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药物半衰期与合理用药

2014-01-24 00:02李联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7期
关键词:半衰期血药浓度类药物

李联营

试分析药物半衰期与合理用药

李联营

药物半衰期也被称作血浆半衰期, 指的是体内药物浓度降低到最高值二分之一所用时间。药物半衰期能够揭示机体内药物代谢情况, 能够表明机体排泄规律, 不仅是药动学重要参数, 而且也标志着药物消除率大小。通过药物半衰期规律指导药物合理、科学使用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本文主要探究了药物半衰期的定义、作用、影响因素, 以及药物半衰期的实际应用。

药物半衰期;临床;用药

由于药物不断地更新以及现代医学的发展, 药物治疗作用已经被充分挖掘出来, 在临床医学中药物治疗地位越来越高。尽管药物治疗效果非常好, 但都存在着或多或少不良反应。因此为了充分挖掘药物疗效, 降低药物毒性反应, 需通过药物半衰期规律选择制定最佳给药间隔时间以及药物剂量, 制定合理、科学治疗方案。

1 药物半衰期

1.1药物半衰期的定义 药物半衰期一般可称作生物半效期或者是生物半衰期, 也可以简写为“t1/2”, 指的是血液中药物浓度或者是体内药物量减低到二分之一所花费的时间。在某种特定剂量范围中大部分药物消除速度为一级, 所以能够利用K(消除速率常数)来计算t1/2, 也就是t1/2=0.693/K。药物与药物之间的药物半衰期差别很大, 比如说洋地黄毒甙的药物半衰期是9 d、青霉素的药物半衰期是30 min;结构相似药物以及同一种族药物, 也会出现差别较大的药物半衰期[1]。总体而言, 基本上正常人的药物半衰期是相似的。药物半衰期长短能够显现体内关系到药物消除器官效率大小,而关系到药物消除的人体器官又直接影响到药物半衰期。

1.2药物半衰期的作用

1.2.1药物半衰期能够指导合理配伍 在临床上可以利用药物半衰期对药物间配伍进行合理指导, 比如说三磺合剂(小儿用)因为共包含三种半衰期不同的磺胺, 如果儿童多次服药, 很容易导致儿童出现毒副反应, 由于副作用大现已淘汰;又比如说TMP药物半衰期一般在10 h左右, 半衰期时间近似于磺胺甲恶唑(SMZ), 再加上TMP与SMZ药物血药浓度、吸收以及排泄高峰到达时间和药物半衰期时间保持一致[2,3],所以可将这二者联合应用, 以提高疗效。

1.2.2药物半衰期能够确定给药间隔 现在临床医学一般会使用多次给药方式来提高药物疗效、维持血液中药物有效浓度, 而药物给药次数以及间隔时间一般会通过药物半衰期来判断。根据临床经验大多数药物给药间隔时间一般是药物半衰期, 但也有例外, 像洋地黄类以及地高辛类药物由于治疗剂量以及中毒剂量间隔非常狭窄, 给药间隔时间需略小于t1/2。如果药物半衰期比较短, 而且治疗指数小, 像去甲肾上腺素给药方法一定要选择静脉滴注方法, 又比如青霉素G类药物由于半衰期一般为30 min~1 h, 没有毒性, 所以能够大剂量给药或者是给药间隔可以稍微超过半衰期间隔, 这样能够达到更好疗效。

1.3影响药物半衰期的因素

1.3.1对于心脏疾患的影响 患有充血性心衰或者是心肌梗塞的患者其血液动力学往往会出现或多或少改变, 导致脏器内或者是某些部位血流减少, 进而导致一些药物不能消除。

1.3.2对于肝功能疾病的影响 对患有肝病的患者进行用药, 往往会导致药物出现一级消除, 并导致K值改变。这是由于肝脏处含有微粒体酶, 这种酶能够帮助需要在肝脏处发生代谢的药物分解, 如果肝脏出现病变, 则会导致多种药酶活性下降, 所以在血浆中药物半衰期会出现明显延长, 这时如果还是按照常规给药方式, 就会导致药物在患者体内慢慢蓄积, 提高患者出现药物毒性反应几率。与此同时, 肝炎活动期患者往往会出现血清白蛋白浓度减少这一问题, 而白蛋白浓度减少则会导致白蛋白和药物之间结合力减小, 进而导致血药浓度上升, 所以肝功能不良的患者, 在使用氨茶碱、氨苄青霉素、安定、异烟肼、氯霉素或者是洁霉素等需要通过肝脏代谢的药物时, 需适当减量或者是禁用。

2 药物半衰期的具体应用

2.1快速消除类 快速消除类药物t1/2时间通常在4~21 h之间, 这种药物的消除以及吸收速度比较快, 能够应用多次。比如说氨苄西林只需配备少量溶媒然后迅速用药, 就能够得到比较高的血药浓度。一般可按照2~3次/d的给药方案进行给药。然而长期使用氨基苷类抗生素会导致毒性慢慢积累增加, 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耳毒性或者是肾毒性, 所以氨基苷类抗生素需服用1次/d, 以提高用药安全性。

2.2超快速消除类 超快速消除类药物t1/2时间一般<1 h。这类药物吸收快而且消除也快, 不容易积存在人体内。所以如果用药不当不仅会导致药物效果降低, 而且也会造成血药浓度小于正常值。比如说需静脉用药的青霉素、美洛西林、头孢拉定以及哌拉西林尽管能够在人体内维持较长时间的药物浓度, 但是这种药物浓度普遍偏低没有抑菌效果, 不但不能提高疗效, 甚至会提高细菌耐药性。

2.3超慢速消除类 超慢速消除类药物t1/2时间通常在2~24 h之间。这种药物可以服用1次/d, 也可以数天服用一次,但最好服用1次/d, 这是由于服用1次/d所需的服药剂量要小于数天服用一次, 能够降低药物浓度波动频率和范围。比如说地高辛这种药物的半衰期在36~51 h之间, 属于超慢速消除类药物, 一般患者给药1次/d即可。

3 小结

随着临床药学不断发展, 用药方案从常规转化为了个体。个体化用药方案首先要了解消除相半衰期, 灵活掌握运用药物半衰期, 合理用药, 不但能够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降低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而且还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

参考文献

[1] 张会杰, 戚慧洁, 陈太权, 等.某院2010-2011年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1(03): 56-58.

[2] 师少军, 李忠芳, 韩召敏, 等.RP-HPLC测定西洛他唑的血药浓度及药动学研究, 中国药学杂志, 2006, 41(11):848-850.

[3] 宋维彦, 苏永全, 潘滢, 等.磺胺甲基噁唑和恩诺沙星在日本囊对虾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海洋科学, 2010(07):005.

454650 河南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半衰期血药浓度类药物
正电子类药物全自动核素分装仪的研究进展
基于个体化给药软件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分析
研究他汀类药物联合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实践
躁狂症患者碳酸锂血药浓度检测结果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替考拉宁血药浓度
卷柏素对唑类药物体外抗念株菌的增效作用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麻黄对甘草3个成分血药浓度的影响
基于引用半衰期的我国五官学期刊文献老化研究
基于CNKI数据的历史学学科半衰期探究*