入肠内营养乳剂,500 ml/d。术后10 d对患者血常规、体温等进行常规检查,恢复正常后可拔出营养管,给予常规饮食。参考组患者术后常规静脉滴注5%~10%葡萄糖、蛋白、氨基酸、血浆及水乐维他,术后7 d后拔除胃管,患者口服流质食物。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体重下降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营养支持费用。
2.1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为(52.6±4.3)h,明显少于参考组(77.2±5.4)h,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体重相较治疗前下降(2.05±1.65)kg,参考组患者术后体重相较治疗前下降(5.32±2.85)kg,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1例堵管、2例水电解质平衡紊乱、2例呕吐,并发症发生率为9.1%,参考组患者出现4例水电解质紊乱,并发症发生率为7.3%,给予两组患者积极对症治疗后均痊愈,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手术切除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主要方法,患者机体损伤较大,易出现内分泌系统代谢方面失衡,而术后患者应激反应、发热、消化液及体液的流失等导致患者对蛋白质及热量需求加大[2],因此术后营养问题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近年来肠内营养支持已经成为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常用的营养支持方式,早期营养能够有效安全的改善患者术后营养不良症状,提供患者术后所需营养,对胃肠道功能进行保护,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然而肠内营养方式不当或者护理不到位可导致脱管、管道堵塞、呕吐、腹胀、腹痛等症状发生[3],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因此肠内营养支持时,医护人员要加强有效护理,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脱管是最严重并发症之一,影响营养支持的继续进行,因此术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营养管进行固定,将营养管固定重要性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每天定时对营养管进行观察。输注营养液前后先采用温开水20 ml对管壁进行冲洗,从而有效减少营养液粘附管壁引起的堵管现象,保证营养管的通畅。营养液用量过大、滴注过快等均会导致恶心、腹泻、泛酸等消化道反应,因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询问分析,严格控制滴注速度、掌握营养液温度及浓度等,并给予针对性治疗,对于由于营养液引起的不适反应则更换营养液。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少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体重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参考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知,食管癌、贲门癌术后给予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及干预治疗能够改善患者术后营养不良症状,促进患者康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1] 陈光成,管宏俊,孙长鹏,等.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临床研究.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32(01):34-35.
[2] 李杰,于凤莲,雒利春.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道内营养病人的护理.医疗装备,2012,21(02):93-94.
[3] 公文珍,刘妮妮.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观察与护理.辽宁医学杂志,2009,2(06):326-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