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洪全 陈然
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外伤,多由直接暴力骨盆挤压所致。多见于交通事故和塌方。X线平片是首选的最常用的检查和诊断方法,但由于骨盆的特殊解剖结构,影像重叠多,对复杂的骨折及脱位情况了解往往非常局限,无法明确骨折位置、骨折线走行、骨碎片及关节情况[1],这就给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2年4月~2013年7月行256层螺旋CT检查诊断骨盆骨折的32例患者,男25例,女7例,年龄26~78岁,平均年龄52岁。均有明确外伤史,其中高空坠落伤3例,车祸伤25例,摔伤3例,挤压伤1例。
1.2临床表现 骨盆区疼痛、肿胀、畸形,活动下肢或坐位时加重。可伴有患侧肢体缩短,从脐至内踝长度患侧缩短;排尿困难,腹痛,严重者出现低血压和休克。
1.3检查方法 采用PHILIPS 256CT iCT扫描仪,扫描范围包括整个骨盆进行容积扫描,120 kV,200 mAs,层厚0.625 mm,螺距(pitch)0.75~0.90,矩阵512×512,扫描时间4~6 s。采用骨算法,采集原始二维容积数据,传输至PHILIPS EBW工作站利用3D软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成像[2]。任意调整角度,使图像显示最佳效果,完美展示骨折状况。若怀疑髋臼骨折,应用勾画删除技术对图像进行切割删除处理,以单独显示髋臼及骨折碎片。
2.1骨折类型及部位 单发线样骨折8例,其中髂骨翼骨折1例,骶骨骨折3例,耻骨上下支骨折2例,坐骨支骨折2例;粉碎骨折24例,不稳定性骨折20例,其中伴有股骨头或股骨颈骨折3例。
2.2骨折块数目98块,累及关节面(骶髂关节,髋关节)及骶孔23例。
2.3并发腹腔内积血或盆腔脏器损伤5例。
3.1骨盆解剖特点 骨盆是一个完整闭合的骨环,关系复杂,附有较多的肌肉,保护盆腔脏器,是躯干和下肢的桥梁。骨盆属不规则骨,是由骶骨、尾骨和两块髋骨(由髂骨、坐骨及耻骨融合而成)所组成环形骨性结构。
3.2骨盆骨折的好发特点 ①多为粉碎骨折占75%;②不稳定性骨折(骨盆的前后环联合损伤并发生移位,使骨盆稳定性遭受破一常伴有盆壁软组织损伤,如尿道、直肠、膀胱、阴道、神经等)占83%。
3.3薄层轴位重建与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显示技术(VRT)成像的探讨 薄层重建对显示骨折部位及类型准确性高,但是不能直观反应骨折部位及碎骨块之间关系,缺乏完整性及立体感。MPR将原始容积数据经小间隔重建处理,然后利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冠状位、矢状位及任意角度斜面的二维图像重组,可以了解骨折线的走形及骨折移位,关节脱位情况;能够调节窗宽、窗位,观察骨折及局部软组织改变;但缺乏立体感,不够直观。MIP经透视处理,不仅能显示骨表面的骨折,还能显示骨质内部的骨折及直观立体地显示手术后金属内固定无的形态,位置和骨折复位的效果。可真实反映密度变化,对比度高,可以调节窗宽和窗位,任意角度旋转,具有切割去除兴趣区外重叠部分功能,显示细微骨折方面较好,但是图像缺乏立体感[3]。VRT是通过容积数据对全部象素总和的影像显示,它无需定义明确表面,保存了原始数据的解剖空间关系,以不同颜色和透明度来衡量密度,形成更为清楚、逼真的三维立体图像,图像呈半透明状,图像层次多,柔和,边缘无齿状改变,解剖结构容易辨认,图像立体感强[4]。因此可以为观察者提供一个更具真实感的三维立体影像。
3.4256层螺旋CT优势 扫描速度快,4~6 s内完成整个兴趣区扫描,减少患者疼痛等原因引起伪影[5];避免过多搬运患者,非常适合外伤中危重患者的检查;具有图像后处理技术:MPR可以多层面任意角度成像,VRT空间立体感强,解剖关系清晰,直观,有利于病变的定位,还可以随意旋转多角度观察骨盆全貌,可以立体地多角度展示骨骼与其相邻解剖关系,同时可以随意切割删除遮挡部位选择合适的视角以便充分显示病变情况[6]。
3.5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盆骨折中的临床指导意义 由于骨盆关节结构复杂、有些部位会显示不清,特别对严重外伤的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多角度、多体位平片摄影需反复搬动患者,不但操作不便,而且图像质量得不到保证。螺旋CT重建技术快速获取准确、清晰、立体、全面的影像资料,直观、立体、多方位地显示骨折线的走行、长度、范围、错位、脱位、旋转方向、骨碎块的大小、数目、形态、关节腔等情况,弥补了X射线平片和常规CT扫描的不足[6],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了更多的信息,也能综合评估术前、术后的恢复情况,在骨关节外伤应用方面具有肯定的价值,医生能较容易地判断骨折的程度和范围,据此设计出既能到达骨折部位,选择合适的内固定器械,又利于术中操作,有尽可能减少关节周围结构损伤的手术入路。
综上所述,骨盆骨折多为复杂骨折,256层螺旋CT方便、快捷,为患者提供可靠准确检查,三维重建技术能直观、立体、清晰、多角度展示骨折类型、骨折数目、累及范围情况,诊断准确,可靠。弥补了常规X线片及CT横断图像的不足,为临床术前诊断、手术方案的制定、内固定器械的选择、手术路径的选择及术后评估提供了重要价值[7]。
[1] 李保卫,张黎明.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及继发骨关节病的CT诊断.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7,18(58):522.
[2] 李松年,唐光建.现代全身CT诊断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261-263.
[3] 何杰,李石玲.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肋骨及肋软骨损伤病变中的应用.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8):945-947.
[4] 丁耀军,柳健,谢安明,等.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骨盆骨折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应用.东南国防医药杂志,2010,12(4):302-304.
[5] 许斌,王与荣,赵建宁,等.X线与CT检查在诊断齿状突骨折中的价值.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05,20(2):114.
[6] 张金玲,陈鹏,赵德利,等.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金属早骨盆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临床放射学杂志,2009,28(3):380-383.
[7] 马韵伟,李金山,王银川,等.骨盆骨折应用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的临床意义.黑龙江医学杂志,2003,27(6):428-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