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岩
反流性食道炎目前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抚顺市望花区创业园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反流性食道炎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反流性食道炎患者94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共48人,其中男性19例,女性29例,年龄30~62岁,平均年龄44.6岁。对照组共46人,其中男性20例,女性26例,年龄29~60岁,平均年龄46.3岁。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反酸、烧心、腹胀等症状,临床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反流性食道炎,排除消化性溃疡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治疗组给予奥美拉唑20 mg,2次/d口服,联合多潘立酮10 mg,3次/d,三餐前15 min口服。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20 mg,2次/d口服。疗程为8周。服药后详细记录患者症状缓解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在第8周停药后行血、尿、便常规检查,同时行肝功、肾功能检查。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一般治疗:戒烟酒,禁生冷、辛辣饮食,适当控制脂肪、巧克力、茶、咖啡等得摄入,避免睡前饱食。治疗期间不服用其他药物。
1.3观察指标 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以治愈与显效之和计算总有效率。
2.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组48例患者中治愈为34人,显效为10人,无效为4人,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46例患者中治愈为28人,显效8人,无效10人,总有效率78.26%。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良反应 服药过程中,两组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轻微不良反应,无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头晕。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不需要停药和特殊处理,患者继续用药症状减轻或消失。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尿、便常规检查,肝功、肾功检查服药前后两组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反流性食道炎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上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1]。发病机制主要是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攻击作用的结果,临床上典型症状是烧心和反酸,多在饱餐后出现,特别是平卧或躯体前驱时易出现。反流性食道炎可因黏膜糜烂或溃疡导致急性或慢性出血,重者可出现食管黏膜糜烂溃疡,继而纤维组织增生,瘢痕形成,最终导致食管狭窄。患者的发病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2],部分患者得病后很容易忽视,不能得到及时治疗,使病情加重。现在反流性食道炎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和生活[3]。奥美拉唑是质子泵抑制剂,主要作用为抑制胃酸分泌,从而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减少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损害。奥美拉唑抑制胃酸作用显著优于H2受体阻滞药,它不仅能非竞争性抑制促胃液素、组胺、胆碱及食物、刺激迷走神经等引起的胃酸分泌,而且能抑制不受胆碱或H2受体阻断剂影响的部分基础胃酸分泌,对H2受体拮抗剂不能抑制的由二丁基环腺苷酸(DCAMP)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也有强而持久的抑制作用。多潘立酮是促胃肠动力药物,作用是增加食管下括约肌压力,改善食管蠕动,促进胃排空,减少胃内容物食管反流。两者合用即减少了胃的食管反流又减少了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损坏,能够增加疗效,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虽然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轻微的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但这些不良反应可不经治疗在短时间内自行消失,不影响治疗。
[1] 林三仁.实用临床消化病学.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2007.
[2] 林三仁,许国铭,胡品津,等.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胃肠病学,2007,12(4):233-239.
[3] 王天佑,毕春山,姜佳丽,等.反流性食管炎242例临床资料分析.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2,10(08):942-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