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措施

2014-01-24 10:42王芬露孙泽祥翁宇挺
浙江畜牧兽医 2014年6期
关键词:畜牧业畜禽动物

王芬露,孙泽祥,翁宇挺

(宁波市畜牧兽医局,浙江宁波315012)

畜牧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解宁波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深入分析现代畜牧业建设的关键环节和突破口。最近,宁波市畜牧兽医局组织力量对全市畜牧业生产发展情况开展了深入调研,提出了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对策措施,现简要介绍如下。

1 发展现状

近年来,宁波市以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为目标,深入实施“上山、下海、进基地、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一手抓生态畜牧业的培育与发展,一手抓传统畜牧业的治理与规范,制定和落实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与措施,畜牧业区域布局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型畜禽种业、生产体系、监管和技术服务体系、行业管理体系等四大体系建设不断推进,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为促进全市畜牧业健康发展作出了贡献。

1.1 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 “十二五”期间,该市畜牧业发展虽然面临着土地制约、污染治理和动物防疫压力及“三改一拆”等诸多因素影响,但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保持了稳中有增的态势。2011年,全市肉类总产量首次突破20 万t,提前并超额完成《宁波市畜牧业产业布局和建设规划》中确定的到2015年实现年肉类总产量17.5 万t 的目标。2012年全市肉类总产量20.5 万t,比2006年增长49.2%,肉、蛋、奶类自给率分别达到51%、60%和25%;全市畜牧业养殖总产值达到66.4 亿元,比2006年翻了一番。2013年,全市肉类总产量为19.54 万t,比2006年增长42.6%;全市畜牧业养殖总产值达到60.9 亿元,比2006年翻了一番。全市生猪、家禽、奶牛规模化养殖分别达到98%、91%和100%。

1.2 标准化规模创建成效显著 “十一五”以来,该市通过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新建、改建、扩建了一批畜禽规模养殖场,规模和生产水平明显提升,实现了畜禽综合生产能力稳中有增。2008年开始,该市专门设立了畜牧业发展统筹资金(市级财政每年安排2000 万元),用于规模畜牧场建设、标准化创建等;2011年至2013年,该市又每年安排中央财政资金2500 万元,用于支持现代畜牧业建设。“十一五”以来,市级以上财政共投入资金2 亿多元,拉动民间工商资本投入6 亿元以上,新建、改建、扩建规模畜禽养殖场330 家,新建畜禽舍61 万m2,新增出栏生猪43 万头、肉禽321 万羽。

1.3 生态化规模养殖快速推进 在抓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的同时,该市还把发展生态畜牧业作为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专门编制并实施了《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通过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创新养殖模式,围绕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尿综合开发利用这两个关键环节,大力推广清洁化、可循环生产技术,努力培育各种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使农村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有效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2008年以来,按照省“811”环境整治和保护行动实施要求,该市大力推行农牧结合生态养殖模式,对近900 家规模养殖场进行了治理,全市畜禽排泄物综合治理率达97%以上。2013年底,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和全省畜牧业转型升级工作会议精神,根据生态市建设及“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工作要求,进一步细化了畜牧业区域布局方案,确立了农牧结合配套耕地等生态化建设指标。

1.4 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明显加强 “十一五”以来,全市各级财政安排专项经费5000 余万元,主要用于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共建成省级动物防疫示范乡镇20 个、县级动物防疫站9 个和乡镇兽医站标准化建设80 个,市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厂已建成并投入使用,鄞州区、镇海区、北仑区已完成了病死动物收集点建设,其他5 个生猪主产县的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已经启动。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出台了《宁波市基层动物防疫员及检疫协检员管理办法》,建立了规模为360名的基层“两员”队伍,明确其基本薪酬每人每年不低于3.5 万元。同时建立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体系,创新实施外地动物调入风险评估和强制免疫评估工作制度,积极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严把动物及其产品检疫关,连续多年保持无重大动物疫情危害。

1.5 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日益提高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创新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推进落实生产主体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职责,制订实施生猪规模场准出、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巡查监管和质量安全监测等制度,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创新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立了生猪、菜牛规模养殖场的“准出”制度。2013年,“瘦肉精”自检与抽检覆盖面占到全市生猪出栏总量的75%。二是依托智慧畜牧业平台,整合部、省、市、县四级质量安全监测数据,构建风险收集、分析、评估和预警工作机制,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三是连续3年开展饲料、兽药、生鲜乳等三项整治行动,共开展市级以上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4600 多批次,抽样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未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2 存在问题

2.1 畜牧业用地政策、环保压力突出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加上土地和环保政策日益严格,畜牧业发展面临的环境资源、养殖用地等因素制约压力只增不减,如何保持合理、适当的畜牧业发展空间越来越成问题。特别是“三改一拆”和“五水共治”推进以后,该市畜牧业调、减压力剧增,正常、合规、合理的畜牧生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特别是2013年国家把畜牧业列入节能减排考核内容后,省环保局出台了畜牧业“双控”制度(对畜禽饲养量及其排泄量列入双控指标),畜牧业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

2.2 部分地区对畜牧业发展存有一定偏见 部分地区片面认为畜牧业对地方经济没有贡献,畜牧业多一点少一点无足轻重,特别是在城镇化的背景下,畜牧业“不用发展、不能发展”的倾向扩大化、绝对化。部分地区甚至把畜牧业与城镇化完全对立起来,以为限养、禁养越彻底,就越是城镇化,就越生态。这样的做法既不利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更影响了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

