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敏 孙凤艳
3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分析
王玉敏 孙凤艳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探讨3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根据不同方法采取保守疗法和手术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4例患者经治疗, 所有患者疼痛均明显减轻, 症状缓解, 附件包块缩小消失11例, 骶韧带结节变小10例, 2例已怀孕分娩。结论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轻重、病程长短、病变部位、病变范围及对生育的要求等综合考虑做出选择。
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治疗;手术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生长于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部位, 并产生体征或症状。临床上以渐进性痛经为其特征, 常与不孕并存, 绝经后异位子宫内膜组织逐渐萎缩被吸收而症状消失。症状轻微者、年轻者, 采用保守治疗,凡卵巢子宫内膜囊肿较大而希望生育者, 经保守治疗后仍无法生育, 可选择手术疗法。选取2013年1月~10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4例临床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1.1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3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年龄25~42岁, 平均年龄33岁;已婚33例, 未婚1例。原发性不孕2例, 继发性不孕8例, 盆腔结节14例, 子宫腺肌病14例, 巧克力囊肿5例。
1.2方法
1.2.1激素治疗 高效孕激素:每天口服甲羟孕酮, 或肌内注射己酸孕酮。对痛经明显而病变轻微的患者, 以解除症状为主, 亦可用以上药物或炔诺酮, 于月经周期第6~25天服药, 停药后月经来潮;或不停药继续服药数月, 逐渐加大剂量,造成闭经。高效孕激素辅以小剂量雌激素:常用炔诺孕酮和炔雌醇, 从最小剂量开始, 出现突破性出血时, 逐渐增量, 连续6~12个月, 用药期间月经闭止, 停药后恢复。达那唑为合成的17α-乙炔睾酮衍生物, 具有轻度雄激素作用。选用于轻、中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明显或要求生育患者, 有肝功能损害者不宜服用[1]。从月经第1天开始, 持续服6个月或更长, 当症状缓解不明显或无闭经时, 可加大剂量, 同时每月查肝功能, 加服维生素B6。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鼻腔喷雾用, GnRH-a皮下注射剂, 均自月经第1天开始, 连续6个月。孕三烯酮用法为每次口服, 月经第1天开始, 连续服药6个月, 观察疗效。服药期间每月检查肝功能。雄激素:甲睾酮片, 舌下含服, 连续3~6个月。此为小剂量用药, 缓解痛经症状有一定效果, 不抑制排卵, 用药期间仍要避孕。
1.2.2手术疗法 ①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术中切尽或灼除异位症病灶或切除部分卵巢, 保留子宫及双侧或一侧输卵管和卵巢。选用于较年轻、有生育要求、病灶局限、药物治疗无效患者。亦可在腹腔镜下进行操作, 如电灼、切除病灶、抽吸囊内液、分离粘连或部分卵巢切除。②保留卵巢功能手术:切除病灶及子宫, 保留一侧、两侧或至少部分卵巢组织, 以维持卵巢功能。选用于年龄在45岁以下, 无生育要求、病变涉及子宫的患者。③根治性手术:切除子宫及双侧卵巢和内膜病灶。最宜选用于45岁以上近绝经期的重症、病变广泛的患者。由于手术已切除双侧卵巢, 术后不易再复发,达到根治目的。
34例患者经治疗, 疼痛均明显减轻, 症状缓解, 附件包块缩小消失11例, 骶韧带结节变小10例, 2例已怀孕分娩。
在一般医院门诊的不明原因不孕患者中, 约30%~40%合并本症;妇科腹部盆腔手术中, 约有10%是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累及卵巢导致卵巢功能异常, 或由于并发其他病理因素才是EMS患者子宫异常出血的原因, 如EMS常伴发子宫肌瘤。若排除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引起子宫异常出血的常见病变, EMS患者伴不规则子宫出血者<20%。年轻患者甚少伴其他盆腔疾病, 很少有异常月经出血的病史。近年通过超声检查发现EMS患者卵泡生长缓慢, 卵泡期延长,提示卵泡组织功能下降。EMS患者的月经过多或不规则子宫出血, 部分与功血的出血机制相同。
内膜异位症属性激素依赖性疾病, 80%EMS标本含孕激素受体(PR), 40%含雌激素受体(ER), 约20%缺乏ER及PR。轻度EMS患者PR阳性率较重度为高, 因而临床I~Ⅲ期(微型、轻型、中型)EMS较Ⅳ期(重型)应用激素治疗的疗效更好[2]。手术去除异位病灶和卵巢巧克力囊肿、分离粘连,以促进生育, 缓解疼痛。对有严重痛经, 同时患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病又无生育要求者切除子宫可缓解痛经, 减少复发。
[1] 顾美姣.临床妇产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847.
[2] 李桂华.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疗法治疗概述.吉林中医药, 2005, 25(4):60-61.
2014-07-10]
518118 深圳市坪山新区坪山人民医院妇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