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莉
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体会
——附80例报告
陈莉
对本院收治的8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 通过心理护理与干预, 加强基础护理, 做好高危因素防控,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机体功能恢复, 从而提高疗效和减少病残率。
出血性脑梗死;治疗;心理护理;护理体会
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cerebral infarction, HI)是指在梗死的动脉血管疏通之后又合并出血。本院3年来收治出血性脑梗死患者80例, 现将治疗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选取本院2010年5月~2013年5月收治出血性脑梗死患者80例, 其中男42例, 女38例, 年龄38~79岁, 平均年龄65.57岁。脑血栓引起的有67例, 其余13例中颅内动脉炎性狭窄引起的有1例,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引起的3例,颅内动脉炎性狭窄的4例, 胃癌转移引起的有3例, 血管畸形引起的有2例。全组病例, 合并高血压58例、糖尿病12例,冠心病5例, 心房颤动5例;症状:头痛72例, 舌瘫68例,呕吐25例, 失语33例, 意识障碍45例, 抽搐12例, 肢体瘫痪72例。所有入选者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经头颅CT或MRI证实;排除明显凝血功能异常和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2.1心理护理 出血性脑梗死患者, 病程长, 情感波动大,心理负担过重, 治疗依从性差, 患者的心理是一个随病情发展演变而变化的过程, 患者的心理状态对预后有着重要影响[2]。护理人员根据急性期、治疗期、恢复康复期患者的急躁易怒心理、忧郁疑虑心理、悲观失望心理、期待心理、恐惧焦虑心理等不同心理状态, 加强心理疏导。多关心、体贴患者, 做好健康宣教, 推心置腹的交谈, 主动热情开导患者, 解释本病的发病过程、特点及目前脑血管治疗康复的先进手段,鼓励患者面对现实, 正确认识疾病。重视理解患者, 及时给予支持和帮助, 给患者康复的希望, 解除顾虑, 介绍同类患者的治愈实例, 使其心理从中得到解脱, 有悲观转为乐观,由失望转为充满生活的希望, 增强患者同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和毅力。调动医护人员、家属、亲友以及患者自己的积极性,鼓励并认可患者的社会价值, 使患者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提高疗效, 促进康复, 降低伤残, 提高生活质量。
2.2加强高危因素护理 目前研究认为脑梗死面积、心房颤动、高血糖水平、收缩压水平增高是脑梗死出血性转化(HT)的危险因素[3], 因此, 在积极治疗脑梗死的同时, 加强心理疏导, 稳定患者情绪, 加强心电监护, 及时预防、发现、处理心房颤动, 严密监测血糖水平及收缩压水平, 使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预防再出血的发生, 促进疾病恢复。
2.3加强基础护理 详细观察记录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血压、心率的变化, 注意有无头痛、呕吐及瘫痪加重等情况,不断与入院时各项病情指标相比较, 如发现头痛加剧伴呕吐、意识障碍逐渐加深、瞳孔散大、缩小或等大、血压升高、心率减慢、原瘫痪程度加重, 发现问题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定时翻身扣背排痰, 避免误吸窒息。加强营养支持, 以改善患者全身状况。避免诱发再出血因素,如给予患者热情的关怀, 稳定情绪, 急性期要求患者绝对静卧, 尽量减少探视保持病室安静,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加强预见性护理,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外, 必须充分重视预防褥疮护理, 避免增加心脏负担的各种因素, 避免医源性尿路感染。
好转65例, 死亡15例。在死亡的15例患者中, 梗死区较大和出血量较大者13例。
出血性脑梗死是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 目前研究认为脑梗死面积、心房颤动、高血糖水平、收缩压水平增高是其独立的危险因素。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原因:①梗死的动脉血管畅通之后, 继续出血。②栓子迁移和血管再通。所谓栓子迁移就是指血管内的栓子破裂而向他处移动, 从而致使血管缺血和坏死。在血压作用下出的血液会形成出血性脑梗死。据动物临床试验和放射学学科研究成果指出栓子迁移的发病机制在出血性脑梗死上是成立的。③除了上面两个因素外, 患者情绪不良、早期活动不合理或者前期治疗不当都是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本文观察表明, 对于出血性脑梗死患者, 护理人员本着高度责任感,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控制急性期病情。在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 认真做好个体化心理护理与心理干预, 稳定患者情绪, 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掌握必要的心电图、血压、血糖管理知识, 做好高危因素防控,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机体功能恢复, 从而提高疗效和减少病残率。
[1] 中华神经科学会, 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6):379-380.
[2] 郭桂荣.脑出血患者的心理护理.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29): 203-204.
[3] 付爱真, 牛争平.脑梗死出血性转化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 8(6):679-680.
2014-06-06]
467000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