2.3 畜牧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 总体上看,该市畜禽经营产业化水平不高,订单生产比率不到40%,饲料、种苗、养殖、营销、加工组织化程度较低,应对动物疫病、抵御市场风险等能力较弱,尤其是2013年以来,相继发生了宁波牛奶质量安全风波、上海黄浦江死猪漂浮事件、菲特水灾(淹死畜禽200多万)、H7N9 疫情等畜牧兽医领域的突发事件后,暴露出了畜牧业生产的弱质性。特别是在短短9 个月内,两次发生H7N9 禽流感事件,对家禽产业造成了严重冲击,影响了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3 对策措施

3.1 总体思路 以发展现代畜牧业为总体目标,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方略为总体要求,坚持“生态优先、供给安全、调量提质、助农增收”十六字方针,突出创新驱动,调整优化畜牧业区域结构,创新行业监管和管理服务体制机制,全面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切实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确保现代畜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3.2 具体措施

3.2.1 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努力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当务之急是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通过机制创新和产业融合,深化推进新型畜牧产业体系建设,大力培育带动力、竞争力较强的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和产业龙头,进一步提升畜牧业组织化、专业化水平。重点支持规模养殖场联合建立畜牧专业合作社,支持核心种业企业,大力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业,着力打造各环节紧密结合、安全可控的畜牧业产业链。同时加大科技投入,突破畜禽品种改良、低碳环保饲料配置、标准化生态养殖、动物疫病综合防控等关键技术,加快实现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资源生产潜能,通过实施生猪“110”工程,降低生猪死亡率,即每头母猪多提供一头出栏肉猪,全市10 万头母猪就可增加出栏肉猪10 万头;全面研究推广畜禽新型养殖模式与绿色低碳饲养技术、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粪便零排放处理技术,解决粪便发酵无害化处理和畜禽大棚网床养殖、鸡(鸭、鹅)稻轮作饲养、“三园”套养家禽和蛋鸭离河养殖等关键技术难题,全面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

3.2.2 优化生态畜牧业区域布局,大力发展农牧结合的生态畜牧业。根据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决定》要求,统筹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目标、畜产品供给安全与环境承载等因素,调整优化畜禽养殖的禁、限养区,按农田耕地每亩(1 亩=667 m2)2 头存栏猪(其它畜禽按粪尿排泄量当量测算)、林地每亩0.2 头猪标准,科学测算非禁养区域畜禽养殖总量,并结合当地土壤地势、农作物品种、有机肥异地消纳和污染减排要求,科学确定当地畜禽排泄物承载能力和畜禽养殖量。按照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要求,加快推进农林牧渔科学配套,逐场逐地落实资源化利用措施,加快畜禽粪便污水治理,深化“两分离三配套”,强化环保治理设施建设,减少污染物排放,鼓励发展有机肥加工、沼液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鼓励对现有规模养殖场的生态化设施改造,实现畜禽排泄物的综合利用,鼓励发展畜禽粪便、沼液收集处理配送的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土地流转、林地流转或不同主体间签订协议等方式,落实排泄物的生态消纳地,实现就近就地利用。农牧结合的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不但可有效促进畜牧业发展,还可明显提升农业用地质量,保障现代畜牧业健康发展。

3.2.3 加大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做大做强畜禽种业和特色精品产业。突出地方特色畜禽优良品种的产业引领功能,加大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特色品种开发利用。一是围绕种猪、种禽、种兔等优势畜禽品种,通过畜禽育种平台和种畜禽提升项目建设、创办人工授精站,加快培育集团化种业核心企业,完善“育、繁、推”种业体系和引进、繁育、推广相结合,构建完善的新型畜禽业种业体系。二是依托丘陵山地资源优势,加快发展优质肉鸡、浙东白鹅、余姚番鸭和以牛羊兔等食草动物为主要内容的特色精品畜牧业。三是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牛、羊、兔等食草畜禽。运用农作物秸秆饲料化综合利用技术,大力推广发展食草畜禽养殖,实现秸秆资源化利用。

3.2.4 加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完善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在结合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建设和畜禽养殖场标准化创建基础上,引导、扶持规模畜禽养殖场对生物安全、自动化养殖、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等设施进行改造升级。一是全面建成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体系。余姚、慈溪、奉化、宁海、象山等五个畜牧业主产县(市)要分别建成年处理能力1000t 左右的中型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2014年6月底前完成病死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厂及收集体系的建设。主要乡镇和年出栏500 头以上规模养猪场,要按照“彻底、环保、便捷、实用”的原则,抓好小型的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要健全病死猪死亡保险及无害化处理补助制度,逐步完善病死动物无害化收集、处理及监管网络;二是加快实施以全市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管理平台和重大动物疫病及畜产品安全追溯管理平台为主要内容的智慧畜牧业项目建设;三是加快建立宁波市动物疫病监测控制中心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实验室,全面推进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项目建设;四是加强基层动物防疫员和检疫协检员队伍建设,依托执业兽医师和乡村兽医师制度管理,提升兽医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不断完善动物卫生监督体系。

3.2.5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投资积极性与产业抗风险能力。坚定不移地实施和完善各项扶持政策,大力拓展新的优惠政策和农业保险政策。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完善和调整生猪、奶牛生产发展扶持政策;继续实行地方畜禽品种保种补贴制度;完善有机肥补贴和畜禽生产机械购机财政补贴制度;完善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和防疫扑杀补助政策,健全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经费补贴制度。进一步加大税费优惠支持力度,认真落实有关扶持畜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金融和保险支持力度,积极支持金融机构根据畜牧业发展特点,合理简化贷款手续,创新贷款抵押和担保机制,为农民提供量身定做的优惠服务;积极支持保险公司在开展能繁母猪、奶牛政策性保险基础上,逐步扩大畜牧业政策性保险范围,鼓励保险公司发展多形式、多险种的畜牧业保险业务。鼓励畜牧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合作互助保险工作,切实增强畜牧业抵御风险能力。

猜你喜欢
畜牧业畜禽动物
映像畜牧业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