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书兰
重庆市合川区中医院自2012~2013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神经炎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本组20例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9~55岁,其中9~35岁16例,35岁以上4例;起病至就诊时间:1~7 d 10例,8~20 d 6例,21~30 d 4例;双眼发病14例,单眼6例,共34只眼;视神经乳头炎8例,14只眼;球后视神经炎12例,20只眼;视力为0.08~0.5不等;来诊前均用过西药治疗,其中3例用过激素。
1.2诊断要点
1.2.1西医诊断 患者常有全身急、慢性传染病史,主诉视力下降,眼球运动时牵引痛。查瞳孔多有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眼底:急性者视乳头充血,轻度隆起,界不清,生理凹陷消失及其附近视网膜水肿,或伴有渗出、出血;球后视神经炎眼底表现不明显。视野出现中心暗点或轻度向心缩窄。
1.2.2中医分型诊断 ①肝肾阴虚型:多见视物昏蒙,兼见头晕,耳鸣,失眠,五心烦热,咽干颧红,脉细数,舌质红,苔薄白。②肝气郁结型:症见头昏目眩,眼球胀痛,口苦咽干,或兼胸胁不舒,舌质红,苔薄,脉细或弦。③气血双亏型:始觉视物朦胧,睛珠隐胀,瞳孔稍大,兼见面色白,心悸怔忡,气短懒言,精疲无力,自汗,头晕目眩,舌淡薄苔,脉虚数。
1.3治疗方法
1.3.1西医治疗 口服维生素、肌苷,急性期(发病5 d内)血象高者应用抗生素及激素,5 d停药。
1.3.2中药治疗 ①肝肾阴虚型治宜滋阴降火,清肝明目。方用杞菊地黄汤加味。②肝气郁结型治宜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方用加味逍遥散化裁。③气血双亏型:治宜先行气活血。先用四物汤加减;后宜益气养血、安神明目,方用八珍汤加减。
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显效(视力提高5行以上)17例;好转(视力提高2~3行)3例。随访1年均无复发。
3.1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关键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各取所长。在诊治该病的过程中,利用西医眼科检查手段,观察局部之细微变化,可明确诊断,即“辨病”,并根据眼底变化情况,指导中药灵活加减。
3.2关于本病的疗效,无论其属何种辨证分型及病程长短如何,均有一定的效果,且以肝肾阴虚、肝气郁结型患者居多,效果较好。病程越长,效果越差。若眼底消肿渗出显著,尤其是血象较高者,抗生素、激素的短期应用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西医以其静脉输液的特点可迅速控制病情,中药则主要以口服的形式起到“稳步根治”的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是一种可缩短病程、尽快提高视功能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